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式水稻田排水装置

文档序号:32900865发布日期:2023-01-13 01:41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转式水稻田排水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田水利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翻转式水稻田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2.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规模化、集约化水稻生产模式的快速发展,对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发现,水稻在不同生长周期对水的需求量不同,对不同时期稻田水位的合理控制,有利于保证稻米的产量和质量。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雨季长,经常性、雨量大的降水过程,很容易使稻田水位超过水稻所处生长期所需的水位高度,而长时间水位过高,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以及稻米的产量、质量,因此需要合适的排水装置能及时有效的对稻田水位进行排水控制。目前,稻田排水管理和控制仍较为粗放,排水装置功能简单,以人工提拉式排水闸为主要形式,人工提拉式排水闸提起时、排水闸下方排水,放下时排水闸阻断排水,这种下方排水的方式,排水时间及排水量要依靠经验估算,无法准确控制水稻田的水位,同时排水闸底部很容易沉积淤泥、杂物等,造成排水闸不能完全闭合,降低了排水控制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规模化水稻生产中存在的排水粗放、排水装置自动化程度低、准确性差、易积淤等问题,提供一种翻转式水稻田排水装置,通过翻转机构的翻转改变排水水位高度,进而对水稻田的水位进行控制,所采用的齿轮齿槽传动,有助于翻转机构及时启停,进而提高排水水位控制的准确性。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翻转式水稻田排水装置,设置于水稻田的一侧,包括方形的壳体,所述壳体左右侧面均为封闭侧面,壳体的前侧面开口,壳体的前侧面连接水稻田,壳体后侧面连接水稻田外侧的排水沟,所述壳体左右侧面之间设有翻转机构,翻转机构的转轴设置在壳体底面,翻转机构后侧面为控水挡板,翻转机构的左右侧面为扇形齿板,扇形齿板的弧边朝上并开齿,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传动机构连接传动轴,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与两侧扇形齿板啮合的齿轮。
5.本装置采用上侧溢流的控水挡板对水稻田的水位进行精准控制,通过电机驱动,齿轮与翻转机构扇形齿板的啮合传动,控制控水挡板的倾斜角度,通过控水挡板的角度换算,可以得到控水挡板的溢流高度,从而控制水稻田的水位高度,实现精准控制。当降雨导致水位增高时,高于控水挡板的水会从控水挡板上方流出,最终达到适合水稻生长的水位高度;当长时间不下雨进行灌溉时,也不必担心过量灌溉,多余的水也可以从控水挡板上方自动排出。
6.作为优选,壳体底面在翻转机构转轴的后侧设置有与排水沟相连的下沉槽。
7.作为优选,所述扇形齿板的后侧边与控水挡板侧边固定,两个扇形齿板前侧边靠弧边的端部之间设置连接杆。翻转机构的前侧面镂空,仅靠连接杆作为加强杆,连接杆不仅有利于保证扇形齿板前端不易变形,而且可以作为扇形齿板和齿轮传动的前止点,避免齿
轮和扇形齿板从扇形齿板的前端脱离。
8.作为优选,所述扇形齿板的弧度超过90度。扇形齿板的弧度超过90度,当齿轮滚动到扇形齿板的最前端,溢流堰板处于朝后侧下方的倾斜姿态,方便清淤操作。
9.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底面在翻转机构转轴的前侧设置有可转动的清淤翻板,清淤翻板与翻转机构同轴,清淤翻板的前侧设有提手。清淤翻板前端可以向上翻起,形成向后倾斜的斜面,方便与溢流堰板一起进行清淤操作。
10.作为优选,所述电机通过减速箱连接齿轮,所述传动轴和齿轮的外部设有防护罩壳。防护罩壳可以避免传动轴和齿轮受到冲击,也可以起到防雨作用,且齿轮的防护罩壳可以将扇形齿板上的杂物弹开,避免卡死。
11.作为优选,所述壳体顶面后部设置支撑电机的固定支撑板,壳体顶部的前部设置可打开的活动板。
12.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支撑板上还设置有太阳能模块、蓄电池、控制器。控制器可接收水稻田间的水位高度传感器数据,当高度高于水稻某生长期所需水位时,控制器启动驱动电机,进而带动所述翻转机构翻转,改变排水水位高度,使田间水位降低到合适高度。
13.作为优选,所述扇形齿板外侧面的边缘与壳体左右侧面之间设有挡水水封。
14.本实用新型采用翻转式结构对水稻田排水水位进行控制,以保证水稻不同生长期的稻田水位不超过生长所需的水位高度,同时翻转机构翻转至最低位置时控水挡板向后侧下方倾斜,有利于排水装置中所沉积的淤泥、杂物等顺利排出,具有安装方便、占地小,排水水位高度控制准确等特点。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除壳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控水状态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清淤状态示意图。
20.图中:1、壳体,2、翻转机构,3、清淤翻板,4、电机,5、减速箱,6、传动轴,7、固定支撑板,8、活动板,9、齿轮,10、防护罩壳,11、转轴,12、控水挡板,13、扇形齿板,14、连接杆,15、挡水水封,16、下沉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2.实施例:一种翻转式水稻田排水装置,如图1所示。本装置设置于水稻田的一侧,包括方形的壳体1,所述壳体左右侧面均为封闭侧面,壳体的前侧面开口,壳体的前侧面连接水稻田,壳体后侧面连接水稻田外侧的排水沟。
23.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1左右侧面之间设有翻转机构2,翻转机构的转轴11设置在壳体底面,翻转机构后侧面为控水挡板12,翻转机构的左右侧面为扇形齿板13,扇形齿板的弧边朝上并开齿,扇形齿板13的后侧边与控水挡板12侧边固定,两个扇形齿板前侧边靠弧边的端部之间设置连接杆14。扇形齿板13外侧面的边缘与壳体左右侧面之间设有挡水水封
15。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电机4,所述电机4通过减速箱5连接传动轴6,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与两侧扇形齿板啮合的齿轮9,传动轴6和齿轮9的外部设有防护罩壳10。壳体1顶面后部设置支撑电机4的固定支撑板7,固定支撑板上还设置有太阳能模块、蓄电池以及接受水位控制信息的控制器。壳体顶部的前部设置可打开的活动板8。本例中扇形齿板13的弧度为120度。壳体1底面在翻转机构转轴11的前侧设置有可转动的清淤翻板3,清淤翻板3与翻转机构11同轴,清淤翻板的前侧设有提手。
24.如图3、4所示,壳体1底面在翻转机构转轴的后侧设置有与排水沟相连的下沉槽16。如图3所示的控水状态下,通过电机驱动齿轮带动扇形齿板转动,从而令翻转机构翻转到不同的控水水位。三种线条分别显示了最高水位h、中间水位h以及排空水位的控水挡板位置。图4为清淤状态,此时控水挡板朝后侧下方倾斜,沉入沉槽16中,同时清淤翻板翻起,对清淤翻板及控水挡板进行清淤。


技术特征:
1.一种翻转式水稻田排水装置,设置于水稻田的一侧,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形的壳体,所述壳体左右侧面均为封闭侧面,壳体的前侧面开口,壳体的前侧面连接水稻田,壳体后侧面连接水稻田外侧的排水沟,所述壳体左右侧面之间设有翻转机构,翻转机构的转轴设置在壳体底面,翻转机构后侧面为控水挡板,翻转机构的左右侧面为扇形齿板,扇形齿板的弧边朝上并开齿,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传动机构连接传动轴,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与两侧扇形齿板啮合的齿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转式水稻田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底面在翻转机构转轴的后侧设置有与排水沟相连的下沉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转式水稻田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齿板的后侧边与控水挡板侧边固定,两个扇形齿板前侧边靠弧边的端部之间设置连接杆。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翻转式水稻田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齿板的弧度超过90度。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翻转式水稻田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底面在翻转机构转轴的前侧设置有可转动的清淤翻板,清淤翻板与翻转机构同轴,清淤翻板的前侧设有提手。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翻转式水稻田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通过减速箱连接齿轮,所述传动轴和齿轮的外部设有防护罩壳。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翻转式水稻田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顶面后部设置支撑电机的固定支撑板,壳体顶部的前部设置可打开的活动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翻转式水稻田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板上还设置有太阳能模块、蓄电池、控制器。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翻转式水稻田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齿板外侧面的边缘与壳体左右侧面之间设有挡水水封。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翻转式水稻田排水装置,解决规模化水稻生产中存在的排水粗放、排水装置自动化程度低、准确性差、易积淤等问题。本装置包括方形的壳体,壳体左右侧面均为封闭侧面,壳体的前侧面开口,壳体的前侧面连接水稻田,壳体后侧面连接水稻田外侧的排水沟,壳体左右侧面之间设有翻转机构,翻转机构的转轴设置在壳体底面,翻转机构后侧面为控水挡板,翻转机构的左右侧面为扇形齿板,扇形齿板的弧边朝上并开齿,壳体的顶部设有电机,电机通过传动机构连接传动轴,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与两侧扇形齿板啮合的齿轮。本实用新型采用翻转式结构对水稻田排水水位进行控制,以保证水稻不同生长期的稻田水位不超过生长所需的水位高度。高度。高度。


技术研发人员:段震华 项春 钱亨 张三霞 杨安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2.08.19
技术公布日:2023/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