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浅覆土盾构隧道下穿高耸古建筑的加固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94785发布日期:2023-04-19 09:50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浅覆土盾构隧道下穿高耸古建筑的加固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盾构隧道,尤其包括一种用于浅覆土盾构隧道下穿高耸古建筑的加固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盾构隧道建设的快速发展,盾构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城市复杂地形的隧道施工中,但在城市内盾构施工环境越来越复杂,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均是影响盾构隧道掘进安全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当地面结构复杂,且覆土厚度较浅时,盾构穿越极易对既有建筑造成安全风险,且在盾构掘进通过后往往存在隧道和建筑物的相互影响以及隧道上浮等风险。

2、隧道抗浮和控制隧道地表沉降是盾构施工中的两大技术难题,尤其是在城市盾构施工中地面结构种类、构造往往较为复杂,在进行盾构穿越时难以保证建筑基础的稳定,同时现有的加固保护结构往往难以适应不同工况。目前国内鲜有针对于浅覆土条件下大直径泥水盾构穿越高耸古建筑物的相应加固方法与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浅覆土盾构隧道下穿高耸古建筑的加固保护结构。

2、这种用于浅覆土盾构隧道下穿高耸古建筑的加固保护结构,包括:mjs隔离桩、双浆止浆墙、袖阀管加固区和长管注浆加固区;盾构隧道两侧均设有双浆止浆墙,双浆止浆墙顶部延伸至地面,高耸建筑外靠近盾构隧道一侧的地面下方设有数道相邻的mjs隔离桩,mjs隔离桩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双浆止浆墙之间盾构隧道上方设有袖阀管加固区,袖阀管加固区内盾构隧道的外表面设有长管注浆加固区;

3、地面下方围绕高耸建筑和mjs隔离桩外侧设有数个隔振孔;盾构隧道背部设有数道锚杆。

4、作为优选:mjs隔离桩底部朝向高耸建筑一侧,mjs隔离桩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45°。

5、作为优选:mjs隔离桩的桩径为2200mm,相邻两道mjs隔离桩的中心距离为1800mm。

6、作为优选:双浆止浆墙的厚度为1.5m。

7、作为优选:沿盾构隧道径向上长管注浆加固区的厚度为1.5m。

8、作为优选:隔振孔的底部深度为盾构隧道底部下方5m。

9、作为优选:锚锚杆中空,锚杆的直径为25mm,锚杆上每隔100mm设有直径为6mm的扩散孔;锚杆的朝向为盾构隧道径向,锚杆底部深入盾构隧道底部下方3~5m。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加固保护结构在高耸建筑和盾构隧道之间设有斜向的mjs隔离桩,可以调整地层泥水压力,提高了安全性,能够保证地面建筑物及地表土的安全稳定,同时加固直径也可进行调节,适用不同工况。

12、2)本加固保护结构还围绕高耸建筑和mjs隔离桩设有隔振孔,可保证建筑基础的安全稳定,减少盾构对建筑产生的震动影响。

13、3)本加固保护结构在盾构隧道上方设有袖阀管加固区,避免后期既有建筑沉降影响盾构安全,同时,袖阀管加固区在后期对盾构隧道起到加固作用,可以防止盾构隧道上浮或偏移。

14、4)本加固保护结构在盾构隧道上方设有长管注浆加固区,进一步加固了盾构隧道,并形成防水层。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浅覆土盾构隧道下穿高耸古建筑的加固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mjs隔离桩(2)、双浆止浆墙(4)、袖阀管加固区(5)和长管注浆加固区(6);盾构隧道(8)两侧均设有双浆止浆墙(4),双浆止浆墙(4)顶部延伸至地面(3),高耸建筑(1)外靠近盾构隧道(8)一侧的地面(3)下方设有数道相邻的mjs隔离桩(2),mjs隔离桩(2)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双浆止浆墙(4)之间盾构隧道(8)上方设有袖阀管加固区(5),袖阀管加固区(5)内盾构隧道(8)的外表面设有长管注浆加固区(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浅覆土盾构隧道下穿高耸古建筑的加固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mjs隔离桩(2)底部朝向高耸建筑(1)一侧,mjs隔离桩(2)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浅覆土盾构隧道下穿高耸古建筑的加固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mjs隔离桩(2)的桩径为2200mm,相邻两道mjs隔离桩(2)的中心距离为18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浅覆土盾构隧道下穿高耸古建筑的加固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双浆止浆墙(4)的厚度为1.5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浅覆土盾构隧道下穿高耸古建筑的加固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盾构隧道(8)径向上长管注浆加固区(6)的厚度为3.0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浅覆土盾构隧道下穿高耸古建筑的加固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隔振孔(9)的底部深度为盾构隧道(8)底部下方5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浅覆土盾构隧道下穿高耸古建筑的加固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锚杆(7)中空,锚杆(7)的直径为25mm,锚杆(7)上每隔100mm设有直径为6mm的扩散孔;锚杆(7)的朝向为盾构隧道(8)径向,锚杆(7)底部深入盾构隧道(8)底部下方3~5m。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浅覆土盾构隧道下穿高耸古建筑的加固保护结构,包括:MJS隔离桩、双浆止浆墙、袖阀管加固区和长管注浆加固区;盾构隧道两侧均设有双浆止浆墙,高耸建筑外靠近盾构隧道一侧的地面下方设有数道相邻的MJS隔离桩;双浆止浆墙之间盾构隧道上方设有袖阀管加固区,盾构隧道的外表面设有长管注浆加固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高耸建筑和盾构隧道之间设有斜向的MJS隔离桩,可以调整地层泥水压力,提高了安全性;还设有隔振孔,可保证建筑基础的安全稳定,减少盾构对建筑产生的震动影响;在盾构隧道上方设有袖阀管加固区,避免后期既有建筑沉降影响盾构安全;设有长管注浆加固区,进一步加固了盾构隧道。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魏皓,丁智,张剑锋,李树杰,姚红群,张振宇,胡雄,董玉龙,熊永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