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的排水阀拍盖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00495发布日期:2023-04-21 09:33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善的排水阀拍盖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善的排水阀拍盖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1、 公告号为cn21615672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方便装配的拍盖式排水阀,其通过在连接臂的第二端上设置第一限位部,在底座上设置第二限位部,枢接配合部与枢接部枢接过程中,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的相互挤压作用下,连接臂的第二端沿枢接部的轴向弹性变形,进而使得第一限位部能越过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越过第二限位部后,连接臂的第二端弹性复位使得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相抵接配合以阻止枢接配合部与枢接部相分离,由于连接臂的第二端沿连接轴的轴向弹性变形使得第一限位部能较轻松地越过第二限位部并与第二限位部相抵接配合,从而实现装配更轻松,可有效提高装配效率。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例如在运输过程中,如果装配好的产品被摔或被挤压,连接臂可能因轴向弹性变形而使得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轴向相分离,进而导致拍盖从底座上脱离。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出一种改善的排水阀拍盖连接结构,其能使得拍盖和底座之间的连接更可靠。

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4、一种方便装配的拍盖式排水阀,包括底座和拍盖,所述底座上设有排水口和枢接部,所述拍盖包括拍盖本体和第一端与所述拍盖本体相连接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设有与所述枢接部枢接配合的枢接配合部,所述拍盖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臂相对所述底座向上翻转时打开所述排水口,向下翻转时关闭所述排水口,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枢接配合部与所述枢接部枢接过程中,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相互挤压作用下,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沿所述枢接部的轴向弹性变形,进而使得所述第一限位部能越过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越过所述第二限位部后,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弹性复位使得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抵接配合以阻止所述枢接配合部与所述枢接部径向相分离,所述枢接部上或所述枢接配合部上还设有用于限制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的轴向弹性变形量的限位筋条,以阻止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轴向相分离。

5、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筋条设于所述枢接部上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形成限位空间,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位于所述限位空间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抵接配合时具有轴向最大搭接量s1,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在所述限位空间内的轴向最大位移量s2小于所述轴向最大搭接量s1。

6、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的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背向所述限位筋条,所述第二面面向所述限位筋条,所述第一面上沿轴向延伸有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的厚度为l1、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远离所述限位筋条的一侧的距离为l2、所述限位空间的轴向长度为l3,其中,l1<l3<l2。

7、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枢接部为连接轴,所述枢接配合部为枢接孔;或者,所述枢接部为枢接孔,所述枢接配合部为连接轴。

8、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臂并列设有两个,两个的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上相背的一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限位部,使得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挤压时两个的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向内收缩变形;或者,两个的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上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限位部,使得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挤压时两个的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向外扩张变形。

9、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枢接部为连接轴,所述枢接配合部为枢接孔,所述第一限位部在径向方向上靠近所述枢接孔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部在径向方向上靠近所述连接轴设置。

10、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轴包括两根并且分别由所述底座的两侧向外延伸,所述第二限位部一体成型在所述连接轴远离所述底座侧壁的一端且沿所述连接轴的径向延伸,所述限位筋条设于所述连接轴上。

11、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枢接孔具有朝下开设的缺口,所述缺口形成缩口,所述缺口的尺寸小于所述连接轴的直径,所述连接轴通过所述缺口卡入所述枢接孔中。

12、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为第一限位凸台,所述第一限位凸台的上表面形成第一限位直面;所述第二限位部为第二限位凸台,所述第二限位凸台的下表面形成第二限位直面,所述第一限位直面和所述第二限位直面相抵接配合;所述第一限位直面和第二限位直面为水平直面或倾斜直面。

13、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凸台和/或所述第二限位凸台上设有导向斜面,在所述导向斜面作用下使得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弹性变形。

14、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斜面为直面或弧面。

1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枢接部上或枢接配合部上设置用于限制连接臂的第二端的轴向弹性变形量的限位筋条,以阻止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轴向相分离,从而使得拍盖和底座之间的连接更可靠,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特征:

1.一种改善的排水阀拍盖连接结构,包括底座和拍盖,所述底座上设有排水口和枢接部,所述拍盖包括拍盖本体和第一端与所述拍盖本体相连接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设有与所述枢接部枢接配合的枢接配合部,所述拍盖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臂相对所述底座向上翻转时打开所述排水口,向下翻转时关闭所述排水口,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枢接配合部与所述枢接部连接过程中,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相互挤压作用下,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沿所述枢接部的轴向弹性变形,进而使得所述第一限位部能越过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越过所述第二限位部后,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弹性沿轴向复位使得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抵接配合以阻止所述枢接配合部与所述枢接部径向相分离,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部上或所述枢接配合部上还设有用于限制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的轴向弹性变形量的限位筋条,以阻止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轴向相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的排水阀拍盖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筋条设于所述枢接部上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形成限位空间,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位于所述限位空间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抵接配合时具有轴向最大搭接量s1,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在所述限位空间内的轴向最大位移量s2小于所述轴向最大搭接量s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善的排水阀拍盖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的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背向所述限位筋条,所述第二面面向所述限位筋条,所述第一面上沿轴向延伸有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的厚度为l1、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远离所述限位筋条的一侧的距离为l2、所述限位空间的轴向长度为l3,其中,l1<l3<l2。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改善的排水阀拍盖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部为连接轴,所述枢接配合部为枢接孔;或者,所述枢接部为枢接孔,所述枢接配合部为连接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善的排水阀拍盖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并列设有两个,两个的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上相背的一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限位部,使得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挤压时两个的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向内收缩变形;或者,两个的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上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限位部,使得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挤压时两个的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向外扩张变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善的排水阀拍盖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部为连接轴,所述枢接配合部为枢接孔,所述第一限位部在径向方向上靠近所述枢接孔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部在径向方向上靠近所述连接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善的排水阀拍盖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包括两根并且分别由所述底座的两侧向外延伸,所述第二限位部一体成型在所述连接轴远离所述底座侧壁的一端且沿所述连接轴的径向延伸,所述限位筋条设于所述连接轴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善的排水阀拍盖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孔具有朝下开设的缺口,所述缺口形成缩口,所述缺口的尺寸小于所述连接轴的直径,所述连接轴通过所述缺口卡入所述枢接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改善的排水阀拍盖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为第一限位凸台,所述第一限位凸台的上表面形成第一限位直面;所述第二限位部为第二限位凸台,所述第二限位凸台的下表面形成第二限位直面,所述第一限位直面和所述第二限位直面相抵接配合;所述第一限位直面和第二限位直面为水平直面或倾斜直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改善的排水阀拍盖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台和/或所述第二限位凸台上设有导向斜面,在所述导向斜面作用下使得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沿所述枢接部的轴向弹性变形。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的排水阀拍盖连接结构,包括底座和拍盖,底座上设有排水口和枢接部,拍盖包括拍盖本体和第一端与拍盖本体相连接的连接臂,连接臂的第二端设有与枢接部枢接配合的枢接配合部,连接臂的第二端上设有第一限位部,底座上设有第二限位部,枢接配合部与枢接部连接过程中,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的相互挤压作用下,连接臂的第二端沿枢接部的轴向弹性变形,进而使得第一限位部能越过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越过第二限位部后,连接臂的第二端弹性沿轴向复位使得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相抵接配合以阻止枢接配合部与枢接部沿径向相分离,枢接部上或枢接配合部上还设有用于限制连接臂的第二端的轴向弹性变形量的限位筋条。

技术研发人员:周顺兴,陈瑞良,王兴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一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09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