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浮锚杆桩顶部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47430发布日期:2023-01-24 22:44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浮锚杆桩顶部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室抗拔桩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浮锚杆桩顶部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地下结构建筑面积大,基础埋藏较深、建筑层数相对较少且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下,混凝土结构自重往往不足以抵抗地下水浮力,通常采用设置抗拔桩抗浮锚杆。抗浮锚杆从基础深入底板内部,如果桩顶端头部位采用单一防水卷材则锚杆顶部交接点处锚杆会因受拉从而破坏防水卷材的完整性及防水性,现有技术规范针对抗浮锚杆桩头无成熟防水节点,设计人员常常套用抗压桩防水节点处理。现有技术通常在进行防水施工时,地下室底板防水卷材铺贴至抗浮锚杆钢筋处,通常将防水卷材沿锚杆钢筋上翻,再使用一道防水油膏密封收口。在锚杆顶板钢筋上粘贴防水卷材操作难度很大、费工、质量无法保证且易出现渗漏隐患点。抗浮锚杆原设计因受力考虑下卧层,给抗浮锚杆施工带来极大困难、费工、费料。
3.原常规做法不足:
4.1)加深抗浮锚杆入坑深度,2)下卧层给施工带来极大困难,3)在基坑面积大且众多下墩柱中众多锚杆下卧层,给防水施工带来困难及施工质量带来隐患,4)增加下卧层构造钢筋。
5.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施工便捷的抗浮锚杆桩顶部防水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浮锚杆桩顶部防水结构,抗浮锚杆顶部与基础垫层底部平齐,原来两道防水改为多道刚柔结合防水形式,具体通过将增加水泥基渗透结晶涂料、锚杆钢筋绑扎遇水膨胀止水条及防水油膏与原防水卷材相结合,且取消抗浮锚杆下卧层构造,提高抗浮锚杆桩头防水效果。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抗浮锚杆桩顶部防水结构,包括锚杆钢筋、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第三防水层、第四防水层、止水条及穿透基础垫层的基孔;所述锚杆钢筋顶部伸入基础底板内部,所述锚杆钢筋上部端头与基础垫层平齐,所述锚杆钢筋下端置于所述基孔内,所述基孔内空隙填充水泥砂浆和纯水泥,所述水泥砂浆和纯水泥上端面与所述基孔上端齐平;所述第一防水层为涂刷于所述水泥砂浆和纯水泥上端面的水泥基渗透结晶涂料形成的环形结构;所述第二防水层由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水层上且延伸至第一防水层外边外侧的卷材铺设而成;所述第三防水层由位于所述第二防水层上且延伸至第二防水层外边外侧的卷材铺设而成;所述第四防水层为铺设于第三防水层上的聚合物防水砂浆形成的圆形结构;所述第四防水层与所述锚杆钢筋交界处镶嵌防水油膏,所述止水条套设于锚杆钢筋上且置于基础底板内部。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
10.本实用新型的抗浮锚杆桩顶部防水结构,包括锚杆钢筋、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第三防水层、第四防水层、止水条及穿透基础垫层的基孔,锚杆钢筋顶部伸入基础底板内部,锚杆钢筋上部端头与基础垫层平齐,锚杆钢筋下端置于基孔内,基孔内空隙填充水泥砂浆和纯水泥,水泥砂浆和纯水泥上端面与基孔上端齐平;第一防水层为涂刷于水泥砂浆和纯水泥上端面的水泥基渗透结晶涂料形成的环形结构;第二防水层由设置于第一防水层上且延伸至第一防水层外边外侧的卷材铺设而成;第三防水层由位于第二防水层上且延伸至第二防水层外边外侧的卷材铺设而成;第四防水层为铺设于第三防水层上的聚合物防水砂浆形成的圆形结构;第四防水层与锚杆钢筋交界处镶嵌防水油膏,止水条套设于锚杆钢筋上且置于基础底板内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抗浮锚杆顶部与基础垫层底部平齐,将水泥基渗透结晶涂料、锚杆钢筋绑扎遇水膨胀止水条及防水油膏与原防水卷材相结合,取消抗浮锚杆下卧层构造,提高了抗浮锚杆桩头防水效果。
11.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防水层采用厚度为20mm的1:2聚合物防水砂浆铺设而成。
12.进一步地,所述锚杆钢筋配套设置横向钢筋,三根横向钢筋互相焊接,所述横向钢筋的端部预留500mm。
13.进一步地,所述锚杆钢筋外壁设有环氧树脂层,也就是说,在锚杆钢筋外壁采用环氧树脂涂刷两道。
14.进一步地,所述锚杆钢筋个数为2~3个,且环绕所述基孔均匀分布。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抗浮锚杆桩顶部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
17.1-基础底板,2-第三防水层,3-第四防水层;4-第二防水层;5-第一防水层;6-基础垫层;7-环氧树脂层;8-抗浮锚杆;9-止水条;10-防水油膏;11-横向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抗浮锚杆桩顶部防水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19.下面结合图1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抗浮锚杆桩顶部防水结构的结构组成。
20.实施例一
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抗浮锚杆桩顶部防水结构,包括锚杆钢筋、第一防水层5、第二防水层4、第三防水层2、第四防水层3、止水条9及穿透基础垫层6的基孔,锚杆钢筋顶部伸入基础底板1内部,锚杆钢筋上部端头与基础垫层6平齐,锚杆钢筋下端置于基孔内,基孔内空隙填充水泥砂浆和纯水泥,水泥砂浆和纯水泥上端面与基孔上端齐平;第一防水层5为涂刷于水泥砂浆和纯水泥上端面的水泥基渗透结晶涂料形成的环形结构;第二防水层4由设置于第一防水层5上且延伸至第一防水层5外边外侧的卷材铺设而成;第三防水层2由
位于第二防水层4上且延伸至第二防水层4外边外侧的卷材铺设而成;第四防水层3为铺设于第三防水层2上的聚合物防水砂浆形成的圆形结构;第四防水层3与锚杆钢筋交界处镶嵌防水油膏10,止水条9套设于锚杆钢筋上且置于基础底板1内部。本实用新型通过抗浮锚杆8顶部与基础垫层底部平齐的设置,将水泥基渗透结晶涂料、锚杆钢筋绑扎遇水膨胀止水条及防水油膏与原防水卷材相结合,取消抗浮锚杆下卧层构造,提高了抗浮锚杆桩头防水效果。
22.在本实施例中,更优选地,第四防水层3采用厚度为20mm的1:2聚合物防水砂浆铺设而成。
23.在本实施例中,更优选地,锚杆钢筋配套设置横向钢筋11,三根横向钢筋11互相焊接,横向钢筋11的端部预留500mm。
24.在本实施例中,更优选地,锚杆钢筋外壁设有环氧树脂层7,也就是说,在锚杆钢筋外壁采用环氧树脂涂刷两道。
25.在本实施例中,更优选地,锚杆钢筋个数为2~3个,且环绕基孔均匀分布。
26.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抗浮锚杆桩顶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锚杆钢筋、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第三防水层、第四防水层、止水条及穿透基础垫层的基孔;所述锚杆钢筋顶部伸入基础底板内部,所述锚杆钢筋上部端头与基础垫层平齐,所述锚杆钢筋下端置于所述基孔内,所述基孔内空隙填充水泥砂浆和纯水泥,所述水泥砂浆和纯水泥上端面与所述基孔上端齐平;所述第一防水层为涂刷于所述水泥砂浆和纯水泥上端面的水泥基渗透结晶涂料形成的环形结构;所述第二防水层由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水层上且延伸至第一防水层外边外侧的卷材铺设而成;所述第三防水层由位于所述第二防水层上且延伸至第二防水层外边外侧的卷材铺设而成;所述第四防水层为铺设于第三防水层上的聚合物防水砂浆形成的圆形结构;所述第四防水层与所述锚杆钢筋交界处镶嵌防水油膏,所述止水条套设于锚杆钢筋上且置于基础底板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锚杆桩顶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防水层采用厚度为20mm的1:2聚合物防水砂浆铺设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锚杆桩顶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钢筋配套设置横向钢筋,三根横向钢筋互相焊接,所述横向钢筋的端部预留5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锚杆桩顶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钢筋外壁设有环氧树脂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锚杆桩顶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钢筋个数为2~3个,且环绕所述基孔均匀分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浮锚杆桩顶部防水结构,属于地下室抗拔桩施工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规范中抗浮锚杆桩头无成熟防水节点的问题。它包括锚杆钢筋、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第三防水层、第四防水层、止水条及穿透基础垫层的基孔,锚杆钢筋顶部伸入基础底板内部,锚杆钢筋上部端头与基础垫层平齐,下端置于基孔内,基孔内空隙填充水泥砂浆和纯水泥,水泥砂浆和纯水泥上端面与基孔上端齐平;第一防水层为水泥基渗透结晶涂料形成的环形结构;第二防水层由卷材铺设而成;第三防水层由卷材铺设而成;第四防水层为聚合物防水砂浆形成的圆形结构;第四防水层与锚杆钢筋交界处镶嵌防水油膏,止水条套设于锚杆钢筋上且置于基础底板内部。部。部。


技术研发人员:王珍保 梅英宝 徐诗文 于康乐 宋自杰 陆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09
技术公布日:2023/1/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