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空间的防水防渗结构及地下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29361发布日期:2023-06-10 00:49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空间的防水防渗结构及地下建筑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地下空间,具体涉及一种地下空间的防水防渗结构及地下建筑。


背景技术:

1、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空间建设在地下,如防空洞、隧道等,但是地下空间往往是渗水漏水的高风险区域,很容易造成雨水的渗漏,进而影响人们的正常使用,而且还存在很大的安全性风险。

2、目前,地下空间通常会在岩石层的表面设置初称层,由于初称层的表面粗糙度较大,因此通常采用铺设排水板的方式进行防水防渗,但排水板防水防渗的效果比较差,仍然会存在渗漏水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地下空间的防水防渗结构及地下建筑,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地下空间的防水防渗结构密封性差、防水防渗能力差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地下空间的防水防渗结构,所述地下空间包括岩石层,所述防水防渗结构包括第一混凝土层、第一水泥层、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

4、所述第一混凝土层、所述第一水泥层、所述第一防水层和所述第二防水层依次设于所述岩石层的表面,所述第一混凝土层靠近所述岩石层的表面设置,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用于稳定所述岩石层的结构,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用于稳定所述岩石层的结构,所述第一水泥层用于降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表面的粗糙度,所述第一防水层和所述第二防水层用于对所述岩石层进行防水防渗;

5、其中,所述第一防水层的材质为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6、可选地,所述第一水泥层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1毫米且小于或者等于10毫米。

7、可选地,所述第一防水层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1.5毫米。

8、可选地,所述第二防水层包括第二混凝土层和第二水泥层;

9、所述第二混凝土层和所述第二水泥层依次设于所述第一防水层的表面,其中,所述第二混凝土层靠近所述第一防水层的表面设置。

10、可选地,所述防水防渗结构还包括围护层,所述围护层嵌设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所述围护层通过锚杆与所述岩石层连接,所述围护层用于增强所述防水防渗结构的刚度。

11、可选地,所述围护层为钢筋网。

12、可选地,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400毫米且小于或者等于600毫米。

13、可选地,所述第二水泥层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1毫米且小于或者等于10毫米。

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防渗结构至少具有以下优势:

1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防水防渗结构包括第一混凝土层、第一水泥层、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所述第一水泥层、所述第一防水层和所述第二防水层依次设于所述岩石层的表面,所述第一混凝土层靠近所述岩石层的表面设置,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用于稳定所述岩石层的结构,所述第一水泥层用于降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表面的粗糙度,所述第一防水层和所述第二防水层用于对所述岩石层进行防水防渗;其中,所述第一防水层的材质为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采用这样的防水防渗结构,可以通过第一混凝土层提高地下空间的岩石层的结构强度,通过第一水泥层降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表面的粗糙度,以便于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的喷涂,通过喷涂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对岩石层进行第一层防水防渗,再通过第二防水层进一步对岩石层进行防水防渗,从而增强了地下空间防水防渗结构的密封性,提高了地下空间的防水防渗能力。

16、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地下建筑,所述地下建筑包括岩石层和上述的任一种防水防渗结构,所述防水防渗结构设于所述岩石层的表面。

17、所述地下建筑与上述防水防渗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18、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空间的防水防渗结构,所述地下空间包括岩石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防渗结构包括第一混凝土层、第一水泥层、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泥层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1毫米且小于或者等于10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层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1.5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水层包括第二混凝土层和第二水泥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防渗结构还包括围护层,所述围护层嵌设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所述围护层通过锚杆与所述岩石层连接,所述围护层用于增强所述防水防渗结构的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层为钢筋网。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400毫米且小于或者等于600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泥层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1毫米且小于或者等于10毫米。

9.一种地下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建筑包括岩石层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防渗结构,所述防水防渗结构设于所述岩石层的表面。


技术总结
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防水防渗结构,所述防水防渗结构包括第一混凝土层、第一水泥层、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所述第一水泥层、所述第一防水层和所述第二防水层依次设于所述岩石层的表面,所述第一混凝土层靠近所述岩石层的表面设置,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用于稳定所述岩石层的结构,所述第一水泥层用于降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表面的粗糙度,所述第一防水层和所述第二防水层用于对所述岩石层进行防水防渗;其中,所述第一防水层的材质为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这样,可以通过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增强了地下空间防水防渗结构的密封性,提高了地下空间的防水防渗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刘正杰,吴晶,邢毓波,王帅超,罗莹莹,宋昆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禹伟业(北京)国际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