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邻近建筑物的地下联合支护结构

文档序号:35612833发布日期:2023-10-02 04:07阅读:26来源:国知局
深基坑邻近建筑物的地下联合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具体为一种深基坑邻近建筑物的地下联合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1、地铁车站通常修建于城市建筑密集区域中,在地铁车站建设过程中,车站基坑开挖扰动效应会对周边建筑物造成影响,若基坑支护方法不合理,将可能导致周边建筑物的变形破坏。以往的众多深基坑支护结构失效导致的事故表明,地铁基坑支护方法的可靠性对于确保周边建筑物稳定至关重要。寻求有效的深基坑支护结构来确保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成为了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关注的焦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寻求有效的深基坑支护结构来确保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结合地下连续墙和隔离桩的特点优势,提供一种深基坑邻近建筑物的地下联合支护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深基坑邻近建筑物的地下联合支护结构,组成构件包括地下连续墙、隔离桩、袖阀管、冠梁以及拉梁,组成构件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所述地下连续墙与隔离桩之间预埋有袖阀管,所述隔离桩为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型式为圆桩,地下连续墙顶部设置冠梁,相邻隔离桩桩顶用冠梁连接、再采用拉梁连接地下连续墙冠梁及隔离桩冠梁,形成整体地下连续墙-隔离桩联合支护结构。

3、所述隔离桩的桩长为22.5m,隔离桩桩径、间距分别为800mm和1000mm,设置在距基坑外侧地下连续墙2m处。

4、所述地下连续墙材料为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墙体厚度为800mm,插入深度为33m。

5、所述拉梁材料为钢筋混凝土,截面尺寸为400×800mm,相邻拉梁间距为6m。

6、所述冠梁材料为钢筋混凝土,截面尺寸为800×800mm。

7、所述袖阀管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管体长度为6m。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9、1.运用范围广,隔离桩-地下连续墙基坑联合支护结构的施工对基坑开挖场地土体扰动小,且该联合支护结构适用于多种类型土层。

10、2.提高施工的安全性,降低深基坑施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由于基坑支护和开挖技术复杂,涉及范围广,变化因素多,是建筑工程中最具有挑战性的技术上的难点。隔离桩-地下连续墙基坑联合支护结构成型后,刚度大,整体性好。基坑开挖期间,联合支护自身变形小,且能够有效减少坑内土体隆起,坑后土体沉降和土体侧向位移,进而可减轻对基坑邻近建筑物的扰动,有效降低基坑施工引起的邻近建筑物的附加变形。

11、3.提高施工效率,避免因为施工方法不当而引起的工期延误。选择合适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能有效的避免返工等问题,保证施工进度,避免了因施工效率出现问题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施工隔离桩期间,可进行地下连续墙钢筋笼的制作,提高现场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

12、4.节约施工成本,减少因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选择不当以及施工过程控制不当和加固措施处理不当而造成的浪费。



技术特征:

1.深基坑邻近建筑物的地下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组成构件包括地下连续墙、隔离桩、袖阀管、冠梁以及拉梁,组成构件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所述地下连续墙与隔离桩之间预埋有袖阀管,所述隔离桩为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型式为圆桩,地下连续墙顶部设置冠梁,相邻隔离桩桩顶用冠梁连接、再采用拉梁连接地下连续墙冠梁及隔离桩冠梁,形成整体地下连续墙-隔离桩联合支护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邻近建筑物的地下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桩的桩长为22.5m,隔离桩桩径、间距分别为800mm和1000mm,设置在距基坑外侧地下连续墙2m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邻近建筑物的地下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连续墙材料为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墙体厚度为800mm,插入深度为33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邻近建筑物的地下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梁材料为钢筋混凝土,截面尺寸为400×800mm,相邻拉梁间距为6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邻近建筑物的地下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材料为钢筋混凝土,截面尺寸为800×8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邻近建筑物的地下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袖阀管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管体长度为6m。


技术总结
一种深基坑邻近建筑物的地下联合支护结构,包括地下连续墙、隔离桩、袖阀管、冠梁以及拉梁。所述地下连续墙与隔离桩之间预埋有袖阀管,地下连续墙顶部设置冠梁,相邻隔离桩桩顶用冠梁连接,再采用拉梁连接地下连续墙冠梁及隔离桩冠梁,形成地下连续墙‑隔离桩联合支护结构。施工时先施作隔离桩及冠梁,后施作地下连续墙及冠梁。采用本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坑内外土体变形及邻近建筑物的附加变形,保护开挖期间深基坑邻近建筑物的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何旭升,陈正,杨磊,李旭锋,吴双平,王亮,周洋,陈雁,程帆,杨明杰,张晓峰,周颖,刘莹,马少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1208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