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71010发布日期:2023-01-25 10:30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边坡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边坡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大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为解决此类问题,部分建筑物不得不在深沟高山区域进行建设,因此,经常会遇到高填方建筑边坡,分边坡填土厚度大,坡顶、坡底均为重要建构筑物,边坡底地基土仍为性质较差的回填土,且回填土性质难以保证,这就给此类边坡的支护结构选型造成了一定困难。
3.现有边坡支护结构对地基土以及回填土的质量要求高,多适用于回填厚度不高的填方边坡,且容易因填方体变形而导致支护结构破坏,造成后期维修难度大,费用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下问题:现有边坡支护结构对地基土以及回填土的质量要求高,多适用于回填厚度不高的填方边坡,且容易因填方体变形而导致支护结构破坏,后期维修难度大,费用高。
5.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包括设置在边坡中的两组基础桩,两组所述基础桩的顶端均设置有暗梁,两个所述暗梁之间设置有第二连系梁,两个所述暗梁的上方均设置有肋柱,两个所述肋柱的侧面均设置有挡板,两个所述肋柱的顶端均设置有冠梁,两个冠梁之间设置有第一连系梁,两个所述挡板之间填充有水泥土。
6.优选的,所述水泥土的内侧设置有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挡板的多个锚索,多个所述锚索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挡板连接,该结构用于控制边坡变形,降低桩身受力,且锚索可根据填方高度设置一道或多道。
7.优选的,所述水泥土的内侧设置有多个盲沟,多个所述盲沟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挡板连接,多个所述盲沟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贯穿所述挡板的泄水管和泄水孔,该结构用于排出坡体内地下水。
8.优选的,多个所述盲沟均呈的倾斜布置,多个所述盲沟的倾斜角度为五度,该结构便于使边坡体内地下水排泄便捷。
9.优选的,所述冠梁的顶端设置有挡墙,所述挡墙的底端设置有贯穿所述挡墙的多个泄水孔,该结构用于对回填地面的土进行阻挡,防止水土流失。
10.优选的,所述暗梁的顶端与边坡坡脚地面齐平,所述挡墙的顶端为回填地面齐平,该结构用于使基础桩、暗梁、第二连系梁浇筑至边坡内侧,同时挡墙对回填土进行阻挡。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通过锚索使两个挡板固定在两排肋柱的侧面,并使肋柱的侧面进行约束,使两排肋柱的间隙及两排肋柱之间填充水泥土,使其形成一个整体受力的空间结构,从而使该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以及受力性能大大提高,扩大了该支护结构的适用范围,同
时根据边坡回填高度不同,设置一排或多排锚索,防止填充体变形导致支护结构破坏,此外,也可根据边坡高度,地基土性质对两组基础桩的纵向桩间距和两组基础桩间距进行合理调节,达到使支护结构安全、经济、合理。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前视示意图;
15.附图标记:1、基础桩;2、泄水管;3、肋柱;4、挡墙;5、挡板;6、冠梁;7、第一连系梁;8、暗梁;9、第二连系梁;10、锚索;11、泄水孔;12、盲沟;13、水泥土。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7.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18.实施例1
19.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包括设置在边坡中的两组基础桩1,两组基础桩1的顶端均设置有暗梁8,两个暗梁8之间设置有第二连系梁9,两个暗梁8的上方均设置有肋柱3,两个肋柱3的侧面均设置有挡板5,两个肋柱3的顶端均设置有冠梁6,两个冠梁6之间设置有第一连系梁7,两个挡板5之间填充有水泥土13;
20.水泥土13的内侧设置有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挡板5的多个锚索10,多个锚索1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挡板5连接。
21.请参阅图1-2,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一种整体稳定性好,对地基土性质要求低,填土沉降变形对支护结构影响小,不会导致支护结构破坏,可用于10m以上高填方边坡的支护结构,该支护结构结合基础桩1、肋柱3、挡板5、冠梁6、第一连系梁7、暗梁8、第二连系梁9和水泥土13等部件,旨在通过基础桩1、肋柱3、冠梁6、第一连系梁7、暗梁8、第二连系梁9对支护结构框架进行浇筑,再将两个挡板5分别分别安装到两个肋柱3的侧面,并通过锚索10使两个挡板5固定在肋柱3的两侧,并将水泥土13填充至两排肋柱3的间隙及两排肋柱3之间,使其形成一个整体受力的空间结构,从而使该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以及受力性能大大提高,扩大了该支护结构的适用范围,同时根据边坡回填高度不同,设置一排或多排锚索10,防止填充体变形导致支护结构破坏。
22.以下,通过设置多个实施过程,对本实例中所涉及的部件做细致说明:
23.请参阅图1-2,水泥土13的内侧设置有多个盲沟12,多个盲沟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挡板5连接,多个盲沟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贯穿挡板5的泄水管2和泄水孔11,其中盲沟12的端部与挡板5连接处为密封状态,泄水管2、泄水孔11、盲沟12形成流通管道,使边坡内的地下水可无渗漏的排出。
24.请参阅图1-2,多个盲沟12均呈的倾斜布置,多个盲沟12的倾斜角度为五度,其中盲沟12的内侧为光滑状,且盲沟12的倾斜角度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节,基于此,使泄
水孔11将边坡内的地下水引出。
25.请参阅图1-2,冠梁6的顶端设置有挡墙4,且挡墙4的侧面与冠梁6的顶端具有储存回填土的空间,挡墙4的底端设置有贯穿挡墙4的多个泄水孔11,基于此,回填土中渗透的雨水可排出至挡墙4的侧面。
26.请参阅图1-2,暗梁8的顶端与边坡坡脚地面齐平,挡墙4的顶端为回填地面齐平。
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边坡中的两组基础桩(1),两组所述基础桩(1)的顶端均设置有暗梁(8),两个所述暗梁(8)之间设置有第二连系梁(9),两个所述暗梁(8)的上方均设置有肋柱(3),两个所述肋柱(3)的侧面均设置有挡板(5),两个所述肋柱(3)的顶端均设置有冠梁(6),两个冠梁(6)之间设置有第一连系梁(7),两个所述挡板(5)之间填充有水泥土(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土(13)的内侧设置有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挡板(5)的多个锚索(10),多个所述锚索(1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挡板(5)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土(13)的内侧设置有多个盲沟(12),多个所述盲沟(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挡板(5)连接,多个所述盲沟(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贯穿所述挡板(5)的泄水管(2)和泄水孔(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盲沟(12)均呈的倾斜布置,多个所述盲沟(12)的倾斜角度为五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6)的顶端设置有挡墙(4),所述挡墙(4)的底端设置有贯穿所述挡墙(4)的多个泄水孔(1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暗梁(8)的顶端与边坡坡脚地面齐平,所述挡墙(4)的顶端为回填地面齐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边坡支护结构,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包括设置在边坡中的两组基础桩,两组基础桩的顶端均设置有暗梁,两个暗梁之间设置有第二连系梁,两个暗梁的上方均设置有肋柱,两个肋柱的侧面均设置有挡板,两个肋柱的顶端均设置有冠梁,两个冠梁之间设置有第一连系梁,两个挡板之间填充有水泥土,通过锚索使两个挡板固定在两排肋柱的侧面,并使肋柱的侧面进行约束,使两排肋柱的间隙及两排肋柱之间填充水泥土,使其形成一个整体受力的空间结构,从而使该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以及受力性能大大提高,扩大了该支护结构的适用范围,同时根据边坡回填高度不同,设置一排或多排锚索,防止填充体变形导致支护结构破坏。防止填充体变形导致支护结构破坏。防止填充体变形导致支护结构破坏。


技术研发人员:时轶磊 龙照 周健 曹程明 王奇山 郭志元 薛彦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甘肃中建市政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09
技术公布日:2023/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