一种空间管线交叉过渡综合管廊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95879发布日期:2022-07-01 20:39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间管线交叉过渡综合管廊节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综合管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间管线交叉过渡综合管廊节点。


背景技术:

2.城市地下工程中,综合管廊被广泛使用,综合管廊通常包括一个或两个舱室,双舱室的一般用于区分不同用途或者风险规避,比如市政(给排水、燃气等)需要和电力分开,低压供电和高压供电要分开等。为了利于施工,舱室尽可能并线布设,然而,管廊并不是一通到底的,会有众多的分支或交叉,比如一条东西走向的综合管廊,主线市政舱位于南侧,主线高压舱位于北侧,在某一段,需要设置多个支线市政舱,而这些支线市政舱位于综合管廊的北侧,这种情况下,如果将主线市政舱与主线高压舱交换位置,可以更利于支线市政舱的布设。针对类似上述的情况,现有的综合管廊交叉过渡节点结构要么不利于检修维护、不利于线缆敷设或容易造成水堵问题,要么过于臃肿、施工不便、开挖成本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间管线交叉过渡综合管廊节点,其能够实现并线布设的舱室的位置交换,而且结构简单、易于施工。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间管线交叉过渡综合管廊节点,其包括互相交叉的第一主线舱室和第二主线舱室;所述第二主线舱室包括第一单向舱室、第二单向舱室以及过渡舱室。
5.所述第一主线舱室、第一单向舱室及第二单向舱室同层设置,所述第一单向舱室位于第一主线舱室的一侧,所述第二单向舱室位于第一主线舱室的另一侧;所述过渡舱室设置于第一主线舱室的上层或下层;所述过渡舱室连通第一单向舱室和第二单向舱室。
6.优选地,所述第一单向舱室和第二单向舱室在第一主线舱室的两侧对角设置。
7.优选地,所述第一主线舱室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通段、弯折段和第二直通段,所述第一单向舱室连接至第一直通段与弯折段的夹角中,所述第二单向舱室连接至第二直通段与弯折段的夹角中。
8.优选地,所述第一直通段和弯折段的夹角为120~140
°
,所述第二直通段和弯折段的夹角为120~140
°

9.优选地,所述过渡舱室设置在第一主线舱室的上层,且所述过渡舱室的底板与第一主线舱室的顶板一体成型。
10.优选地,所述过渡舱室的一端设有第一梯口,另一端设有第二梯口,所述第一单向舱室中设有连通第一梯口的第一梯道,所述第二单向舱室中设有连通第二梯口的第二梯道。
11.优选地,所述第一单向舱室和/或第二单向舱室内设有集水井。
12.优选地,所述过渡舱室上设有检修出口和/或分支出口。
13.优选地,所述过渡舱室内设有连通检修出口和/或分支出口的第三梯道。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第二主线舱室由依次连通的第一单向舱室、过渡舱室和第二单向舱室构成,第一单向舱室和第二单向舱室分别位于第一主线舱室的两侧,实现并线布设的第一主线舱室和第二主线舱室的位置互换。过渡舱室位于第一主线舱室的上层或下层,可以避免开挖的面积过大影响地表建筑等的问题,同时还能节省开挖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易于施工。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18.图3为第一主线舱室、第一单向舱室和第二单向舱室的半剖示意图。
19.图4为第一主线舱室、第一单向舱室和第二单向舱室的平面布置图。
20.图5为第二主线舱室的半剖示意图。
21.图6为第二主线舱室的管线走向的示意图。
22.图7为图4中1-1方向的剖视图。
23.图8为图6中2-2方向的剖视图。
24.注:图4中带箭头的虚线表示第一主线舱室的管线走向。
25.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26.第一主线舱室10,第一直通段11,弯折段12,第二直通段13;
27.第一单向舱室20,第一梯道21;
28.第二单向舱室30,第二梯道31;
29.过渡舱室40,检修出口41,第三梯道42;
30.管线50。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32.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间管线交叉过渡综合管廊节点,其包括第一主线舱室10和第二主线舱室,第二主线舱室包括第一单向舱室20、第二单向舱室30以及过渡舱室40,过渡舱室40连通第一单向舱室20和第二单向舱室30。其中,第一主线舱室10、第一单向舱室20和第二单向舱室30通层设置,过渡舱室40则设置于第一主线舱室10的上层或下层,优选过渡舱室40架设在第一主线舱室10的上层,这样可以使得开挖深度与其它非节点位置的开挖深度保持一致,利于施工,同时还能避免积水的问题。过渡舱室40的底板与第一主线舱室10的顶板一体成型,利于加快施工并保证结构的精简。
33.第一主线舱室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通段11、弯折段12和第二直通段13。其中,第一直通段11和第二直通段13错位设置,且第一直通段11和弯折段12的夹角a1为120~140
°
,所述第二直通段13和弯折段12的夹角a2为120~140
°
,保证第一直通段11到第二直通段13的路径拐弯不会太大,影响电缆或者管道等的敷设。第一单向舱室20位于第一主线舱
室10的一侧,具体地,第一单向舱室20连接至于第一直通段11与弯折段12的夹角中。第二单向舱室30位于第一主线舱室10的另一侧,同样地,第二单向舱室30邻接于第二直通段13与弯折段12的夹角中。第一单向舱室20和第二单向舱室30在第一主线舱室10的两侧对角设置。这般设置后,第一主线舱室10和第二主线舱室构成的这个过渡节点其宽度和其它非过渡节点位置的宽度保持一致,结构精简,利于施工。
34.在过渡舱室40的一端设有第一梯口,另一端设有第二梯口,在第一单向舱室20中设有连通第一梯口的第一梯道21,在第二单向舱室30中设有连通第二梯口的第二梯道31。通过设置第一梯道21和第二梯道31,可以便于检修人员定期检修。此外,因为过渡舱室40位于第一主线舱室10的顶部,其距离地面更近,故可以在其上设有检修出口41和/或分支出口,分支出口用于与引出电缆、管路等。检修出口41可以和地面检修井对接,同样地,在过渡舱室40内设有连通检修出口41和/或分支出口的第三梯道42,以方便人员进出。在第一主线舱室10和第二主线舱室中,管线50通常沿侧壁敷设,舱室中间位置为检修通道。
35.此外,为了避免第一单向舱室20和第二单向舱室30内积水,可以在其靠近第一主线舱室10的弯折段12位置设置集水井。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空间管线交叉过渡综合管廊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交叉的第一主线舱室和第二主线舱室;所述第二主线舱室包括第一单向舱室、第二单向舱室以及过渡舱室;所述第一主线舱室、第一单向舱室及第二单向舱室同层设置,所述第一单向舱室位于第一主线舱室的一侧,所述第二单向舱室位于第一主线舱室的另一侧;所述过渡舱室设置于第一主线舱室的上层或下层;所述过渡舱室连通第一单向舱室和第二单向舱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管线交叉过渡综合管廊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舱室和第二单向舱室在第一主线舱室的两侧对角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管线交叉过渡综合管廊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线舱室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通段、弯折段和第二直通段,所述第一单向舱室连接至第一直通段与弯折段的夹角中,所述第二单向舱室连接至第二直通段与弯折段的夹角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间管线交叉过渡综合管廊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通段和弯折段的夹角为120~140
°
,所述第二直通段和弯折段的夹角为120~140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管线交叉过渡综合管廊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舱室设置在第一主线舱室的上层,且所述过渡舱室的底板与第一主线舱室的顶板一体成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管线交叉过渡综合管廊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舱室的一端设有第一梯口,另一端设有第二梯口,所述第一单向舱室中设有连通第一梯口的第一梯道,所述第二单向舱室中设有连通第二梯口的第二梯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管线交叉过渡综合管廊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舱室和/或第二单向舱室内设有集水井。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管线交叉过渡综合管廊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舱室上设有检修出口和/或分支出口。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间管线交叉过渡综合管廊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舱室内设有连通检修出口和/或分支出口的第三梯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间管线交叉过渡综合管廊节点,其包括互相交叉的第一主线舱室和第二主线舱室;第二主线舱室包括第一单向舱室、第二单向舱室以及过渡舱室。第一主线舱室、第一单向舱室及第二单向舱室同层设置,第一单向舱室位于第一主线舱室的一侧,第二单向舱室位于第一主线舱室的另一侧;过渡舱室设置于第一主线舱室的上层或下层;过渡舱室连通第一单向舱室和第二单向舱室。本实用新型实现并线布设的第一主线舱室和第二主线舱室的位置互换。过渡舱室位于第一主线舱室的上层或下层,可以避免开挖的面积过大影响地表建筑等的问题,还能节省开挖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易于施工。易于施工。易于施工。


技术研发人员:陈大汉 华国轩 高庆丰 郑建东 胡嫄 罗冰 郑可钿 毛仲鹏 林子雄 陈进辉 蒲群芳 曾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08
技术公布日:2022/6/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