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103430发布日期:2023-05-10 18:47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特别涉及一种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轨道交通具有容量大、速度快、准时、安全等特点,轨道交通工程作为连接城市纽带,在城市空间结构变化中起到巨大的作用。由于城市规划等相关原因,在隧道建设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下穿或侧穿重要建(构)筑物,如桥梁、房屋、路基等。在以往工程中为保证新建地下工程的施工安全和后续使用期过程中的稳定,通常将下穿所经过的路基涵洞等直接开挖破除,但该方法存在诸多缺点如开挖工作量大、工期长、作业空间受限且施工困难、施工过程危险等等,给设计及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方法,通过在原底板及部分基础、部分支撑墙的位置现浇混凝土作为托换底板以托换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过程中采用支撑组件传递基础托换时路基涵洞的竖向载荷,能够有效减小工程量、缩短施工周期。

2、本发明实施例的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10:清理涵洞,露出涵洞的结构基础;s120:在涵洞两侧的结构基础上分别设置支撑组件来支撑盖板;s130:破除涵洞中间处的底板并在底板的位置重新浇筑钢筋混凝土,重新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构成托换底板;s140:在浇筑好的钢筋混凝土上设置支撑组件来支撑盖板;s150:破除涵洞两侧和支撑墙下的底板,然后重新浇筑钢筋混凝土作为托换底板,以代替原来的底板;s160:待浇筑的钢筋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涵洞内的支撑组件,恢复涵洞排水功能。

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方法,步骤s110中,要做好涵洞范围内的导流工作。

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方法,支撑组件包括立杆和可调顶托,立杆具有多根且多根所述立杆间隔设置,每根所述立杆的上端均设置有所述可调顶托,所述可调顶托用于支撑所述盖板。

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方法,所述立杆为钢管,相邻两根所述钢管纵向间距为0.5m。

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方法,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方木,所述方木安装于所述可调顶托,所述方木用于支撑所述盖板。

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方法,步骤s130中,沿涵洞的纵向破除涵洞的部分结构基础及底板,重新浇筑钢筋混凝土时,预留钢筋搭接条件,以保证现浇钢筋混凝土与结构基础相互搭接。

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方法,步骤s140中,现浇钢筋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拆除既有的支撑组件,并将拆除后的支撑组件安装到新浇筑混凝土上,以支撑所述盖板。

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方法,步骤s150中,采用人工破除方式破除托换底板范围内的支撑墙及路基涵洞基础。

1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方法,绑扎剩余托换底板范围内的钢筋后,浇筑托换底板范围的钢筋混凝土,待现浇钢筋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进入下一循环施工。

1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方法,沿涵洞的纵向方向,每一循环的进尺长度为1米。

12、前述的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施工时,先破除原底板中间部分并重新浇筑钢筋混凝土,接着在新浇筑钢筋混凝土上设置支撑组件为盖板提供支撑,然后将涵洞两侧以及支撑墙底部的底板破除并重新浇筑钢筋混凝土,前后浇筑的钢筋混凝土相互搭接并形成托换底板,从而实现路基涵洞基础托换的目的。前述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方法适用于框架结构天然基础托换形式,能够有效减少施工工程量、缩短施工周期。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过程中,建筑物可以正常使用,无需采取限速措施,有利于减小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对周边的影响。

13、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10中,要做好涵洞范围内的导流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支撑组件包括立杆和可调顶托,所述立杆具有多根且多根所述立杆间隔设置,每根所述立杆的上端均设置有所述可调顶托,所述可调顶托用于支撑所述盖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为钢管,相邻两根所述钢管纵向间距为0.5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方木,所述方木安装于所述可调顶托,所述方木用于支撑所述盖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30中,沿涵洞的纵向破除涵洞的部分结构基础及底板;重新浇筑钢筋混凝土时,预留钢筋搭接条件,以保证现浇钢筋混凝土与结构基础相互搭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40中,现浇钢筋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拆除既有的支撑组件,并将拆除后的支撑组件安装到新浇筑混凝土上,以支撑所述盖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50中,采用人工破除方式破除托换底板范围内的支撑墙及结构基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绑扎剩余托换底板范围内的钢筋后,浇筑托换底板范围的钢筋混凝土,待现浇钢筋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进入下一循环施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涵洞的纵向方向,每一循环的进尺长度为1米。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方法,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清理涵洞,露出路基涵洞基础;在涵洞两侧的基础上分别设置支撑组件来支撑盖板;破除涵洞中间处的底板并在底板的位置重新浇筑钢筋混凝土;在浇筑好的钢筋混凝土上设置支撑组件来支撑盖板;破除涵洞两侧和支撑墙下的底板,然后重新浇筑钢筋混凝土,以代替原来的底板;待浇筑的钢筋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涵洞内的支撑组件,恢复涵洞排水功能。前述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方法适用于框架结构天然基础托换形式。路基涵洞基础托换施工过程中,建筑物可以正常使用,无需采取限速措施,有利于减小路基涵洞基础托换对周边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李久保,李广健,周然,宋华亮,邓虎,段谦,庞宜洁,张志友,施伟威,张星,黄志毅,曾宪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粤水电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