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38923发布日期:2023-06-10 06:58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锚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加工,具体涉及一种锚索结构。


背景技术:

1、锚索,是通过外端固定于坡面,另一端锚固在滑动面以内,稳定岩体中穿过边坡滑动面的预应力钢绞线,直接在画面产生抗滑阻力、增大抗滑摩擦阻力,使结构面处于压紧状态,以提高边坡岩体的整体性,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岩体的力学性能,有效的控制岩体的位移。

2、但是目前的锚索结构都比较简单,直接一根锚索插入孔内,不能有效的将其固定住,在遇到晃动的时候,很容易的锚索就会被晃出来,不能使其直接在孔内完成浇灌,后期也会面临脱落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提供一种锚索结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可以将锚索有效的固定在孔内,且在遇到晃动的时候,不易脱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锚索结构,包括第一锚筋体,第一锚筋体包括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活动套接在第一锚筋体终端的外壁,所述第一锚筋体终端的外壁且靠近第一承载板的右侧固定套接有绑扎线,所述第一锚筋体的内壁且远离第一承载板的一端活动套接有架线环,所述架线环的右侧活动套接有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的右侧且位于第一锚筋体的外壁活动套接有第三承载板。

3、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承载板的右侧且位于第一锚筋体中部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一承载固定器,所述第一承载固定器的右侧且位于第一锚筋体中部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二承载固定器。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锚筋体终端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导向帽,所述导向帽的左侧固定套接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的左侧且位于第一锚筋体终端的左侧活动套接有第四承载板,所述第四承载板的左侧且位于第一锚筋体的外壁活动套接有承压螺旋筋。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锚筋体的底端设有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的底端设有第二锚筋体。

6、进一步的,所述架线环的中心开设有第一注浆孔,所述架线环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承载固定器的外壁固定套接有若干个第一固定杆,所诉和第一固定杆尾端的内壁固定套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承载固定器内壁的中心开设有第二注浆孔,所述第二注浆孔的右侧且位于第一承载固定器的内壁开设有第一锚筋孔,远离所述第一锚筋孔的一端且位于第二注浆孔的左侧开设有第二锚筋孔,所述第二注浆孔的下方且位于第一承载固定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杆螺栓,所述第一拉杆螺栓的底端固定套接有第一螺锁,所述第二注浆孔的上方且位于第一承载固定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拉杆螺栓,所述第二拉杆螺栓的底端固定套接有第二螺锁。

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跟优点:

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第一承载固定器于第二承载固定器,由于第一承载固定器于第二承载固定器的外壁设有两个方向的固定杆,再将锚索放进孔内的时候,固定杆可有效的将孔的内壁牢牢抓实,进一步的达到了不易脱落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锚索结构,包括第一锚筋体(1),其特征在于:第一锚筋体(1)包括第一承载板(6),所述第一承载板(6)活动套接在第一锚筋体(1)终端的外壁,所述第一锚筋体(1)终端的外壁且靠近第一承载板(6)的右侧固定套接有绑扎线(2),所述第一锚筋体(1)的内壁且远离第一承载板(6)的一端活动套接有架线环(3),所述架线环(3)的右侧活动套接有第二承载板(4),所述第二承载板(4)的右侧且位于第一锚筋体(1)的外壁活动套接有第三承载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承载板(5)的右侧且位于第一锚筋体(1)中部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一承载固定器(7),所述第一承载固定器(7)的右侧且位于第一锚筋体(1)中部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二承载固定器(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筋体(1)终端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导向帽(14),所述导向帽(14)的左侧固定套接有限位片(13),所述限位片(13)的左侧且位于第一锚筋体(1)终端的左侧活动套接有第四承载板(12),所述第四承载板(12)的左侧且位于第一锚筋体(1)的外壁活动套接有承压螺旋筋(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筋体(1)的底端设有注浆管(9),所述注浆管(9)的底端设有第二锚筋体(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线环(3)的中心开设有第一注浆孔(302),所述架线环(3)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30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固定器(7)的外壁固定套接有若干个第一固定杆(701),所诉和第一固定杆(701)尾端的内壁固定套接有第二固定杆(707),所述第一承载固定器(7)内壁的中心开设有第二注浆孔(702),所述第二注浆孔(702)的右侧且位于第一承载固定器(7)的内壁开设有第一锚筋孔(703),远离所述第一锚筋孔(703)的一端且位于第二注浆孔(702)的左侧开设有第二锚筋孔(704),所述第二注浆孔(702)的下方且位于第一承载固定器(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杆螺栓(705),所述第一拉杆螺栓(705)的底端固定套接有第一螺锁(7051),所述第二注浆孔(702)的上方且位于第一承载固定器(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拉杆螺栓(706),所述第二拉杆螺栓(706)的底端固定套接有第二螺锁(706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建筑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锚索结构,包括第一锚筋体,第一锚筋体包括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活动套接在第一锚筋体终端的外壁,所述第一锚筋体终端的外壁且靠近第一承载板的右侧固定套接有绑扎线,所述第一锚筋体的内壁且远离第一承载板的一端活动套接有架线环,所述架线环的右侧活动套接有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的右侧且位于第一锚筋体的外壁活动套接有第三承载板。本技术通过设有第一承载固定器于第二承载固定器,由于第一承载固定器于第二承载固定器的外壁设有两个方向的固定杆,再将锚索放进孔内的时候,固定杆可有效的将孔的内壁牢牢抓实,进一步的达到了不易脱落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许白杨,尹镖,范金海,杨柯,王友,杨光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省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