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驳岸框架

文档序号:33157629发布日期:2023-02-04 00:00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驳岸框架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驳岸框架。


背景技术:

2.我国渔业由于长期受到河道闸坝、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致使鱼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渔业资源逐年衰退,生物多样性指数逐年下降,濒危物种数目增加,鱼类性成熟个体逐年趋向小型化,种质性状有所退化,已严重威胁到我国生态安全和渔业永续发展,保护水产种质资源已势在必行。
3.水产养殖、大量农业径流造成水的富营养化,藻类日益频繁地大量繁殖,驳岸缺少净化的设施,导致雨水、污水直接流入水中,缺少过滤的一步
4.现存驳岸大多采用硬质岸线,人为堆高地形,造成岸边与水面的高度差距越来越大,缺少过渡性,滨水环境缺失,亲水性差,水质的维护和更新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改善驳岸环境的生态驳岸框架,其包括呈阶梯状自高到低依次排布的一级净化池、二级净化池和三级净化池,水流自所述一级净化池依次流向所述二级净化池和三级净化池,所述一级净化池设置在岸上,所述二级净化池设置在水陆交接处,所述三级净化池设置在水中,所述一级净化池和所述二级净化池为石笼结构,所述三级净化池包括种植板和支撑所述种植板的支撑框架。
6.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多个竖直设置的钢桩和连接相邻的所述钢桩的拦网,所述拦网围成一个种植空间,所述种植板设置在所述种植空间内。
7.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悬挂设置有生物膜结构。
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生物膜结构包括生物固定结构、生物膜和填充材料。
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填充材料设置在所述生物固定结构上形成鱼类保育装置。
10.优选地,所述一级净化池、所述二级净化池为石笼结构,所述一级净化池内种植灯心草,所述二级净化池内种植蓝藻门藻类。
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一级净化池、所述二级净化池的填充物为土、木材、碎石、建筑废弃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二级净化池的填充物为木材和碎石。
13.优选地,还包括将河水抽向所述一级净化池的水泵。
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5.1.生态驳岸框架能过滤岸上的雨水和污水,减少水污染。
16.2.二级净化池位于水面和陆地的交界地带,净化水质的同时为了加固堤岸。
17.3.三级的驳岸高度能够降低岸边与水面的高度差,能够为鸟类和鱼类提供栖息庇护庇护。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相对于原有驳岸线示意图。
22.其中:1、一级净化池;2、二级净化池;3、三级净化池;4、种植板;5、钢桩;6、拦网;7、生物膜结构;8、驳岸线;9、水面。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24.实施例:参见附图1-2,一种生态驳岸框架,其包括呈阶梯状自高到低依次排布的一级净化池1、二级净化池2和三级净化池3,水流自一级净化池1依次流向二级净化池2和三级净化池3,一级净化池1设置在岸上,二级净化池2设置在水陆交接处,三级净化池3设置在水中,一级净化池1和二级净化池2为石笼结构,三级净化池3包括种植板4和支撑种植板4的支撑框架。
25.附图2可以看出生态驳岸框架相对于原有驳岸线8的位置,其中二级净化池2的高度需要高于丰水期的水面9的高度,三级净化池3底部需要低于枯水期的水面9高度,雨水以及地表水流流入一级净化池1,一级净化池1为灯心草为主的植物群落,过滤水质后流入二级净化池2,二级净化池2位于水面9和陆地的交界地带,净化水质的同时为了加固堤岸,以蓝藻门藻类为主要净水植物,藻类可以有效固氮,释放氧气,二级净化池2中的水流入位于水中的三级净化池3,然后进入河流中。
26.支撑框架包括多个竖直设置的钢桩5和连接相邻的钢桩5的拦网6,拦网6围成一个种植空间,种植板4设置在种植空间内。种植板4上可以种植一些水生作物,水生作物根系能够进一步净化水质。
27.支撑框架的底部悬挂设置有生物膜结构7,生物膜结构7包括生物固定结构、生物膜和填充材料。本实施例中,生物固定结构采用四面体的固定框架,其中填充填料并种植水盾草,水盾草生长后形成生物膜,净水的同时提供鱼类产卵栖息地,能够起到鱼类保育装置的作用。
28.一级净化池1、二级净化池2采用石笼结构,净化后的水流可以从石笼结构的缝隙流向下一级。其中一级净化池1填充土、木材、碎石和建筑废弃物,池内主要种植灯心草,二级净化池2内种植蓝藻门藻类,为了使藻类获得更好的生长环境,其内主要填充木材和碎石。
29.本实施例还包括将河水抽向一级净化池1的水泵,在雨水少的季节,可以通过水泵将河水抽向一级净化池1,以维持生态驳岸框架内的植物,同时还能够净化河水。
30.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生态驳岸框架,其包括呈阶梯状自高到低依次排布的一级净化池、二级净化池和三级净化池,水流自所述一级净化池依次流向所述二级净化池和三级净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净化池设置在岸上,所述二级净化池设置在水陆交接处,所述三级净化池设置在水中,所述一级净化池和所述二级净化池为石笼结构,所述三级净化池包括种植板和支撑所述种植板的支撑框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驳岸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多个竖直设置的钢桩和连接相邻的所述钢桩的拦网,所述拦网围成一个种植空间,所述种植板设置在所述种植空间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驳岸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悬挂设置有生物膜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态驳岸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膜结构包括生物固定结构、生物膜和填充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驳岸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材料设置在所述生物固定结构上形成鱼类保育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驳岸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净化池、所述二级净化池为石笼结构,所述一级净化池内种植灯心草,所述二级净化池内种植蓝藻门藻类。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生态驳岸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净化池、所述二级净化池的填充物为土、木材、碎石、建筑废弃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生态驳岸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净化池的填充物为木材和碎石。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驳岸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河水抽向所述一级净化池的水泵。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驳岸框架,其包括呈阶梯状自高到低依次排布的一级净化池、二级净化池和三级净化池,水流自所述一级净化池依次流向所述二级净化池和三级净化池,所述一级净化池设置在岸上,所述二级净化池设置在水陆交接处,所述三级净化池设置在水中,所述一级净化池和所述二级净化池为石笼结构,所述三级净化池包括种植板和支撑所述种植板的支撑框架,生态驳岸框架能过滤岸上的雨水和污水,减少水污染。减少水污染。减少水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程希圆 付晓渝 李净 徐礼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9.22
技术公布日:202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