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车站临时轨排井的结构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18206发布日期:2023-06-29 12:05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铁车站临时轨排井的结构体系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地铁车站设计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地铁车站临时轨排井的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1、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利用受到相关单位的重视。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已经遍布一、二线城市的主干街道,越来越多的地铁站规划建设在城市的非主干街道上,尤其是老城区的街道,道路窄、场地小。为了满足车站基本功能,导致不少附属结构与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平行布置。为满足全线的工程筹划,在部分地铁车站会设置临时轨排井,进行轨道工程的施工。且附属结构一般会在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再实施。这样,无形中会增加地铁车站的总工期。为了满足临时轨排井的受力要求,传统的设计施工工艺,一般就是额外设置桩锚支护结构或者扶壁柱支护结构。这样或多或少会影响施工工效,增加车站造价,影响周边地块的使用等不利影响,且可能带来施工质量问题。

2、如采用桩锚支护结构,锚索施工工艺复杂,容易引起基坑渗漏水,基坑肥槽回填困难,且对车站主体结构的防水产生不利影响;如采用扶壁柱支护结构,临时轨排井范围需要将主体结构侧墙外扩,且需要设置大量扶壁柱、孔边梁等框架结构体系,导致车站规模增加,工程造价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车站临时轨排井的结构体系。本实用新型利用车站的主体结构和附属结构组成的共同受力体系,受力体系简单,且无需额外增加支护结构,同时,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可以同步实施,提高了整个车站施工的效率,缩短了车站的施工总工期。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地铁车站临时轨排井的结构体系,包括主体结构浇筑混凝土和附属结构浇筑混凝土,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和附属结构的钢筋直接连通,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共同组成空间受力体系;所述主体结构具有两层,附属结构与主体结构上部这一层固定连接,主体结构在每一层的地铁车站线路正上方开设有临时孔洞,临时孔洞作为临时轨排井。

4、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结构包括主体结构顶板、主体结构中板;所述附属结构包括附属结构顶板、附属结构底板;所述附属结构顶板与主体结构顶板一体连接;所述附属结构底板与主体结构中板一体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附属结构包括附属结构侧墙和附属结构柱;附属结构侧墙和附属结构柱的上部和下部均分别与附属结构顶板和附属结构底板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结构包括主体结构底板、主体结构侧墙、上层主体结构柱以及下层主体结构柱;所述主体结构顶板、主体结构中板、上层主体结构柱以及部分主体结构侧墙构成上层主体结构;主体结构中板、主体结构底板、下层主体结构柱以及部分主体结构侧墙构成下层主体结构。

7、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结构的基坑与附属结构的基坑同步实施。

8、进一步的:轨道工程施工完成后,临时孔洞被微膨胀混凝土封堵。

9、进一步的:主体结构顶板和主体结构中板上开设临时孔洞。

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仅由主体结构顶板、主体结构中板、主体结构底板、主体结构侧墙、主体结构柱、附属结构顶板、附属结构底板、附属结构侧墙、附属结构柱和临时轨排井组成。临时轨排井的结构形式利用地铁车站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共同形成的结构体系。这样的结构体系结构简单、受力明确,满足轨道工程施工时的使用空间要求,且不会额外增加其他支护结构,施工工效高、造价低。

12、2、本实用新型无需额外增加桩锚支护结构或壁柱加环框梁结构作为结构受力体系,这样就避免了额外增设锚索或者外扩结构轮廓,增加壁柱及环框梁,从而增加土建工程量,增大施工难度,增加费用,对周边环境及施工质量均可能带来不利影响。本实用新型在满足临时轨排井施工阶段安全的前提下,可消除传统设计施工方法的不足,且利用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同步实施,对加快整个车站工期起到关键作用,施工质量也有保障。

13、3、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地下工程(如地下区间、综合管廊等)在开设超大临时孔洞下的使用情况。在满足结构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具有结构整体安全性高,施工简便、造价低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地铁车站临时轨排井的结构体系,包括主体结构浇筑混凝土和附属结构浇筑混凝土,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和附属结构的钢筋直接连通,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共同组成空间受力体系;所述主体结构具有两层,附属结构与主体结构上部这一层固定连接,主体结构在每一层的地铁车站线路正上方开设有临时孔洞,临时孔洞作为临时轨排井(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临时轨排井的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包括主体结构顶板(1)、主体结构中板(2);所述附属结构包括附属结构顶板(6)、附属结构底板(7);所述附属结构顶板(6)与主体结构顶板(1)一体连接;所述附属结构底板(7)与主体结构中板(2)一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临时轨排井的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属结构包括附属结构侧墙(8)和附属结构柱(9);附属结构侧墙(8)和附属结构柱(9)的上部和下部均分别与附属结构顶板(6)和附属结构底板(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临时轨排井的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包括主体结构底板(3)、主体结构侧墙(4)、上层主体结构柱(5)以及下层主体结构柱(11);所述主体结构顶板(1)、主体结构中板(2)、上层主体结构柱(5)以及部分主体结构侧墙(4)构成上层主体结构;主体结构中板(2)、主体结构底板(3)、下层主体结构柱(11)以及部分主体结构侧墙(4)构成下层主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临时轨排井的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的基坑与附属结构的基坑同步实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临时轨排井的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轨道工程施工完成后,临时孔洞被微膨胀混凝土封堵。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临时轨排井的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顶板(1)和主体结构中板(2)上开设临时孔洞。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铁车站临时轨排井的结构体系,包括主体结构和附属结构,主体结构和附属结构的钢筋直接连通并同步浇筑混凝土,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共同组成空间受力体系;所述主体结构具有两层,附属结构与主体结构上部这一层固定连接,主体结构在每一层的地铁车站线路正上方开设有临时孔洞,临时孔洞作为临时轨排井(10)。本技术利用车站的主体结构和附属结构组成的共同受力体系,受力体系简单,且无需额外增加支护结构,同时,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可以同步实施,提高了整个车站施工的效率,缩短了车站的施工总工期。

技术研发人员:杨凤梅,叶至盛,刘升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