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不同游泳行为动物的生物通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76099发布日期:2023-06-15 13:38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应不同游泳行为动物的生物通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应不同游泳行为动物的生物通道,属于河流动物保护。


背景技术:

1、水-食物-能源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全球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城镇化率大幅提升和经济增长的推动下,人类对水资源、食物和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的同时伴随着灌溉、水电等基础设施加快实施。但用于引水或蓄水拦河建筑物均会阻碍动物的自由移动,而动物种群高度依赖于支持其生长、越冬、产卵、交配、避难等生物行为的河流栖息地连通性特征。

2、水生动物通道就是用于修复河流栖息地连通性的一种工程技术,是帮助鱼、底栖动物和两栖动物通过如坝、堰、闸等拦河建筑物以自由来回于上下游的帮助完成生物行为的一种生物通道。在现有技术中,河流生物通道大多只针对部分鱼种的成熟个体,未考虑到同一条河流里面具有不同游泳行为的其他动物,如申请号为cn201810115117.2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适应于不同游泳能力鱼类的仿自然鱼道,所述仿自然鱼道是通过营造多样的流速来为不同游泳能力的鱼类提供上溯通道,又如申请号为cn202010742932.9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适合不同目标鱼种的仿自然鱼道,能为不同游泳能力和不同体型的鱼类提供迁移通道。

3、上述专利的特点是均通过营造不同流速来为不同游泳能力、不同大小的部分鱼种提供上溯通道,但同一条河流,往往具有多样的动物,这些动物的游泳行为因种类、大小等表现出明显差异。如同一种类不同大小的鱼类,其游泳能力及能克服的水流速度不同;如不同鱼种,偏好的水深和栖息水层不同;如水生昆虫、虾、蟹等节肢动物可以在浅水区蠕动或爬行;如蛙、蛇等两栖类具有爬坡能力。

4、因此上述专利虽然能为不同游泳能力的鱼类提供上溯通道,但没有考虑到河流中其他动物。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应不同游泳行为动物的生物通道,该适应不同游泳行为动物的生物通道不但能为不同鱼种、不同大小鱼类提供上溯通道,还能为其他河流动物提供一种能克服拦河建筑物,阻隔以来回于不同河流环境的生物通道。

2、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应不同游泳行为动物的生物通道,包括设置在河道上的拦河建筑物和结合河道设置的生物通道;生物通道与拦河建筑物连接;所述生物通道包括通道一、通道二和通道三,通道一、通道二和通道三可以竖向混排设置或横向并排设置。

4、所述拦河建筑物上游水位高于下游水位。

5、所述生物通道沿岸绕拦河建筑物设置或跨拦河建筑物设置。

6、所述道一、通道二和通道三的进水口均位于拦河建筑物的上游,出水口均位于拦河建筑物的下游。

7、所述通道一、通道二和通道三的进水口水位等高,出水口水位等高。

8、所述通道一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两侧的边墙,底板上铺设有卵砾石;一侧边墙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长隔板,另一侧边墙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短隔板;所述长隔板和短隔板的端部交错分布,形成过鱼缝。

9、所述通道二与通道一结构相同,但通道二底板的宽度小于通道一的宽度。

10、所述通道三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两侧的边墙,底板上铺设有卵砾石,形成有卵砾石滩的蜿蜒状过流通道,在卵砾石滩上种植有水生植物。

11、所述竖向混排为通道一位于最下层,通道三位于最上层,通道二位于中间;所述通道二的边墙固定在通道一的长隔板上,通道三的边墙固定在通道二的长隔板上。

12、所述横向并排为通道一、通道二和通道三依次并排,通道二靠河道中间布置,通道一和通道三靠河道岸边布置,通道二介于通道一和通道三之间。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适应不同游泳行为生物的动物通道具有多样水力条件和栖息生境,提供一种不同水深、不同大小流速、不同流态、不同底质类型的,沿岸绕拦河建筑物前往不同栖息生境的有效通道,供不同动物选择;可同时为同一河流不同鱼种,不同大小体型鱼类,水生昆虫、虾、蟹等水生动物和蛙、蛇等两栖类动物提供一种跨拦河建筑物前往不同栖息生境的有效通道。



技术特征:

1.一种适应不同游泳行为动物的生物通道,包括设置在河道上的拦河建筑物(6)和结合河道设置的生物通道,其特征在于:生物通道与拦河建筑物(6)连接;所述生物通道包括通道一、通道二和通道三,通道一、通道二和通道三可以竖向混排设置或横向并排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不同游泳行为动物的生物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河建筑物(6)上游水位高于下游水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不同游泳行为动物的生物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通道沿岸绕拦河建筑物(6)设置或跨拦河建筑物(6)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不同游泳行为动物的生物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道一、通道二和通道三的进水口均位于拦河建筑物(6)的上游,出水口均位于拦河建筑物(6)的下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不同游泳行为动物的生物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一、通道二和通道三的进水口水位等高,出水口水位等高。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不同游泳行为动物的生物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一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两侧的边墙(1),底板上铺设有卵砾石;一侧边墙(1)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长隔板(2),另一侧边墙(1)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短隔板(3);所述长隔板(2)和短隔板(3)的端部交错分布,形成过鱼缝(4)。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不同游泳行为动物的生物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二与通道一结构相同,但通道二底板的宽度小于通道一的宽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不同游泳行为动物的生物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三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两侧的边墙(1),底板上铺设有卵砾石,形成有卵砾石滩的蜿蜒状过流通道(5),在卵砾石滩上种植有水生植物。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不同游泳行为动物的生物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混排为通道一位于最下层,通道三位于最上层,通道二位于中间;所述通道二的边墙(1)固定在通道一的长隔板(2)上,通道三的边墙(1)固定在通道二的长隔板(2)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不同游泳行为动物的生物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并排为通道一、通道二和通道三依次并排,通道二靠河道中间布置,通道一和通道三靠河道岸边布置,通道二介于通道一和通道三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应不同游泳行为动物的生物通道,包括设置在河道上的拦河建筑物和结合河道设置的生物通道;生物通道与拦河建筑物连接;所述生物通道包括通道一、通道二和通道三,通道一、通道二和通道三可以竖向混排设置或横向并排设置。本技术根据适应不同游泳行为生物的动物通道具有多样水力条件和栖息生境,提供一种不同水深、不同大小流速、不同流态、不同底质类型的,沿岸绕拦河建筑物前往不同栖息生境的有效通道,供不同动物选择;可同时为同一河流不同鱼种,不同大小体型鱼类,水生昆虫、虾、蟹等水生动物和蛙、蛇等两栖类动物提供一种供不同动物选择的跨拦河建筑物前往不同栖息生境的有效通道。

技术研发人员:蒲进,李聪,金志军,王猛,王永猛,谢学东,李刚,任志勇,刘振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藏大唐扎拉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