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位自密封及环球调节下水系统

文档序号:34628745发布日期:2023-06-29 14:18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位自密封及环球调节下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地漏调节水位,尤其涉及一种水位自密封及环球调节下水系统。


背景技术:

1、地漏排污是排污系统中重要的环节,其中地漏对排污起着重要的作用。地漏内部结构设计的是否合理,是决定地漏排水和密封两大性能的关键部位。

2、申请号为“cn201020646887.9”名称为可旋转密封盖板可溢水滤器水封浮盖多层五防复合地漏,其主要部件是:地漏壳体、可旋转密封盖板、可溢水滤器、壳底小密封圈、水封蓄水器、上排水管、浮盖、浮盖底座圈、壳底大密封圈和附件密封塞。从说明书记载的“可旋转密封盖板为圆形,是安装在上述地漏壳体面板开口上的盖板,其构造是上下两块具有相同直径和漏水花纹孔的叠在一起可相对旋转的盖板,安装在地漏壳体面板开口的环状梯形边沿上,其表面与地漏壳体上表面的面板表面水平,可旋转密封盖板的常态为,上下两块盖板的漏水花纹孔经旋转相互对齐,使漏水花纹孔对地漏壳体内部全部为开放状,可使地面积水经漏水花纹孔流入地漏壳体内,并且,漏水花纹孔也对地面排水具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可以阻挡排水中含有的较大的杂质进入地漏壳体内,起到防堵塞作用,为一防堵塞层,在需要时,可旋转上一层盖板,使上下两块盖板的漏水花纹孔都被对方盖板的无孔部位封住,封闭所有的漏水花纹孔,从而封闭地漏壳体面板开口,使地漏壳体内部与地面隔离,起到防臭气、防害虫、防返水的三防盖封层作用,为一三防层,可旋转密封盖板面向地漏壳体内部的面板中央有一个用于悬挂固定可溢水滤器支架的带螺纹圆孔”可得出,该技术方案是通过手动操作可旋转密封盖板实现排水和密封的作用,但是该排水过程仅仅是单纯的排水,不能通过控制地漏壳体内的液位而调节污水的排出量,当一次性将污水排完后,还需要手动旋转可旋转密封盖板进行密封,不能进行自密封。

3、从上述分析中可得出,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上述地漏不能通过控制地漏壳体内的液位而调节污水的排出量,进而导致不能进行自密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地漏不能通过控制地漏壳体内的液位而调节污水的排出量,进而导致不能进行自密封,通过漏水组件和调节组件结合自动控制内筒内的液位而调节污水的排出量。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水位自密封及环球调节下水系统,通过内筒控制污水的液位调节外筒的污水排出量,包括:

4、漏水组件,固定于内筒的内壁上。

5、调节组件,设置在内筒的内壁上,位于漏水组件的下方,并与调节组件滑动连接,用于调节污水的液位,漏水组件用于通过漏水将污水分流至调节组件上。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由漏水组件直接将污水分流至调节组件与内筒形成的空腔中,并在调节组件上逐渐建立液位,当污水的浮力大于调节组件的重力时,调节组件在桶内进行浮动,通过浮动程度的不同,调节进入外筒的污水的量,进而实现通过控制内筒的液位而自动调节污水的排出量的目的,同时阻挡污水管道内的气体倒流,而且在内筒中无污水时,通过调节组件自身的重力组挡气体倒流至空腔中,所以,在排出污水过程中和未排污水时均起到自密封的作用,其中内筒具有内部结构简单、紧凑以及原理简单的特点,实用性强。

7、进一步优选为,漏水组件包括:

8、漏水板,固定于内筒的内壁上。

9、固定杆,设置在漏水板的底面上,其顶面与漏水板的底面固接。

10、挡板,设置在漏水板的下方,其表面与固定杆的底面固接,用于将污水分流至调节组件上,还用于阻止调节组件由于浮力过大而堵塞漏水板的中心,漏水板用于承接过滤后的污水。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漏水板和挡板能够缓冲污水的流速,同时由挡板将污水分流至调节组件临近内筒的内壁附近,以避免污水速度过快直接冲击调节组件,起到保护的作用。而且,通过挡板防止调节组件由于浮力过大堵塞漏水组件的中心,进而避免造成排水不利的现象,确保漏水板排水畅通。

12、进一步优选为,漏水板选用环形板。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的漏水板的侧壁能与内筒的内壁完全接触,以便于承接所有污水。

14、进一步优选为,挡板呈圆形。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形的挡板能够与漏水板中间的圆形孔相对应,能够全部承接从漏水板下来的污水。

16、进一步优化为,挡板的直径大于漏水板的中心孔的直径。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此不但全部承接来自漏水板的污水,还能将污水分流至临近内筒的内壁周围。

18、进一步优化为,固定杆的数量为至少三个,且至少三个的固定杆均匀位于挡板上。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此可通过固定杆将固定板水平固定在内筒内,以使污水从固定板上均匀地流向挡板。

20、进一步优化为,调节组件包括:

21、底板,固定于内筒的内壁上,用于承接来自漏水组件的污水。

22、浮球,内置于底板中,用于接触或远离底板。

23、滑杆,设置在底板上,位于浮球的周围,其顶端穿过漏水组件,并与内筒的滤板连接,滑杆的底端与底板固接,用于限定浮球在底板上的浮动空间。

24、限位环,套设在滑杆的外壁上,与滑杆的外壁滑动连接,与浮球固定连接,用于在浮球的浮动带动下相对滑杆上下往复运动。

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浮球与限位环的的重力之和大于底板上污水的重力时,起到阻挡底板以下的污水、气体进入空腔,从而阻止倒流,起到密封的作用。当重力之和小于浮力时,浮球带动限位环顺着滑杆向上运动,污水从底板流入内筒、外筒,当底板上的液位降低后,浮球带动限位环下降,此时污水流入内筒、外筒的量减少,此时底板上的液位逐渐上升,浮球再次带动限位环向上运动,以此循环而达到自动控制内筒内的液位而调节污水的排出量的目的。

26、进一步优化为,浮球固接在限位环上。

2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使浮球与限位环之间形成紧密的连接方式,达到浮球跟限位环一起运动,限位环与固定件一起能够起到限制浮球的浮动空间的目的,以防止浮球在下降时不能回到底板上的原位置。

28、进一步优化为,外筒上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的一端与内筒的外壁固接,另一端与外筒的内壁固接,用于限制内筒与外筒之间的距离,两者可以拆卸。

2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从外筒排出定量的污水的目的,同时能够对内筒和外筒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位自密封及环球调节下水系统,通过内筒(1)控制污水的液位调节外筒(2)的污水排出量,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位自密封及环球调节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组件(6)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位自密封及环球调节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板(63)选用环形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位自密封及环球调节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61)呈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位自密封及环球调节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61)的直径大于所述漏水板(63)的中心孔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位自密封及环球调节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62)的数量为至少三个,且至少三个的所述固定杆(62)均匀位于所述挡板(6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位自密封及环球调节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位自密封及环球调节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34)固接在所述限位环(32)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位自密封及环球调节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2)上设置有固定件(5),所述固定件(5)的一端与所述内筒(1)的外壁固接,另一端与所述外筒(2)的内壁固接,用于限制所述内筒(1)与所述外筒(2)之间的距离。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位自密封及环球调节下水系统,包括:漏水组件,固定于内筒的内壁上。调节组件,设置在内筒的内壁上,位于漏水组件的下方,并与漏水组件固接,用于通过浮动调节污水的液位,漏水组件用于通过漏水将污水分流至调节组件上。漏水组件直接将污水分流至调节组件与内筒形成的空腔中,并在调节组件上逐渐建立液位,当污水的浮力大于调节组件的重力时,调节组件在桶内进行浮动,通过浮动程度的不同,调节进入外筒的污水的量,实现通过控制内筒的液位而自动调节污水的排出量的目的,阻挡污水管道内的气体倒流,而且在内筒中无污水时,通过调节组件自身的重力组挡气体倒流至空腔中,在排出污水过程中和未排污水时均起到自密封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史红卫,周洪斌,王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