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能弧形蓝藻收集结合船载式藻水分离成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16047发布日期:2023-06-21 12:10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能弧形蓝藻收集结合船载式藻水分离成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蓝藻处理,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能弧形蓝藻收集结合船载式藻水分离成套装置。


背景技术:

1、我国是个湖泊众多的国家,随着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大增加了氮、磷等营养物质向水体的排放量,加剧了湖泊等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最终导致蓝藻的大规模爆发。

2、蓝藻的大规模爆发不仅引起水质的恶化,严重时会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传统的集中收集打捞蓝藻、港口被动打捞蓝藻的方式,不仅收集效率低,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未能及时处理的蓝藻随风向漂浮,有时还会飘向与湖泊相连的河道口,及装卸货物码头附近,进入城市内河,严重影响到周边居民的生活,为此,市面上研发出了各种蓝藻打捞装置。

3、目前处理效果较好的蓝藻打捞方式主要为设置多个浮于水中的v字形拦截装置,其前端迎向湖面,通过组合的方式收集蓝藻,随风向而来的蓝藻被拦截于v字形结构浮筒内,通过设置在浮筒管道上方的不锈钢挡浪板及坠至湖底的挡藻布,保证绝大部分蓝藻被阻挡汇集在v字形内,浮动检修操作平台位于v字形拦截收集平台内侧,沿拦截收集系统长条布置。检修操作平台下靠近v字形拦截平台端另设置一道挡藻拦截装置,挡藻板上靠湖面处均坠挂挡藻围布,挡藻围布上挂有钢制重链沉至湖底,以防止蓝藻进入内部。在检修平台内侧再次设置一道挡藻装置,彻底将蓝藻挡于湖面外,此检修操作通道与沿拦截系统相连的操作长廊共同形成了挡藻屏障。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上述的蓝藻拦截装置只能将进入河道内的蓝藻进行拦截,而河口两侧还存在蓝藻堆积的情况。

4、打捞后的藻水均需及时进行藻水分离,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特别是太湖沿岸均为一级生态管控区,无法建设大规模的藻水分离站,而蓝藻打捞后必须脱水处理后才能有效的进行高值化利用,因此也造成蓝藻打捞项目无法快速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能弧形蓝藻收集结合船载式藻水分离成套装置,在不产生二次污染、不影响河道通航的情况下将蓝藻拒于河口外侧,同时对蓝藻资源化处理,使沿河岸边保持环境整洁。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高效能弧形蓝藻收集结合船载式藻水分离成套装置,它包括浮于水面上的第一道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第二道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藻水分离系统和尾水处理系统,第一道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和第二道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包括多道呈弧形组装连接在一起的拦截收集装置,拦截收集装置包括v字形拦截装置和检修平台,检修平台设于v字形拦截装置的v字形尖端外侧,v字形拦截装置的v字形尖端夹角处设有吸藻泵,吸藻泵通过管道与藻水分离系统连通,第一道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设置在河道口中间,其两端留有通航口,第二道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两端的检修平台延伸连接至河岸,其中间留有通航口,第一道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和第二道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平行设置,藻水分离系统和尾水处理系统设置在浮于水面的趸船上。

4、在一种具体方案中,藻水分离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藻水储存池、气浮反应槽、微纳米气浮、藻渣储存池、叠螺机和藻泥储存槽,叠螺机产生的压滤尾水通过管道输送至尾水处理系统中。

5、在一种优选方案中,尾水处理系统采用aao-mbr工艺,包括依次设置的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mbr池、清水池以及污泥池。

6、在本实用新型中,v字形拦截装置由hdpe管、不锈钢管或轻质合金钢管组成,依靠打入水底的钢桩和钢缆连接固定,v字形拦截装置的上部连接有一定长度的挡浪板,v字形拦截装置的底部坠挂有延伸至湖底的拦藻围布。

7、进一步的,v字形拦截装置内侧的两侧设置有藻水导流泵,藻水导流泵与吸藻泵联锁启动。

8、在本实用新型中,检修平台上靠近v字形拦截装置的一侧设置有挡浪板,挡浪板上覆盖有延伸至湖底的拦藻围布。

9、具体的,检修平台的底部为hdpe管浮筒,相邻hdpe管浮筒之间通过型钢连接,hdpe管浮筒上铺设有网格板,网格板上设置有人工造景,检修平台的内侧设置有声光喷泉。

10、在本装置中,通航口的两侧设置有航标灯,v字形拦截装置上设置有蓝、红led太阳能爆闪警示灯。

11、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藻泥运输船,藻泥储存槽中的脱水后藻泥通过藻泥输送机输送至藻泥运输船。

12、本实用新型中的趸船停泊在第一道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和第二道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附近。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14、1. 本实用新型的拦截收集装呈弧形布置,能够适应不同风向的蓝藻拦截收集问题,实现全方位高效的收集蓝藻,弧形的设置也能够更大程度上抵抗风浪的侵袭,每道装置留有交叉布置的通航口,既保证了蓝藻的高效拦截收集,又不影响船只的通航;

15、2. 第二道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两端的检修平台延伸连接至河岸,保证河岸边无蓝藻聚集;

16、3. 本实用新型的拦截收集装置采用抗紫外光线的hdpe管、不锈钢管或合金管组成底部浮筒,随水位升降自由浮动,无需人工调整,蓝藻的拦截效率高,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由多个v字形拦截装置标准化模块组合,v字形拦截装置的尖端尾部设置检修平台,检修平台能够根据河口周边环境需要设置各种形态造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造型美观;

17、4. 藻水分离系统和尾水处理系统设置在浮于水面的趸船上,停泊在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无需占用土地指标去建设藻水分离站,经过藻水分离系统处理后的脱水藻泥极大程度上降低了运行能耗和运输成本;

18、5. 藻水分离系统的出水与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尾水处理系统深度处理后达标排放,避免了二次污染的问题;

19、6. 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全线安装蓝、红led太阳能爆闪警示灯,在通航口的两端均配套太阳能供电航标灯,保证夜间船只通航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能弧形蓝藻收集结合船载式藻水分离成套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浮于水面上的第一道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16)、第二道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17)、藻水分离系统(5)和尾水处理系统(19),所述第一道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16)和第二道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17)包括多道呈弧形组装连接在一起的拦截收集装置(1),所述拦截收集装置(1)包括v字形拦截装置(20)和检修平台(10),所述检修平台(10)设于所述v字形拦截装置(20)的v字形尖端外侧,所述v字形拦截装置(20)的v字形尖端夹角处设有吸藻泵(3),所述吸藻泵(3)通过管道与所述藻水分离系统(5)连通,所述第一道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16)设置在河道口中间,其两端留有通航口(12),所述第二道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17)两端的检修平台(10)延伸连接至河岸,其中间留有通航口(12),所述第一道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16)和第二道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17)平行设置,所述藻水分离系统(5)和尾水处理系统(19)设置在浮于水面的趸船(1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能弧形蓝藻收集结合船载式藻水分离成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藻水分离系统(5)包括依次设置的藻水储存池、气浮反应槽、微纳米气浮、藻渣储存池、叠螺机和藻泥储存槽,所述叠螺机产生的压滤尾水通过管道输送至所述尾水处理系统(19)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能弧形蓝藻收集结合船载式藻水分离成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尾水处理系统(19)采用aao-mbr工艺,包括依次设置的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mbr池、清水池以及污泥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能弧形蓝藻收集结合船载式藻水分离成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v字形拦截装置(20)由hdpe管、不锈钢管或轻质合金钢管组成,依靠打入水底的钢桩(7)和钢缆(8)连接固定,所述v字形拦截装置(20)的上部连接有一定长度的挡浪板(11),所述v字形拦截装置(20)的底部坠挂有延伸至湖底的拦藻围布(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能弧形蓝藻收集结合船载式藻水分离成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v字形拦截装置(20)内侧的两侧设置有藻水导流泵(6),所述藻水导流泵(6)与所述吸藻泵(3)联锁启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能弧形蓝藻收集结合船载式藻水分离成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检修平台(10)上靠近所述v字形拦截装置(20)的一侧设置有挡浪板(11),所述挡浪板(11)上覆盖有延伸至湖底的所述拦藻围布(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能弧形蓝藻收集结合船载式藻水分离成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检修平台(10)的底部为hdpe管浮筒,相邻所述hdpe管浮筒之间通过型钢连接,所述hdpe管浮筒上铺设有网格板,所述网格板上设置有人工造景,所述检修平台(10)的内侧设置有声光喷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能弧形蓝藻收集结合船载式藻水分离成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通航口(12)的两侧设置有航标灯(13),所述v字形拦截装置(20)上设置有蓝、红led太阳能爆闪警示灯(14)。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能弧形蓝藻收集结合船载式藻水分离成套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藻泥运输船(4),所述藻泥储存槽中的脱水后藻泥通过藻泥输送机(21)输送至所述藻泥运输船(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能弧形蓝藻收集结合船载式藻水分离成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趸船(15)停泊在所述第一道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16)和第二道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17)附近。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能弧形蓝藻收集结合船载式藻水分离成套装置,它包括浮于水面上的第一道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第二道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藻水分离系统和尾水处理系统,第一道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和第二道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包括多道呈弧形组装连接在一起的拦截收集装置,第一道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设置在河道口中间,两端留有通航口,第二道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两端的检修平台延伸连接至河岸,中间留有通航口,第一道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和第二道蓝藻智能化捕捞收集设施平行设置,藻水分离系统和尾水处理系统设置在浮于水面的趸船上。本技术能够将蓝藻拒于河道口外侧,不影响河道通航,使沿河岸边保持环境整洁。

技术研发人员:钱盘生,徐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金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