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回流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04872发布日期:2023-05-17 18:09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回流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城镇污水处理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回流泵池。


背景技术:

1、污泥回流(也称为“回流污泥”)是由二次沉淀(或沉淀区)分离出来,回流到曝气池(生物段)的活性污泥。污泥回流指曝气池混合液经二次沉淀池沉淀浓缩下来的污泥中回流至曝气池的那部分污泥。污泥回流的目的是使曝气池内保持一定的悬浮固体浓度,也就是保持一定的微生物浓度。污泥回流是由二次沉淀(或沉淀区)分离出来,回流到曝气池的活性污泥。有时污泥回流入曝气池前的再生池进行再曝气,以恢复活性污泥的吸附能力。对曝气池和二沉池分建的情况,污泥回流必须用泵提升。对曝气池和二沉池合建的加速曝气法,污泥回流是通过回流缝实现的。污泥需要回流有两个理由:首先回流可将污泥送出沉淀池,否则它会越积越多而随出水外溢;然而主要的作用是要保证有足够的微生物与进水相混,使曝气池中有足够的miss,维持合适的污泥负荷。污泥回流是活性污泥工艺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2、在污水处理工程中应用较多的回流设备主要是污泥泵及空气提升系统。大、中型污水处理厂,一般采用螺旋泵或轴流式污泥泵;小型污水处理厂,一般采用小型潜污泵或空气提升系统。常规污水处理厂大部分采用建设泵房的方式,且每个曝气池每个需要回流污泥的点,一般均单独设置对应的轴流泵来提升回流污泥,即每个点一般均要设置两台以上回流污泥泵,且难以调整出不同的回流比,为此提出一种污泥回流泵池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污泥回流泵池。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回流泵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中部从后往前依次设置有进水区、多个提升井、配水区和多个分配井,所述进水区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进泥管所述进水区和提升井底部相连通,所述提升井中部设置有轴流泵,所述配水区和分配井之间设置有活动闸板,多个所述分配井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另一端连接外部生化池,多个所述污泥回流管位于池体外侧部分上部通过冲洗管相连通。

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4、所述池体为矩形敞口式地上式或半地下式水池。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6、所述池体一侧固定连接有楼梯,所述楼梯具体为混凝土或钢制结构。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池体上部固定连接有钢格盖板,所述钢格盖板上部外周均固定连接有护栏。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提升井具体为六个,且其两侧两个所述提升井位于钢格盖板底部。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配水区底部腔室内部设置有污泥外排泵,且所述污泥外排泵通过外排污泥管连接外部污泥处理。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活动闸板数量和分配井数量相同。

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进水区、提升井、配水区、分配井、轴流泵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下,能实现回流至不同位置,能实现各回流点所有要求的回流比,特别能满足需要回流至多个位置、且需要根据不同污水水质需要及时调整各回流点回流比的情况,同时具有高效、节能的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污泥回流泵池,包括池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中部从后往前依次设置有进水区(2)、多个提升井(3)、配水区(4)和多个分配井(5),所述进水区(2)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进泥管(10)所述进水区(2)和提升井(3)底部相连通,所述提升井(3)中部设置有轴流泵(6),所述配水区(4)和分配井(5)之间设置有活动闸板(7),多个所述分配井(5)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污泥回流管(8),所述污泥回流管(8)另一端连接外部生化池,多个所述污泥回流管(8)位于池体(1)外侧部分上部通过冲洗管(9)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回流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为矩形敞口式地上式或半地下式水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回流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一侧固定连接有楼梯(12),所述楼梯(12)具体为混凝土或钢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回流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上部固定连接有钢格盖板(11),所述钢格盖板(11)上部外周均固定连接有护栏(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泥回流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井(3)具体为六个,且其两侧两个所述提升井(3)位于钢格盖板(11)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回流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区(4)底部腔室内部设置有污泥外排泵(14),且所述污泥外排泵(14)通过外排污泥管连接外部污泥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回流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闸板(7)数量和分配井(5)数量相同。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城镇污水处理建设领域,公开了一种污泥回流泵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中部从后往前依次设置有进水区、多个提升井、配水区和多个分配井,所述进水区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进泥管所述进水区和提升井底部相连通,所述提升井中部设置有轴流泵,所述配水区和分配井之间设置有活动闸板,多个所述分配井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污泥回流管。本技术中,通过进水区、提升井、配水区、分配井、轴流泵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下,能实现回流至不同位置,能实现各回流点所有要求的回流比,特别能满足需要回流至多个位置、且需要根据不同污水水质需要及时调整各回流点回流比的情况,同时具有高效、节能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廉,杜剑平,李振华,张兴宇,谭秋,蒋颜平,吴卡特,廖胤宇,罗浩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轻工业南宁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