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圆形堤身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20292发布日期:2022-07-29 22:49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圆形堤身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水运工程,涉及可用于沿海、江河防波堤及整治建筑物的半圆形堤身构件。


背景技术:

2.半圆形构件具有承受波浪能力强、稳定性高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防波堤及整治建筑物工程。但是,半圆形构件的应用推广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作为传统重力式水工结构,构件对地基承载力有一定的要求,不适用于土质较差水域;构件下需铺设基床石,两侧设有护肩块石,不适用于石料紧缺的地区;此外,铺设在河床表面的基床石及坐底式的半圆形构件也侵占和破坏了底栖生物的生存空间,影响了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半圆形堤身构件,以克服现有半圆形堤身构件的上述缺点。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半圆形堤身构件,包括主体堤身构件和桩基础,所述主体堤身构件中部为半圆弧面结构,所述半圆弧面结构的两端通过底板连接形成中空结构;所述半圆弧面结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前趾、后趾,所述前趾、后趾上分别开设对称的注浆孔,所述注浆孔中预留注浆空间;所述半圆弧面结构的圆弧面末端,增设下延伸的直线段侧板,形成底部透空的格局;半圆弧面结构上迎浪侧以及底板上开设若干孔洞;所述主体堤身构件间与桩基础连接固定。
6.可选地,所述前趾、后趾宽为0.5m~3m,高为0.5m~3m。
7.可选地,所述前趾、后趾上分别开设的注浆孔为2个。
8.可选地,所述半圆弧面结构的半径为1m~8m,壁厚约为0.3~0.8m。
9.可选地,所述直线段侧板的高度为0.5m~4m。
10.可选地,所述主体堤身构件外轮廓宽4m~20m,高为3m~10m,轴线方向长为3m~8m。
11.可选地,所述主体堤身构件与桩基础通过所述注浆孔连接固定。
12.可选地,所述注浆孔的直径比预设桩基础直径大0.2m~1m。
13.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获得的有益效果包括:
14.1、提出了一种底部透空式半圆形堤身构件,在保证原有航道整治和防浪、挡沙、护港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桩基础和下延伸直线段侧板,形成底部透空的设计,使其可适用于土质较差水域,减少基床护肩石料的使用,减轻结构对底栖生物生存空间的侵占,增强其生态效应;
15.2、提出的底部透空式半圆形堤身构件继承了传统半圆形构件整治效果佳、承受波浪能力强、稳定性高等优点;通过增加两侧桩基础,为构件提供竖向和水平承载力,减少基
床护肩石料的使用,减少地基处理的工序和费用,使其适用于土质较差或者石料紧缺的工程区域;通过将半圆形构件直线段侧板向下延伸,形成底部透空的设计,相比原始的坐底式的半圆形构件以及铺设在河床表面的基床石,本实用新型减少了结构对底栖生物生存空间的侵占,增强其生态效应。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堤身构件的一种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实施例结构的主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实施例结构的右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实施例结构的俯视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实施例结构的立体透视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主体堤身构件和桩基础两部分结合在一起的实施例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实施例示意图。
23.图中标记:1.半圆弧面结构;2.孔洞;3.注浆孔;4.后趾;5.底板;6.直线段侧板;7.前趾;8.圆柱形桩基。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25.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半圆形堤身构件由主体堤身构件和桩基础两部分组成,主体堤身构件外轮廓宽约4m~20m,高约3m~10m,轴线方向长度应根据吊装设施起吊能力灵活制定,一般3m~8m。
26.主体堤身构件中部为半圆弧面结构1,半圆弧面结构1的两端通过底板5连接形成中空结构,圆弧面半径约为1m~8m,壁厚约为0.3~0.8m;两侧向外延伸形成前趾7、后趾4,前趾7、后趾4宽约为0.5m~3m,高约0.5m~3m,前趾7、后趾4分别开设对称的注浆孔3,一般每侧2个,注浆孔3直径应比预设桩基础直径大约0.2m~1m,预留注浆空间;主体结构两侧、圆弧面末端,增设下延伸的直线段侧板6,形成底部透空的格局,直线段侧板6的高度根据设计对整体堤身高度的要求制定,一般0.5m~4m,直线段侧板6的厚度可与圆弧面壁厚保持一致;主体结构内部中空,半圆弧面结构1上迎浪侧以及底板5应根据设计要求开设一定数量的孔洞2。参考现有设计规范要求,圆弧面上的孔洞开孔率可取约为3%~7%,底板开孔率不宜小于8%,开孔目的是减弱圆弧面及底板上的波浪压强,增加结构稳定性。
27.在一种实施例中,选用圆柱形桩基8与上部主体堤身构件间通过注浆连接。实际上,桩基础的结构形式、直径、桩长等应根据上部主体堤身构件的重量、外部荷载、土质情况、施工因素等综合确定;桩基础与上部主体堤身构件间通过注浆连接,灌浆材料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此不赘述。
28.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中:
29.1、主体构件一般采用混凝土预制而成,应根据结构强度计算配筋;桩基础可以采用钢管桩或者phc桩;
30.2、施工时,应先按照要求把河床面整平;然后打桩基础;主体构件应按设计要求沿堤坝轴线次布置,并排摆放,每个结构单体的注浆孔应与桩基础对应,最后进行灌浆连接;
31.3、构件单侧或者两侧外部底面可以铺设两层袋装砂护底,防止冲刷。如图7所示。
32.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半圆形堤身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堤身构件和桩基础,所述主体堤身构件中部为半圆弧面结构,所述半圆弧面结构的两端通过底板连接形成中空结构;所述半圆弧面结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前趾、后趾,所述前趾、后趾上分别开设对称的注浆孔,所述注浆孔中预留注浆空间;所述半圆弧面结构的圆弧面末端,增设下延伸的直线段侧板,形成底部透空的格局;半圆弧面结构上迎浪侧以及底板上开设若干孔洞;所述主体堤身构件间与桩基础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圆形堤身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趾、后趾宽度为0.5m~3m,高度为0.5m~3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圆形堤身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趾、后趾上分别开设的注浆孔为2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圆形堤身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弧面结构的半径为1m~8m,壁厚为0.3~0.8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圆形堤身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段侧板的高度为0.5m~4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圆形堤身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堤身构件外轮廓宽度为4m~20m,高度为3m~10m,轴线方向长度为3m~8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圆形堤身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堤身构件与桩基础通过所述注浆孔连接固定。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圆形堤身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孔的直径比预设桩基础直径大0.2m~1m。

技术总结
一种半圆形堤身构件,包括主体堤身构件和桩基础,所述主体堤身构件中部为半圆弧面结构,所述半圆弧面结构的两端通过底板连接形成中空结构;所述半圆弧面结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前趾、后趾,所述前趾、后趾上分别开设对称的注浆孔,所述注浆孔中预留注浆空间;所述半圆弧面结构的圆弧面末端,增设下延伸的直线段侧板,形成底部透空的格局;半圆弧面结构上迎浪侧以及底板上开设若干孔洞;所述主体堤身构件间与桩基础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在保证原有航道整治和防浪、挡沙、护港功能的基础上,形成底部透空的设计,减少对底栖生物生存空间的侵占,增强其生态效应;减少了基床护肩石料的使用,适用于土质较差或者石料紧缺的工程区域。适用于土质较差或者石料紧缺的工程区域。适用于土质较差或者石料紧缺的工程区域。


技术研发人员:杨琪 曹子行 郑文怡 丁洁 王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18
技术公布日:2022/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