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土工程基坑防坍塌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94016发布日期:2023-01-03 21:54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岩土工程基坑防坍塌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岩土工程基坑防坍塌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2.岩土工程项目中,经常需要开挖基坑,当基坑过大或过深时,需要通过支护结构对基坑内壁提供支撑,从而确保地下结构施工及其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
3.经检索申请号cn202121806364.0公开了一种岩土工程基坑防坍塌支护结构,包括竖杆,竖杆下端前后壁均铰接有固定板,竖杆内滑动连接有活动杆,活动杆上端左右部均铰接有横杆,横杆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外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
4.该岩土工程基坑防坍塌支护结构在使用时,首先不便于在竖杆内对活动杆进行升降调节操作,同时,在将活动杆顶部的两个横杆进行展开时同样存在不便于人工操作的缺陷,需要多人同时将两个横杆分别活动杆的两侧进行举抬操作,特别地受岩土工程基坑深度的影响而对活动杆在竖杆上进行高度调节后,受操作人员身高的限制更不便于对横杆进行举升操作,也因此不便于对两个横杆顶部的手柄进行转动操作,最后,两个横杆经卡杆和弹簧的配合而锁住后,存在不便于解锁而将横杆放下的缺陷,综上所述,该岩土工程基坑防坍塌支护结构在基坑内进行支护使用时存在不便于调节展开和折收操作,实用性较差。
5.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岩土工程基坑防坍塌支护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岩土工程基坑防坍塌支护结构。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岩土工程基坑防坍塌支护结构,包括底板,底板上设置有两个销钉,底板的顶面设置有主撑调节机构,主撑调节机构上设置有可升降的副撑支护机构,副撑支护机构的顶部两端分别设置有调节支护机构;
8.所述主撑调节机构包括有支撑管柱,支撑管柱的前方设置有用于调节副撑支护机构升降高度的第一丝杠;
9.所述副撑支护机构包括有升降柱,升降柱滑动连接在支撑管柱的内部顶端,升降柱顶端的左右两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翻转座,两个翻转座上分别通过转轴连接有支护杆,升降柱的后方设置有可将两个支护杆同步展开的两个展杆;
10.所述调节支护机构包括有支护延展套,两个支护延展套分别活动套入在两个支护杆相互远离一端的外壁上,两个支护延展套相互远离的一面分别固定连接有防塌护板。
11.进一步,所述支撑管柱的正面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的前端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一丝杠的外壁上,第一滑块的后端与升降柱的底端固定连接。
12.进一步,所述支撑管柱正面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块,第一丝杠的上下两端外壁分别活动套入有两个固定块上。
13.进一步,下方所述第一丝杠的底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轴与第一丝杠传动连接。
14.进一步,所述支撑管柱的背面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滑块,两个第二滑块均与升降柱的背面固定连接。
15.进一步,两个所述第二滑块之间活动套入有第二丝杠,上方第二滑块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轴与第二丝杠传动连接。
16.进一步,所述第二丝杠的外壁上通过螺纹连接有螺套,两个展杆的底端均通过转轴连接在螺套的前端外侧壁上,两个展杆的顶端分别与两个支护杆的背面通过转轴连接。
17.进一步,两个所述支护延展套相互靠近的一端顶面分别开设有连孔,两个连孔的上方分别固定安装有传动箱,两个传动箱内分别设置有蜗杆。
18.进一步,两个所述支护延展套的顶面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三驱动电机,两个第三驱动电机分别与两个传动箱内的蜗杆通过传动轴传动连接。
19.进一步,两个所述支护杆的顶面分别开设有与蜗杆相适配的齿槽,两个传动箱内的蜗杆分别与两个支护杆顶面的齿槽啮合连接。
20.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岩土工程基坑防坍塌支护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2.1、该一种岩土工程基坑防坍塌支护结构,将装置通过底板支撑在岩土工程基坑的底部,并通过两个销钉对底板进行固定,通过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第一丝杠在两个固定块上转动,第一丝杠通过螺纹带动第一滑块在支撑管柱上的第一滑槽内沿竖直方向滑动,从而可带动升降柱在支撑管柱的内部顶端滑动升降调节,进而可根据岩土工程基坑的深度来调节副撑支护机构对基坑侧壁的支护高度,然后通过第二驱动电机带动第二丝杠在两个第二滑块上转动,第二丝杠通过螺纹带动螺套沿竖直方向移动,螺套通过转轴将两个展杆分别撑起,两个展杆的顶端分别通过转轴将两个支护杆在升降柱的顶端撑起,最后通过两个第三驱动电机分别带动两个传动箱内的蜗杆转动,两个传动箱内的蜗杆分别通过与两个支护杆上的齿槽的啮合而带动两个支护延展套分别在两个支护杆上滑动,从而通过两个支护延展套上的防塌护板可对岩土工程基坑的侧壁面进行支撑防止坍塌,装置结构简单,支护调节操作方便,对基坑的支护效果好且便于进行展开支护和折收管理。
23.2、该一种岩土工程基坑防坍塌支护结构,通过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三驱动电机的设置,在通过装置对岩土工程基坑进行支护使用时,操作简单方便,无需人工手动调节,有效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并提高了对岩土工程基坑进行支护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4.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
25.图1为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26.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27.图3为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28.图4为图3中的b处放大图;
29.图5为图3中的c处放大图。
30.图例说明:
31.1、底板;2、销钉;31、支撑管柱;32、第一滑槽;33、第一滑块;34、固定块;35、第一丝杠;36、第一驱动电机;37、第二滑槽;41、升降柱;42、翻转座;43、支护杆;44、第二滑块;45、第二丝杠;46、第二驱动电机;47、螺套;48、展杆;49、齿槽;51、支护延展套;52、防塌护板;53、传动箱;54、第三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32.一种岩土工程基坑防坍塌支护结构,如图1-5所示,包括底板1,底板1上设置有两个销钉2,底板1的顶面设置有主撑调节机构,主撑调节机构上设置有可升降的副撑支护机构,副撑支护机构的顶部两端分别设置有调节支护机构,主撑调节机构包括有支撑管柱31,支撑管柱31的前方设置有用于调节副撑支护机构升降高度的第一丝杠35,副撑支护机构包括有升降柱41,升降柱41滑动连接在支撑管柱31的内部顶端,升降柱41顶端的左右两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翻转座42,两个翻转座42上分别通过转轴连接有支护杆43,升降柱41的后方设置有可将两个支护杆43同步展开的两个展杆48,调节支护机构包括有支护延展套51,两个支护延展套51分别活动套入在两个支护杆43相互远离一端的外壁上,两个支护延展套51相互远离的一面分别固定连接有防塌护板52,支撑管柱31的正面开设有第一滑槽32,第一滑槽32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33,第一滑块33的前端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一丝杠35的外壁上,第一滑块33的后端与升降柱41的底端固定连接,支撑管柱31正面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4,第一丝杠35的上下两端外壁分别活动套入有两个固定块34上,下方第一丝杠35的底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36,第一驱动电机36通过传动轴与第一丝杠35传动连接,支撑管柱31的背面开设有第二滑槽37,第二滑槽37内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滑块44,两个第二滑块44均与升降柱41的背面固定连接,两个第二滑块44之间活动套入有第二丝杠45,上方第二滑块44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46,第二驱动电机46通过传动轴与第二丝杠45传动连接,第二丝杠45的外壁上通过螺纹连接有螺套47,两个展杆48的底端均通过转轴连接在螺套47的前端外侧壁上,两个展杆48的顶端分别与两个支护杆43的背面通过转轴连接,两个支护延展套51相互靠近的一端顶面分别开设有连孔,两个连孔的上方分别固定安装有传动箱53,两个传动箱53内分别设置有蜗杆,两个支护延展套51的顶面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三驱动电机54,两个第三驱动电机54分别与两个传动箱53内的蜗杆通过传动轴传动连接,两个支护杆43的顶面分别开设有与蜗杆相适配的齿槽49,两个传动箱53内的蜗杆分别与两个支护杆43顶面的齿槽49啮合连接。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装置通过底板1支撑在岩土工程基坑的底部,并通过两个销钉2对底板1进行固定,通过第一驱动电机36带动第一丝杠35在两个固定块34上转动,第一丝杠35通过螺纹带动第一滑块33在支撑管柱31上的第一滑槽32内沿竖直方向滑动,从而可带动升降柱41在支撑管柱31的内部顶端滑动升降调节,进而可根据岩土工程基坑的深度来调节副撑支护机构对基坑侧壁的支护高度,然后通过第二驱动电机46带动第二丝杠45在两个第二滑块44上转动,第二丝杠45通过螺纹带动螺套47沿竖直方向移动,螺套47通过
转轴将两个展杆48分别撑起,两个展杆48的顶端分别通过转轴将两个支护杆43在升降柱41的顶端撑起,最后通过两个第三驱动电机54分别带动两个传动箱53内的蜗杆转动,两个传动箱53内的蜗杆分别通过与两个支护杆43上的齿槽49的啮合而带动两个支护延展套51分别在两个支护杆43上滑动,从而通过两个支护延展套51上的防塌护板52可对岩土工程基坑的侧壁面进行支撑防止坍塌,装置结构简单,支护调节操作方便,对基坑的支护效果好且便于进行展开支护和折收管理。
34.通过第一驱动电机36、第二驱动电机46和第三驱动电机54的设置,在通过装置对岩土工程基坑进行支护使用时,操作简单方便,无需人工手动调节,有效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并提高了对岩土工程基坑进行支护的工作效率。
3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