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插式防沉降噪井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49249发布日期:2022-12-14 02:31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承插式防沉降噪井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承插式防沉降噪井盖装置。


背景技术:

2.井盖用于遮盖道路下水道口或家中深井口,防止人或者物体坠落。井盖按材质可分为金属井盖、高强度纤维水泥混凝土井盖、树脂井盖等,按形状可分为圆形井盖和方形井盖;但是现有的井盖在设计之初并未考虑到静音,在施工时,井座先人工砌成,再将工厂预制的井盖放置在井座上,但是由于井座与井盖并非统一制作,经常会出现井盖与井座贴合不紧,井盖经车辆压过时轮胎会和井盖产生碰撞,长期的震动易导致井座周边路面结构破损沉降,而且这个碰撞的声音也成为城市的噪音源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有效缓解各刚性接触面带来的摩擦震动及路面荷载震动,降低了噪音的承插式防沉降噪井盖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首先提出了一种承插式防沉降噪井盖装置,包括井座、基座和井盖,所述基座预埋在路面基层结构内,所述基座为圆筒型,所述基座的中部设有与砖砌井筒的井口大小相匹配的通孔,基座同轴设置在砖砌井筒的井口上,基座的顶部有安装有第二橡胶垫圈;所述井座承插式安装在基座的顶部,所述井座与基座的连接面之间设置有第二橡胶垫圈,所述井盖安装在井座的进口上,所述井座与井盖接触面上安装有第三橡胶垫圈。
5.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的底部固定有支撑座,所述基座的底部通过支撑座支撑在砖砌井筒顶部。
6.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的外侧壁与支撑座之间设有以基座中心为对称轴、中心对称布设的多根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基座轴向布设。
7.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高度与路面基层结构的厚度相匹配。
8.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井座为圆筒型,所述井座的下部为插入端、顶部为支撑端,所述井座的插入端外径与基座内径相匹配,所述井座的支撑端内径与基座内径相匹配,并且所述井座支撑端顶部设有朝井口外侧径向延伸的翼缘,所述井座支撑端的高度与路面结构厚度相匹配,所述井座的支撑端和插入端的连接处、在井座内、外两侧形成内台阶和外台阶,所述井座的支撑端插装在基座的通孔内后,所述井座通过外台阶支撑在基座的顶部,所述井座内台阶的顶面上设有第三橡胶垫圈,所述井盖的底部支撑在井座内台阶上,并且井盖与内台阶之间通过第三橡胶垫圈密封。
9.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井盖的直径与井座支撑端的开口内径相匹配,所述井盖的厚度与井座内台阶顶部到井座翼缘顶面之间的距离相匹配。
1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井座在翼缘的下部还设有第一橡胶垫圈,所述井座翼缘的下部通过第一橡胶垫圈支撑在路面结构上。
11.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装置的基座预埋在路面基层结构内,所述路面结构上、在基座上方设有与井座大小相匹配的开孔,所述井座安装在所述路面结构的开孔内,所述井座的外台阶支撑在基座的顶部,通过井座与基座承插式连接方式,将井座侧面及上面的力全作用在下部基座上,再通过基座传递到路面下方,使得井座对路面横向的荷载减少,有效解决了道路破损及沉降风险,通过井座下第一橡胶垫圈与路面结构的接触,井座和基座间第二橡胶垫圈的连接及井座内口第三橡胶垫圈与井盖的适配形式,有效缓解各刚性接触面带来的摩擦震动及路面荷载震动,降低了噪音。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井盖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井座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井座;2、第一凹槽;3、井盖;4、第一橡胶垫圈;5、第二橡胶垫圈;6、第二凹槽;7、第三橡胶垫圈;8、基座;9、路面结构;10、路面基层;11、砖砌井筒。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19.如图1-4所示,一种承插式防沉降噪井盖装置,包括井座1、基座8和井盖3,井座1与基座8为承插式连接,所述基座8为圆筒型,所述基座8的中部设有与砖砌井筒11的井口大小相匹配的通孔,所述基座8高度与路面基层结构10的厚度相匹配,所述基座8的底部固定有支撑座,所述基座8的侧壁与支撑座之间设有以基座8中心为对称轴、中心对称布设的多根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轴向布设,基座8通过支撑座支撑砖砌井筒11上,并且与砖砌井筒11的进口同轴布设,基座8顶部有安装有第二橡胶垫圈5;所述井座1也为圆筒型,所述井座1的下部为插入端、顶部为支撑端,所述井座1的插入端外径与基座8内径相匹配,所述井座1的支撑端内径与基座8内径相匹配,并且所述井座1支撑端顶部设有朝井口外侧径向延伸的翼缘,所述井座1支撑端的高度与路面结构9厚度相匹配,所述井座1的支撑端和插入端的连接处、在井座1内、外两侧形成内台阶和外台阶,所述井座1的支撑端插装在基座8的通孔内后,所述井座1通过外台阶支撑在基座8的顶部,所述井座1内台阶的顶面上设有环形的第二凹槽6,所述第二凹槽6内设有第三橡胶垫圈7,所述井盖3的直径与井座1支撑端的开口内径相匹配,所述井盖3的厚度与井座1内台阶顶部到井座1翼缘顶面之间的距离相匹配,所述井盖3的底部支撑在井座1内台阶上,并且井盖3与内台阶之间通过第三橡胶垫圈7密封。
20.井座1在翼缘的下部还设有第一凹槽2,第一凹槽2内固定有第一橡胶垫圈4,所述
井座1翼缘的下部通过第一橡胶垫圈4支撑在路面结构9上。
21.砖砌井筒11上方依次设置有路面基层结构10和路面结构9;所述基座8预埋在路面基层结构10内,所述路面结构9上、在基座8上方设有与井座1大小相匹配的开孔,所述井座1安装在所述路面结构9的开孔内,所述井座1的外台阶支撑在基座8的顶部,通过井座1与基座8承插式连接方式,将井座1侧面及上面的力全作用在下部基座8上,再通过基座8传递到路面下方,使得井座1对路面横向的荷载减少,有效解决了道路破损及沉降风险,通过井座1下第一橡胶垫圈4与路面结构9的接触,井座1和基座8间第二橡胶垫圈5的连接及井座1内口第三橡胶垫圈7与井盖3的适配形式,通过第一橡胶垫圈4、第二橡胶垫圈5和第三橡胶垫圈7作为缓冲垫,有效缓解各刚性接触面带来的摩擦震动及路面荷载震动,降低了噪音。
2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承插式防沉降噪井盖装置,包括井座(1)、基座(8)和井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8)预埋在路面基层(10)结构内,所述基座(8)为圆筒型,所述基座(8)的中部设有与砖砌井筒(11)的井口大小相匹配的通孔,基座(8)同轴设置在砖砌井筒(11)的井口上,基座(8)的顶部有安装有第二橡胶垫圈(5);所述井座(1)承插式安装在基座(8)的顶部,所述井座(1)与基座(8)的连接面之间设置有第二橡胶垫圈(5),所述井盖(3)安装在井座(1)的进口上,所述井座(1)与井盖(3)接触面上安装有第三橡胶垫圈(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插式防沉降噪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8)的底部固定有支撑座,所述基座(8)的底部通过支撑座支撑在砖砌井筒(11)顶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插式防沉降噪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8)的外侧壁与支撑座之间设有以基座(8)中心为对称轴、中心对称布设的多根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基座(8)轴向布设。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插式防沉降噪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8)高度与路面基层(10)结构的厚度相匹配。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承插式防沉降噪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座(1)为圆筒型,所述井座(1)的下部为插入端、顶部为支撑端,所述井座(1)的插入端外径与基座(8)内径相匹配,所述井座(1)的支撑端内径与基座(8)内径相匹配,并且所述井座(1)支撑端顶部设有朝井口外侧径向延伸的翼缘,所述井座(1)支撑端的高度与路面结构(9)厚度相匹配,所述井座(1)的支撑端和插入端的连接处、在井座(1)内、外两侧形成内台阶和外台阶,所述井座(1)的支撑端插装在基座(8)的通孔内后,所述井座(1)通过外台阶支撑在基座(8)的顶部,所述井座(1)内台阶的顶面上设有第三橡胶垫圈(7),所述井盖(3)的底部支撑在井座(1)内台阶上,并且井盖(3)与内台阶之间通过第三橡胶垫圈(7)密封。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插式防沉降噪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3)的直径与井座(1)支撑端的开口内径相匹配,所述井盖(3)的厚度与井座(1)内台阶顶部到井座(1)翼缘顶面之间的距离相匹配。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插式防沉降噪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座(1)在翼缘的下部还设有第一橡胶垫圈(4),所述井座(1)翼缘的下部通过第一橡胶垫圈(4)支撑在路面结构(9)上。

技术总结
一种承插式防沉降噪井盖装置,包括井座、基座和井盖,所述基座预埋在路面基层结构内,所述基座为圆筒型,所述基座的中部设有与砖砌井筒的井口大小相匹配的通孔,基座同轴设置在砖砌井筒的井口上,基座的顶部有安装有第二橡胶垫圈;所述井座承插式安装在基座的顶部,所述井座与基座的连接面之间设置有第二橡胶垫圈,所述井盖安装在井座的进口上,所述井座与井盖接触面上安装有第三橡胶垫圈,本实用新型有效缓解各刚性接触面带来的摩擦震动及路面荷载震动,降低了噪音。降低了噪音。降低了噪音。


技术研发人员:权利军 罗腾博 刘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9
技术公布日:2022/12/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