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山体防护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13509发布日期:2022-11-16 06:48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山体防护网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山体防护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山体防护网。


背景技术:

2.传统的山体防护网折叠较为麻烦,工作人员不方便携带山体防护网,同时因山体防护网折叠携带后,工作人员不方便将山体防护网铺设在山体上,并且工作人员不方便将铺设好的山体防护网固定在山坡上,固定山体防护网较为繁琐,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地质灾害治理用山体防护网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山体防护网,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山体防护网所述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右侧设置有防护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腔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贯穿箱体的左侧,所述转轴的外侧壁焊接有蜗轮,所述蜗轮的前侧啮合有蜗杆,所述蜗杆和蜗轮设置在箱体的内腔,所述蜗杆的顶部焊接有转把,所述转把贯穿箱体的顶部,所述防护机构位于转轴的外侧壁且与转轴相配合。
5.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柔性防护网本体,所述柔性防护网本体设置在转轴的外侧壁,所述柔性防护网本体位于箱体的左侧,所述柔性防护网本体远离转轴的一端设置有配重板,所述配重板的底部均匀焊接有两组第一固定柱。
6.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右侧设置在支撑板的内腔,所述柔性防护网本体位于支撑板和箱体的相视侧,所述支撑板的左侧均匀焊接有两组卡块。
7.优选的,所述箱体的顶部均匀开凿有两组卡槽,所述卡槽与卡块相对应。
8.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外侧壁均匀焊接有两组限位圈,所述柔性防护网本体位于两组限位圈的相视侧。
9.优选的,所述箱体和支撑板的底部均匀焊接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箱体的右侧和支撑板的左侧均开凿有扶手槽。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本实用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山体防护网,将第二固定柱插入山顶以此将箱体和支撑板固定在山顶上,旋转转把带动转轴转动,当转轴转动时柔性防护网本体受配重板的重力影响会向下移动,将第一固定柱固定在山底,以此快速完成装置的安装,通过蜗轮和蜗杆之间的自锁性可以增加柔性防护网本体的稳定性;
12.可以将其他装置上的卡块插入卡槽内,以此将对个装置组合在一起,增加多组装置之间的稳定性,通过扶手槽方便移动装置。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山体防护网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山体防护网的正面剖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山体防护网的右侧剖视图;
16.图4为本实用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山体防护网的右侧剖视图。
17.图中:1、箱体;11、蜗轮;12、蜗杆;13、转把;14、转轴;2、柔性防护网本体;21、配重板;22、第一固定柱;3、支撑板;31、卡块;4、卡槽;5、限位圈;6、第二固定柱;61、扶手槽。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2-4,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山体防护网,包括支撑板3,支撑板3的右侧转动设置有防护机构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箱体1,箱体1的内腔转动设置有转轴14,转轴14贯穿箱体1的左侧,转轴14的外侧壁焊接有蜗轮11,蜗轮11的前侧啮合有蜗杆12,蜗杆12和蜗轮11转动设置在箱体1的内腔,蜗杆12的顶部焊接有转把13,转把13转动贯穿箱体1的顶部,旋转转把13带动蜗杆12转动,通过蜗杆12带动蜗轮11转动,通过蜗轮11带动转轴14转动,防护机构位于转轴14的外侧壁且与转轴14相配合,防护机构包括柔性防护网本体2,柔性防护网本体2固定设置在转轴14的外侧壁,柔性防护网本体2位于箱体1的左侧,柔性防护网本体2远离转轴14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配重板21,配重板21的底部均匀焊接有两组第一固定柱22,当转轴14转动时柔性防护网本体2受配重板21的重力影响会向下移动,将第一固定柱22固定在山底,以此将柔性防护网本体2贴合在山体上,转轴14的右侧转动设置在支撑板3的内腔,柔性防护网本体2位于支撑板3和箱体1的相视侧,支撑板3的左侧均匀焊接有两组卡块31,箱体1的顶部均匀开凿有两组卡槽4,卡槽4与卡块31相对应,可以将其他装置上的卡块31插入卡槽4内,以此将对个装置组合在一起,增加多组装置之间的稳定性,转轴14的外侧壁均匀焊接有两组限位圈5,柔性防护网本体2位于两组限位圈5的相视侧,通过限位圈5对柔性防护网本体2进行限位,箱体1和支撑板3的底部均匀焊接有第二固定柱6,将第二固定柱6插入山顶以此将箱体1和支撑板3固定在山顶上,箱体1的右侧和支撑板3的左侧均开凿有扶手槽61,通过扶手槽61方便移动装置。
20.工作原理:将第二固定柱6插入山顶以此将箱体1和支撑板3固定在山顶上,旋转转把13带动蜗杆12转动,通过蜗杆12带动蜗轮11转动,通过蜗轮11带动转轴14转动,当转轴14转动时柔性防护网本体2受配重板21的重力影响会向下移动,将第一固定柱22固定在山底,以此将柔性防护网本体2贴合在山体上,可以将其他装置上的卡块31插入卡槽4内,以此将对个装置组合在一起,增加多组装置之间的稳定性,通过扶手槽61方便移动装置。
2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山体防护网,包括支撑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的右侧设置有防护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内腔设置有转轴(14),所述转轴(14)贯穿箱体(1)的左侧,所述转轴(14)的外侧壁焊接有蜗轮(11),所述蜗轮(11)的前侧啮合有蜗杆(12),所述蜗杆(12)和蜗轮(11)设置在箱体(1)的内腔,所述蜗杆(12)的顶部焊接有转把(13),所述转把(13)贯穿箱体(1)的顶部,所述防护机构位于转轴(14)的外侧壁且与转轴(14)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山体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柔性防护网本体(2),所述柔性防护网本体(2)设置在转轴(14)的外侧壁,所述柔性防护网本体(2)位于箱体(1)的左侧,所述柔性防护网本体(2)远离转轴(14)的一端设置有配重板(21),所述配重板(21)的底部均匀焊接有两组第一固定柱(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山体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4)的右侧设置在支撑板(3)的内腔,所述柔性防护网本体(2)位于支撑板(3)和箱体(1)的相视侧,所述支撑板(3)的左侧均匀焊接有两组卡块(3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山体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顶部均匀开凿有两组卡槽(4),所述卡槽(4)与卡块(31)相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山体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4)的外侧壁均匀焊接有两组限位圈(5),所述柔性防护网本体(2)位于两组限位圈(5)的相视侧。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山体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和支撑板(3)的底部均匀焊接有第二固定柱(6),所述箱体(1)的右侧和支撑板(3)的左侧均开凿有扶手槽(6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山体防护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山体防护网;本实用新型地质灾害治理用山体防护网,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右侧设置有防护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腔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贯穿箱体的左侧,所述转轴的外侧壁焊接有蜗轮,所述蜗轮的前侧啮合有蜗杆,所述蜗杆和蜗轮设置在箱体的内腔,所述蜗杆的顶部焊接有转把,所述转把贯穿箱体的顶部,所述防护机构位于转轴的外侧壁且与转轴相配合,当转轴转动时柔性防护网本体受配重板的重力影响会向下移动,将第一固定柱固定在山底,以此快速完成装置的安装,通过蜗轮和蜗杆之间的自锁性可以增加柔性防护网本体的稳定性。锁性可以增加柔性防护网本体的稳定性。锁性可以增加柔性防护网本体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成
技术研发日:2022.08.09
技术公布日:2022/1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