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消能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47245发布日期:2023-04-20 01:07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消能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消能池。


背景技术:

1、泄水建筑物在排水时,水体流速很大,底流消能池能促使在下游产生底流式水跃,使得下泄水流流速由快变缓,排水建筑物的排水口与消能池相连。

2、传统消能池仅考虑到消能作用,虽然能够通过旋滚的强烈摩擦紊动消除多余能量,但在消能池内表面为急剧翻腾的旋滚,这就造成了安全隐患,不幸落入水中的人畜会因高速水流的强烈旋滚而产生溺水危险,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提出,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现有的消能池仅考虑到消能作用,且消能池的内表面为急剧翻腾的旋滚而造成了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功能消能池。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功能消能池,包括由消能池边墙和消能池底板进行围绕而成的底流消能池,所述底流消能池的一端固定连通有与泄水建筑物的排水口进行连通的进水口,所述底流消能池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将所述底流消能池内水流进行排出的出水口;

3、所述底流消能池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消能机构,所述缓冲消能机构对所述进水口冲刷进入的湍急水流进行缓冲,使其消解冲刷的能量后由所述排水口进行排水动作。

4、优选地,所述缓冲消能机构包括溢流坝,所述溢流坝安装在所述底流消能池的中部内底壁,所述溢流坝将其两侧的所述底流消能池区分为呈阶梯式的第一级消能池和第二级消能池。

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水流湍急冲刷,水体中裹挟的泥沙随急流在下游河床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不利于后续清淤工作的进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底流消能池的内部设置溢流坝,使第一级消能池中水流通过溢水坝时横向扩散,水体中主要的泥沙沿溢水坝沉积下来,剩余少量泥沙在第二级消能池尾坎处爬坡时沉积,从而有利于泥沙沉积在消能池内部,而不会溢流至下流水体,便于集中清淤,并且水流经过溢流坝时,在溢流坝处通过旋滚和紊动消能。

6、优选地,所述第一级消能池的一侧内壁安装有消能叠水台。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消能叠水台采用叠台式的景观设计,且叠台为高低错落的圆台状,错落有致,斑驳不平展现递进式的层次之美,突破视线的单调感,可作为亲水平台给附近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使得消能叠水台的主要作用是在第一级消能池内消能时避免产生强烈旋滚,同时兼具景观功能。

8、优选地,所述第二级消能池与所述出水口之间设置有斜坡尾坎。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斜坡尾坎采用的是斜坡与尾坎的结合,为了实现多级消能的作用,则利用消能叠水台在第一级消能池内消能消解一部分能量之后,而后在溢流坝处通过旋滚和紊动消能,之后抵达了斜坡尾坎,使水流在爬坡时会受到附加质量力的影响,在抵达尾坎时更容易形成水跃,从而在溢流坝与斜坡尾坎的尾坎间形成旋滚消能区,由于通过消能叠水台消除了大部分能量后,旋滚消能区的水流紊动幅度减弱,实现消能作用。

10、优选地,所述底流消能池的内底壁与水面的高度差为1.0m。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级消能池的旋滚水流强度有所减弱,从而使底流消能池底与水面的高度控制在1.0m以内,增大落水后救援和自救的可能性,同时可供野外动物饮水。

12、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为:

13、1、通过设置缓冲消能装置中的溢流坝,将底流消能池分为两级,第一级利用景观叠水式消能叠水台设计进行消能,第二级采用斜坡和尾坎相结合的斜坡尾坎方式,使水流在爬坡时会受到附加质量力的影响,在抵达尾坎时更容易形成水跃,从而在溢流坝与尾坎间形成旋滚消能区消能,并且在第一级消能池中水流通过溢水坝时横向扩散,水体中主要的泥沙沿溢水坝沉积下来,剩余少量泥沙在第二级消能池尾坎处爬坡时沉积,从而有利于泥沙沉积在消能池内部,而不会溢流至下流水体,便于集中清淤。

14、2、通过设置缓冲消能装置中的消能叠水台,使其利用消能的高度差,结合叠台式景观设计,叠水会形成高低错落的景观,错落有致,斑驳不平展现递进式的层次之美,突破视线的单调感,可作为亲水平台给附近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兼具消能功能。

15、3、通过设置缓冲消能装置中的斜坡尾坎,使其采用斜坡和尾坎相结合的方式,水流在爬坡时会受到附加质量力的影响,在抵达尾坎时更容易形成水跃,从而在溢流坝与尾坎间形成旋滚消能区,由于通过消能叠水台消除了大部分能量后,旋滚消能区的水流紊动幅度减弱,同时将消能池底与水面的高度控制在1.0m以内,可增大落水后救援和自救的可能性,同时可供野外动物饮水。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消能池,包括由消能池边墙(5)和消能池底板(6)进行围绕而成的底流消能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流消能池的一端固定连通有与泄水建筑物的排水口进行连通的进水口(1),所述底流消能池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将所述底流消能池内水流进行排出的出水口(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消能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消能机构包括溢流坝(4),所述溢流坝(4)安装在所述底流消能池的中部内底壁,所述溢流坝(4)将其两侧的所述底流消能池区分为呈阶梯式的第一级消能池和第二级消能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消能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消能池的一侧内壁安装有消能叠水台(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消能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消能池与所述出水口(2)之间设置有斜坡尾坎(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消能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流消能池的内底壁与水面的高度差为1.0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多功能消能池,包括由消能池边墙和消能池底板进行围绕而成的底流消能池,底流消能池的一端固定连通有与泄水建筑物的排水口进行连通的进水口,底流消能池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将底流消能池内水流进行排出的出水口;底流消能池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消能机构,缓冲消能机构对进水口冲刷进入的湍急水流进行缓冲,使其消解冲刷的能量后由排水口进行排水动作。该多功能消能池,通过设置消能叠水台,使其利用消能的高度差,结合叠台式景观设计,叠水会形成高低错落的景观,错落有致,斑驳不平展现递进式的层次之美,突破视线的单调感,可作为亲水平台给附近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兼具消能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徐杨青,常晓菲,刘楠,杨国安,赵洪峰,潘阳航,谢昭宇,石峰,郑宏卫,徐浩,杨启,王忠杰,文凤超,艾紫嫣,成才,吴帅,周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