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永久降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62588发布日期:2023-01-17 18:11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坑永久降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炎布打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永久降水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基坑降水在地下部分完成后,对基坑进行回填,待回填完成后基坑降水工作终止;对于盐碱性地区的绿化工程,地下富含大量盐份的地下水直接影响苗木的成活率及生长,即使绿化物的生长环境四周及底部有混凝土等结构物的围护,也无法阻止富含大量盐份的地下水对其的腐蚀和盐碱化。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绿化工程中如何降低地下水对绿化物和种植土的盐碱化,保证绿化物的成活率和生长环境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基坑永久降水结构。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基坑永久降水结构,包括基坑底、基坑下边坡线、内截水沟,所述内截水沟包括浆砌片石、干砌块石和中砂反滤层、土工布,所述内截水沟设于基坑底四周,浆砌片石设于内截水沟靠基坑底的一侧和内截水沟底,干砌块石设于内截水沟内作为填充层,中砂反滤层设于基坑下边坡线一侧与基坑边坡相连,土工布设于干砌块石上。
6.优选的,所述基坑底四周设置有内截水沟,在基坑外设置有连接基坑内截水沟的外截水沟。
7.优选的,所述外截水沟连接天然河道。
8.优选的,所述截水沟底面由浆砌片石、干砌块石、中砂反滤层土工布砌筑而成。
9.优选的,所述内截水沟与外截水沟连接处为内截水沟的最低点,内截水沟整体呈坡度设置,所述坡度为0.1~0.3%。
10.优选的,所述截水沟与外截水沟的横截断面为梯形结构,所述梯形结构的下底面宽度不小于30cm。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坑永久降水结构,能够对基坑四周的地下水进行截留,在截水沟内流出,引流至附近自然河道中,从而大大降低了地下水对绿化物和种植土的盐碱化,保证了绿化物的成活率和生长环境。
12.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建设方便。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坑降水平面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断面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外截水沟横断面图。
16.图中:1、基坑底;2、基坑下边线;3、内截水沟;3-1外截水沟;4、地表;5、浆砌片石;
6、土工布;7、干砌块石;8、中砂反滤层;9、基坑边坡。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实施例一
20.参照图1-2,一种基坑永久降水结构,首先由地表4向下开挖基坑,在基坑底1沿基坑下边坡线2设置截水沟,具体为:设置内截水沟3和外截水沟3-1,所述内截水沟3包括浆砌片石5、干砌块石7和中砂反滤层8、土工布6,所述内截水沟3设于基坑底1四周,浆砌片石5设于内截水沟3靠基坑底1的一侧和内截水沟3底,干砌块石7设于内截水沟3内作为填充层,中砂反滤层8设于基坑下边坡线2一侧与边坡相连,土工布6设于干砌块石7上,所述基坑底1四周设置有内截水沟3,在基坑外设置有连接基坑内截水沟3的外截水沟3-1,所述外截水沟3-1连接天然河道,所述内截水沟3与外截水沟3-1横截面结构相同。
21.实施例二
22.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截水沟3底面由浆砌片石5、干砌块石7、中砂反滤层8、土工布6砌筑而成,所述内截水沟3与外截水沟3-1连接处为内截水沟3的最低点,内截水沟3整体呈坡度设置,所述坡度为0.1%。
23.实施例三
24.参照图1-3,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外截水沟3-1结构中的将中砂反滤层8替换为浆砌片石5,且所述截水沟3与外截水沟3-1的横截断面为梯形结构,所述梯形结构的下底面宽度不小于30cm。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坑永久降水结构,包括基坑底(1)、基坑下边坡线(2)、内截水沟(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截水沟(3)包括浆砌片石(5)、干砌块石(7)和中砂反滤层(8)、土工布(6),所述内截水沟(3)设于基坑底(1)四周,浆砌片石(5)设于内截水沟(3)靠基坑底(1)的一侧和内截水沟(3)底,干砌块石(7)设于内截水沟(3)内作为填充层,中砂反滤层(8)设于基坑下边坡线(2)一侧与基坑边坡(10)相连,土工布(6)设于干砌块石(7)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永久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底(1)四周设置有内截水沟(3),在基坑外设置有连接基坑内截水沟(3)的外截水沟(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永久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截水沟(3-1)连接天然河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永久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水沟(3)底面由浆砌片石(5)、干砌块石(7)、中砂反滤层(8)土工布(6)砌筑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永久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截水沟(3)与外截水沟(3-1)连接处为内截水沟(3)的最低点,内截水沟(3)整体呈坡度设置,所述坡度为0.1~0.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永久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水沟(3)与外截水沟(3-1)的横截断面为梯形结构,所述梯形结构的下底面宽度不小于30c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坑永久降水结构,包括基坑底、基坑下边坡线、内截水沟,所述内截水沟包括浆砌片石、干砌块石和中砂反滤层、土工布,所述内截水沟设于基坑底四周,浆砌片石设于内截水沟靠基坑底的一侧和内截水沟底,干砌块石设于内截水沟内作为填充层,中砂反滤层设于基坑下边坡线一侧与基坑边坡相连,土工布设于干砌块石上,能够对基坑四周的地下水进行截留,在截水沟内流出,引流至附近自然河道中,从而大大降低了地下水对绿化物和种植土的盐碱化,保证了绿化物的成活率和生长环境。保证了绿化物的成活率和生长环境。保证了绿化物的成活率和生长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 刘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13
技术公布日:2023/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