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降水井封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78580发布日期:2022-10-29 03:00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坑降水井封井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降水井封井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坑降水井封井系统。


背景技术:

2.在有承压水的软土地区,普遍存在较高的地下水位,为防止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出现管涌或流砂等问题,常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按需降水来满足施工要求,当主体结构能抵抗地下水的上浮力时需进行封井,传统的注浆封井方法存在成本高,施工难度大、封堵效果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坑降水井封井系统。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坑降水井封井系统,降水井的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砂石层和第一混凝土层,降水井的顶部设有封闭组件,基坑的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垫层和第二混凝土层。
5.优选地,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均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制成。
6.优选地,所述封闭组件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套设于降水井的顶部,所述套管的上端设有盖板。
7.优选地,所述套管的顶端沿其周部设有止水板。
8.优选地,所述套管采用5mm厚圆钢管制成。
9.优选地,所述盖板采用10mm厚钢板制成。
10.优选地,所述止水板采用5mm厚钢板制成。
1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坑降水井封井的简易装置,具有成本低,施工简单,封堵效果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封闭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降水井;2、砂石层;3、第一混凝土层;4、基坑;5、垫层;6、第二混凝土层;7、套管;8、止水板;9、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坑降水井封井系统,如图1、2所示,降水井1的内部自下
而上依次设有砂石层2和第一混凝土层3,降水井1的顶部设有封闭组件,基坑4的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垫层5和第二混凝土层6,所述封闭组件置于垫层5的上端,且置于第二混凝土层6的内部。
17.进一步,第一混凝土层3和第二混凝土层6均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制成。
18.进一步,所述封闭组件包括套管7,套管7套设于降水井1的顶部,套管7的顶端沿其周部焊接止水板8,套管7的上端焊接盖板9,套管7采用5mm厚圆钢管制成,止水板8采用5mm厚钢板制成,盖板9采用10mm厚钢板制成。
19.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20.s1、基坑4开挖至设计标高,清理基底面,浇筑垫层5,截断降水井1。
21.s2、将焊接好止水板8的套管7套于降水井1的顶部,并搁置在垫层5上。
22.s3、基础底板钢筋绑扎时,底筋从套管7侧面绕过,面筋从降水井1上部通过,在降水井口每侧留置10公分预埋木盒子,防止垃圾掉入堵塞井管。
23.s4、在木盒子四周固定钢丝网片,浇筑底板混凝土并振捣密实,形成部分的第二混凝土层6。
24.s5、达到封井条件后,拆除木盒子,将井孔处的钢筋先断开并弯起,剔除周边的钢丝网片,凿毛混凝土并清理干净。
25.s6、向降水井1内充填砂石直至垫层底约1m,并及时抽水防止井内水位溢出,在降水井1内浇筑同底板强度的微膨胀混凝土至钢套管口平齐,依次形成砂石层2和第一混凝土层3。
26.s7、在套管7的上端焊接盖板9,四周满焊密封,再将断开的顶板钢筋焊接连接,浇筑同底板强度的微膨胀混凝土,形成完整的第二混凝土层6。
2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坑降水井封井系统,其特征在于,降水井的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砂石层和第一混凝土层,降水井的顶部设有封闭组件,基坑的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垫层和第二混凝土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降水井封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均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制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降水井封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组件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套设于降水井的顶部,所述套管的上端设有盖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坑降水井封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顶端沿其周部设有止水板。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基坑降水井封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采用5mm厚圆钢管制成。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基坑降水井封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采用10mm厚钢板制成。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坑降水井封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板采用5mm厚钢板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坑降水井封井系统,降水井的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砂石层和第一混凝土层,降水井的顶部设有封闭组件,基坑的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垫层和第二混凝土层。本实用新型具有成本低,施工简单,封堵效果好的特点。特点。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郭松晗 杨斌 管磊 沙伟楠 解禹翔 王龙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09
技术公布日:2022/10/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