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排井预制板封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64837发布日期:2023-05-25 06:11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排井预制板封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建设,特别涉及一种轨排井预制板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为满足地下车站、区间铺轨的需要,通常要在车站结构板上预留轨道吊装井的洞口,这个用于轨排施工的洞口通常称为轨排井。轨排井的功能是将轨排成品由组装区吊放至铺轨车,并运输至铺轨工作面。其位置和大小应满足轨排安全、高效吊装的要求。铺轨单位要求轨排孔开设于地铁线路正上方,待铺轨作业完成后再将轨排井采用后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封堵。

2、而传统的轨排井采用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封堵结构在施工时,由于铺轨完成后需先在负二层(轨行区)搭设脚手架,进行负一层轨排孔浇筑,待负一层的中板达到设计强度后再向上搭设负一层脚手架,进行顶板轨排井浇筑,待顶板达到设计强度后再由上而下拆除脚手架,从而使得整个封堵施工过程中,不利于接触网、电缆桥架等施工条件,且也不利于及时进行全线热滑(热滑包含轨排井下停车线),并且还会影响工程建设速度,尤其是在等待浇筑混凝土完全凝固时,此期间需要停工等待,从而浪费大量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轨排井预制板封堵装置,以解决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封堵结构在施工时,由于在等待现浇钢筋混凝土封堵结构完全凝固的过程中,需要停工等待,从而不利于接触网、电缆桥架等施工条件,且也不利于及时进行全线热滑,并且还会影响工程建设速度的问题。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排井预制板封堵装置,具体包括:隧道中板,所述隧道中板设置在隧道内部中侧,且隧道内部底端面中侧设置有中隔墙,并且隧道内部底端面位于中隔墙左右两侧均搭设有脚手架;所述隧道中板上的轨道吊装井口内部呈均匀状放置有预制中板,且预制中板左右两侧上部均插接有一根加强钢筋;所述中隔墙左右两侧上端均设有密封机构。

3、进一步的,所述中隔墙包括中隔墙下段、中隔墙后浇段和连接钢筋,所述中隔墙下段设置在隧道内部底端面中侧,且中隔墙下段内部预埋有连接钢筋;所述中隔墙下段上端浇筑有中隔墙后浇段。

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钢筋上端贯穿中隔墙下段顶端面,且连接钢筋上端位于中隔墙后浇段内部。

5、进一步的,所述预制中板上部预埋有四个预埋吊环,且每个预埋吊环一侧均焊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与加强钢筋插接。

6、进一步的,所述预制中板上端面中部开设有浇筑孔,且浇筑孔内部设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高度与预制中板中部厚度相等。

7、进一步的,所述预制中板底端面呈左右对称状开设有两个矩形凹槽,且每个矩形凹槽内部均设有一个预埋钢板;所述预埋钢板上端面呈均匀状设有加固柱,且加固柱上端位于预制中板内部。

8、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钢模板、连接杆和角钢,所述钢模板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钢模板上呈均匀状插接有八根连接杆;两个所述钢模板相背面上端均焊接有一个角钢。

9、进一步的,每根所述连接杆外部左右两端均设有螺纹,且连接杆两端的螺纹呈对称状分布,并且每根连接杆外部左右两端均通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

10、进一步的,当所述密封机构处于密封状态时,两个角钢上端分别焊接在预制中板底部的两个预埋钢板的底端面上。

11、有益效果

12、1、本发明通过预制中板的设置,能够提前将预制中板进行预制,然后在负二层搭设脚手架现浇法施工中隔墙下段,然后通过连接杆与螺母配合安装钢模板,然后再将预制中板吊运安装至隧道中板上的轨道吊装井口内部,然后采用角钢将钢模板与预制中板底部的预埋钢板进行焊接,然后将混凝土浇筑到进料管内部,形成中隔墙后浇段,然后拆除脚手架,清理现场,移交其他专业施工轨行区;最后再在预制中板顶部搭设脚手架,进行顶部轨排井的封堵施工操作即可,在此过程中,由于负二层脚手架早已拆除,且现场阻碍物已被清理,从而为负二层的接触网、电缆桥架等施工创造有利条件,而且能够更快的进行全线热滑,且通过预制中板的提前预制,大大缩短了停工等待的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工程建设速度。

13、2、本发明通过连接套与强钢筋的配合,能够在顶部轨排井的封堵完成后,拆除脚手架,然后再将预制中板顶部的连接套内部插入加强钢筋,将加强钢筋焊接在连接套上,从而使得多块预制中板之间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加固作用;然后再对预制中板细部进行处理,预制中板的横、纵缝嵌缝采用环氧砂浆填充,后在预制板顶浇筑mm厚细石混凝土,内配钢筋网,对表面进行防水处理,为后续装修创造条件。

14、3、本发明通过中隔墙后浇段的设置,能够通过将混凝土浇筑到进料管内部,使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掉落至两个相对的钢模板之间,然后当混凝土凝固后,形成中隔墙后浇段,从而使中隔墙与预制中板形成刚接点,满足隔墙在列车震动荷载、风压作用受力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轨排井预制板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隧道中板(1),所述隧道中板(1)设置在隧道(2)内部中侧,且隧道(2)内部底端面中侧设置有中隔墙(3),并且隧道(2)内部底端面位于中隔墙(3)左右两侧均搭设有脚手架(4);所述隧道中板(1)上的轨道吊装井口内部呈均匀状放置有预制中板(5),且预制中板(5)左右两侧上部均插接有一根加强钢筋(7);所述中隔墙(3)左右两侧上端均设有密封机构(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轨排井预制板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墙(3)包括中隔墙下段(301)、中隔墙后浇段(302)和连接钢筋(303),所述中隔墙下段(301)设置在隧道(2)内部底端面中侧,且中隔墙下段(301)内部预埋有连接钢筋(303);所述中隔墙下段(301)上端浇筑有中隔墙后浇段(30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轨排井预制板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筋(303)上端贯穿中隔墙下段(301)顶端面,且连接钢筋(303)上端位于中隔墙后浇段(302)内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轨排井预制板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中板(5)上部预埋有四个预埋吊环(501),且每个预埋吊环(501)一侧均焊接有连接套(502);所述连接套(502)与加强钢筋(7)插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轨排井预制板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中板(5)上端面中部开设有浇筑孔,且浇筑孔内部设有进料管(503),所述进料管(503)的高度与预制中板(5)中部厚度相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轨排井预制板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中板(5)底端面呈左右对称状开设有两个矩形凹槽(506),且每个矩形凹槽(506)内部均设有一个预埋钢板(504);所述预埋钢板(504)上端面呈均匀状设有加固柱(505),且加固柱(505)上端位于预制中板(5)内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轨排井预制板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机构(6)包括钢模板(601)、连接杆(602)和角钢(603),所述钢模板(60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钢模板(601)上呈均匀状插接有八根连接杆(602);两个所述钢模板(601)相背面上端均焊接有一个角钢(60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轨排井预制板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连接杆(602)外部左右两端均设有螺纹,且连接杆(602)两端的螺纹呈对称状分布,并且每根连接杆(602)外部左右两端均通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

9.如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轨排井预制板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密封机构(6)处于密封状态时,两个角钢(603)上端分别焊接在预制中板(5)底部的两个预埋钢板(504)的底端面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排井预制板封堵装置,涉及轨道交通建设领域,包括:隧道中板,所述隧道中板设置在隧道内部中侧,且隧道内部底端面中侧设置有中隔墙,并且隧道内部底端面位于中隔墙左右两侧均搭设有脚手架;所述隧道中板上的轨道吊装井口内部呈均匀状放置有预制中板,且预制中板左右两侧上部均插接有一根加强钢筋;本发明通过预制中板的设置,能够提前将预制中板进行预制,从而为负二层的接触网、电缆桥架等施工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大大缩短了停工等待的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工程建设速度;解决了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封堵结构在施工时,由于在等待现浇钢筋混凝土封堵结构完全凝固的过程中,需要停工等待,从而影响工程建设速度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良涛,朱益龙,岳长庚,贾明杰,吴鹏飞,王海亭,缪伟,王旭东,王辉,李永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