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坐便器进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81445发布日期:2023-05-27 14:55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坐便器进水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坐便器,尤其涉及一种坐便器进水组件。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的坐便器的进水组件,如图5所示,包括呈筒状的进水管1,所述进水管1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圈2,在使用时,设置有密封圈2的一端插入坐便器的进水孔中,另一端通过管道与自来水连接或者坐便器水箱连接,按照国家标准,进水管的内径是40毫米,因此进水管1的过水面积(横截面积)是固定的1250平方毫米,而目前坐便器的冲水结构(比如直冲、漩冲、改变冲水孔的位置与大小等,进水组件是为冲水结构提供水流)日新月异,且不同的冲水结构需求的冲水流量一般也会不同,而现有技术的进水组件不能根据实际需要改变进水组件的过水面积,导致进水组件的过水面积与冲水结构对冲水流量的需求不匹配,造成冲刷溅水、冲刷噪音较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坐便器进水组件。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坐便器进水组件,包括进水管和密封圈,还包括能改变进水管过水面积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安装于进水管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与进水管连接,所述第一筒体内部设置有第一半环板,所述第二组件包括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半环板的一侧相接触的第二半环板,所述第一筒体套设于第二筒体外部。

3、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半环板和第二半环板各自所在的平面分别垂直于进水管的轴线。

4、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筒体一端的外部设置有阻挡环,所述第一筒体插入进水管内部,所述阻挡环靠近第一筒体的一侧与进水管设置有密封圈一端的端面相接触。

5、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筒体外部设置有多个凸条,所述凸条的外侧与进水管的内壁相接触。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进水管中设置有能改变进水管过水面积的调节组件,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调节组件的过水面积,以使得进水组件的过水面积与冲水结构对冲水流量的需求相匹配,进而起到防止冲刷溅水、降低噪音、水流更平稳、增加冲水时间、提升刷洗功能的有益效果;2、可单独生产调节组件,之后将调节组件插入现有技术的进水管的一端,再在进水管该端外部套设密封圈,此方案易于实施。



技术特征:

1.一种坐便器进水组件,包括进水管(1)和密封圈(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改变进水管(1)过水面积的调节组件(3),所述调节组件(3)安装于进水管(1)中;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第一组件(31)和第二组件(32),所述第一组件(31)包括第一筒体(311),所述第一筒体(311)与进水管(1)连接,所述第一筒体(311)内部设置有第一半环板(314),所述第二组件(32)包括第二筒体(321),所述第二筒体(321)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半环板(314)的一侧相接触的第二半环板(322),所述第一筒体(311)套设于第二筒体(321)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坐便器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环板(314)和第二半环板(322)各自所在的平面分别垂直于进水管(1)的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坐便器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311)一端的外部设置有阻挡环(312),所述第一筒体(311)插入进水管(1)内部,所述阻挡环(312)靠近第一筒体(311)的一侧与进水管(1)设置有密封圈(2)一端的端面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坐便器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311)外部设置有多个凸条(313),所述凸条(313)的外侧与进水管(1)的内壁相接触。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坐便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坐便器进水组件。包括进水管和密封圈,还包括能改变进水管过水面积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安装于进水管中;调节组件包括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包括第一筒体,第一筒体与进水管连接,第一筒体内部设置有第一半环板,第二组件包括第二筒体,第二筒体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半环板的一侧相接触的第二半环板,第一筒体套设于第二筒体外部。本技术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调节组件的过水面积,以使得进水组件的过水面积与冲水结构对冲水流量的需求相匹配。

技术研发人员:夏剑石,李爱党,史金龙,赵强,张金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唐山中陶卫浴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