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平坡出入口的防洪涝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44079发布日期:2023-01-06 21:52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铁平坡出入口的防洪涝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铁平坡出入口的防洪涝结构。


背景技术:

2.近几年,各大城市地铁建设如火如荼,而且城市地铁已经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3.目前,地铁车站的出入口多采用台阶形式,对轮椅人士、老人、儿童、推婴儿车乘客等需要无障碍设施的人士带来诸多不便,因此降低出入口高差,随着地铁与市民生活越来越密切,市民对车站的服务要求及舒适度也越来越高,平坡出入口为乘客的绿色出行带来较多便利,因此按平坡出入口设计将成为出入口无障碍设计的一个大趋势,但随之带来的是平坡出入口防洪防涝问题如何解决,本实用新型为此类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铁平坡出入口的防洪涝结构,其目的在于解决出入口防洪防涝及出入口室内外高差满足需使用无障碍设施人群的出行需求的技术问题,改善乘客的出行体验,满足需使用无障碍设施人群的出行需求。
5.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地铁平坡出入口的防洪涝结构,包括地面亭、出入口坡道、截水沟、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入口坡道1是坡度为1:20的平坡出入口坡道,是自地面亭2出入口地面坡向人行道的坡道;在地面亭出口的门垛21外设置横向的坡顶截水沟3并深入地面以下,所述出入口坡道坡底设置沿坡道横向的坡底截水沟4并深入地面以下,所述坡顶、坡底截水沟通过在两侧平坡出入口坡道内埋设的排水管5连接;
7.所述排水管5埋入所述出入口坡道1内坡度为1:20,所述排水管5进水口连接所述坡顶截水沟3的侧壁出口,且所述侧壁出口位于所述坡顶截水沟3沟底部;所述排水管5出水口连接所述的坡底截水沟4的侧壁进口上,所述的坡底截水沟4的沟底在所述侧壁进口下方、并低于所述坡顶截水沟3的沟底;所述坡底截水沟的沟底部侧壁上设置排水管一51接入市政排水管网。
8.所述的一种地铁平坡出入口的防洪涝结构,其中,所述地面亭出口所处象限地面高程不低于路口其它几个象限。
9.所述的一种地铁平坡出入口的防洪涝结构,其中,所述坡顶截水沟、坡底截水沟设置成品水沟盖板。
10.所述出入口地面亭可为多种形式,地面亭可为供乘客出行的出入口、垂梯、公共区的安全口等。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地面亭平坡出入口通过设置坡道及截水沟,降低了室内外高差,满足了需使用
无障碍设施人群的出行需求,乘客的舒适度得到提升。
13.2)地面亭平坡出入口通过设置截水沟,避免了出入口在雨季被水淹的风险,起到了防洪防涝的作用。
14.3)地面亭平坡出入口通过设置坡道和截水沟,降低了室内外高差,同时也降低了扶梯、垂梯的提升高度,节省了工程投资。
15.4)坡底截水沟深于坡顶截水沟,大量雨水漫上坡道前先被坡底截水沟截留排入市政排水管网,剩余的雨水由坡顶截水沟通过排水管排入坡底截水沟,保持排水通畅、高效,保持坡道不积水。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平面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面示意图。
18.附图编号:出入口坡道1、地面亭2、门垛21、坡顶截水沟3、坡底截水沟4、排水管5、排水管一51。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20.以下实施例仅为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举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限定。
21.在实际操作中,可在下述说明的基础上根据需求做出变化和变动,但由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引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22.参见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铁平坡出入口的防洪涝结构,包括地面亭、出入口坡道、截水沟、排水管,所述出入口坡道1是坡度为1:20的平坡出入口坡道,是自地面亭2出入口地面坡向人行道的坡道;在地面亭出口的门垛21外设置横向的坡顶截水沟3并深入地面以下,所述出入口坡道坡底设置沿坡道横向的坡底截水沟4并深入地面以下,所述坡顶、坡底截水沟通过在两侧平坡出入口坡道内埋设的排水管5连接;
23.所述排水管5埋入所述出入口坡道1内坡度为1:20,所述排水管5进水口连接所述坡顶截水沟3的侧壁出口,且所述侧壁出口位于所述坡顶截水沟3沟底部;所述排水管5出水口连接所述的坡底截水沟4的侧壁进口上,所述的坡底截水沟4的沟底在所述侧壁进口下方、并低于所述坡顶截水沟3的沟底;所述坡底截水沟的沟底部侧壁上设置排水管一51接入市政排水管网。
24.所述的一种地铁平坡出入口的防洪涝结构,其中,所述地面亭出口所处象限地面高程不低于路口其它几个象限。
25.所述的一种地铁平坡出入口的防洪涝结构,其中,所述坡顶截水沟、坡底截水沟设置成品水沟盖板。
26.本实用新型基本条件为所述平坡入口需满足当地防洪要求,出入口所处象限不能是路口四个象限中绝对标高最低的象限,位置不能是此区域的低洼点,避免成为淹没区域。
27.本实用新型在解决出入口防洪防涝的同时,优化了出入口室内外高差,改善了乘客的出行体验,满足了需使用无障碍设施人群的出行需求,节省了工程投资。


技术特征:
1.一种地铁平坡出入口的防洪涝结构,包括地面亭、出入口坡道、截水沟、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入口坡道(1)是坡度为1:20的平坡出入口坡道,是自地面亭(2)出入口地面坡向人行道的坡道;在地面亭出口的门垛(21)外设置横向的坡顶截水沟(3)并深入地面以下,所述出入口坡道坡底设置沿坡道横向的坡底截水沟(4)并深入地面以下,所述坡顶、坡底截水沟通过在两侧平坡出入口坡道内埋设的排水管(5)连接;所述排水管(5)埋入所述出入口坡道(1)内坡度为1:20,所述排水管(5)进水口连接所述坡顶截水沟(3)的侧壁出口,且所述侧壁出口位于所述坡顶截水沟(3)沟底部;所述排水管(5)出水口连接所述的坡底截水沟(4)的侧壁进口上,所述的坡底截水沟(4)的沟底在所述侧壁进口下方、并低于所述坡顶截水沟(3)的沟底;所述坡底截水沟的沟底部侧壁上设置排水管一(51)接入市政排水管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平坡出入口的防洪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亭出口所处象限地面高程不低于路口其它几个象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平坡出入口的防洪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顶截水沟、坡底截水沟设置成品水沟盖板。

技术总结
一种地铁平坡出入口的防洪涝结构,包括地面亭、出入口坡道、截水沟、排水管,出入口坡道是坡度为1:20的平坡出入口坡道,是自地面亭出入口地面坡向人行道的坡道;在地面亭出口的门垛外设置横向的坡顶截水沟,出入口坡道坡底设置沿坡道横向的坡底截水沟,坡顶、坡底截水沟通过在两侧平坡出入口坡道内埋设的排水管连接;排水管坡度为1:20,排水管进水口连接坡顶截水沟侧壁出口,且侧壁出口位于坡顶截水沟沟底部;排水管出水口连接坡底截水沟的侧壁进口上,坡底截水沟的沟底在侧壁进口下方、并低于坡顶截水沟的沟底;坡底截水沟的沟底部侧壁上设置排水管一接入市政排水管网。本实用新型解决出入口防洪防涝及室内外高差的技术问题,改善乘客的出行体验。善乘客的出行体验。善乘客的出行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王兵 白金睿 崔明华 李嘉文 李芳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06
技术公布日:2023/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