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式雨洪收集再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48083发布日期:2024-02-07 12:11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式雨洪收集再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排污,具体为一种海绵式雨洪收集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1、专利号cn202122791166.8,公开了一种海绵式雨洪收集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水道路,透水道路设置在不透水土体上,透水道路与不透水土体之间具有雨水流道;蓄水池;第一管道,第一管道的一端与雨水流道连通,另一端与蓄水池连通;下凹绿地,下凹绿地包括表层植被和绿地土壤;第二管道,第二管道的一端连通蓄水池,另一端连通下凹绿地,第二管道用于在蓄水池过载时,将蓄水池中过载的雨水输送至绿地土壤。本申请的蓄水池和下凹绿地共同实现雨水的储存,尽可能的将雨水收集,减少了海绵城市的排水压力,防止透水性不佳地段出现道路积水的现象,透水混凝土层、蓄水池、绿地共同协作,形成行之有效的蓄水体系,最大限度发挥了海绵城市的蓄水功能。

2、目前,现有的海绵式雨洪收集再利用系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现有的海绵式雨洪收集再利用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将收集的水主动式的进行排出对种植物进行浇灌,而且收集的水不能在天气炎热时,对路面进行降温,导致路面在天气炎热时容易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式雨洪收集再利用系统,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绵式雨洪收集再利用系统,包括地基,所述地基顶部设置有收集机构;

3、所述收集机构包括收集箱体、滤网、透水路面、连接管、种植箱、第一管道、水泵、第二管道和喷水管;所述地基内部固定连接有收集箱体,所述收集箱体顶部连通有滤网,且滤网顶部穿过地基;

4、所述地基顶部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固定连接有种植箱体,所述种植箱体一侧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穿过地基连通有收集箱体,所述种植箱体的另一侧连通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远离种植箱体的一端穿过地基连通有水泵,所述水泵顶部连通有第二管道,且第二管道顶部等距连通有多个喷水管。

5、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可选方案,所述种植箱体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隔网。

6、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可选方案,所述地基顶部浇筑有透水路面。

7、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可选方案,所述第二管道远离水泵的一端穿过透水路面。

8、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可选方案,位于所述透水路面内部的喷水管顶部连通有透水路面。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地基内部的收集箱体和种植箱体,当收集箱体内部的水溢出后,能够将水输入到种植箱体内部,为种植箱体内部进行补水,而且经过设置水泵,能够利用水泵将水经过喷水管喷出,对种植物和路面进行浇灌降温。

11、2.本实用新型通过种植箱体内部的隔网,可以将土壤放置在隔网的上方,当水进入到土壤中后,能够将水从隔网中滤出,使水源位于种植箱体的下方,避免了水泵进行抽水时,土壤颗粒一并进入到水泵中,造成水泵损坏。



技术特征:

1.一种海绵式雨洪收集再利用系统,包括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顶部设置有收集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式雨洪收集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箱体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隔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式雨洪收集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顶部铺设有透水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式雨洪收集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远离水泵的一端穿过透水路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式雨洪收集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透水路面内部的喷水管顶部连通有透水路面。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海绵式雨洪收集再利用系统,包括地基,所述地基顶部设置有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包括收集箱体、滤网、透水路面、连接管、种植箱、第一管道、水泵、第二管道和喷水管;所述地基内部固定连接有收集箱体,所述收集箱体顶部连通有滤网,且滤网顶部穿过地基,所述地基顶部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固定连接有种植箱体,所述种植箱体一侧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穿过地基连通有收集箱体。本申请通过地基内部的收集箱体和种植箱体,当收集箱体内部的水溢出后,能够将水输入到种植箱体内部,为种植箱体内部进行补水,而且经过设置水泵,能够利用水泵将水经过喷水管喷出,对种植物和路面进行浇灌降温。

技术研发人员:李传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传旺
技术研发日:20221123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