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243338发布日期:2023-05-25 01:13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全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铁建设也进入了快车道,建设时难以避免的会在老城区规划线路、设立车站。老城区施工经常会面临管线错综复杂,周边场地狭小,地下土质较差等问题,而地铁车站施工多采用明挖基坑施工,这些问题往往会对地铁施工带来严重影响。

2、现有技术一般是将影响车站基坑施工的管线迁改出基坑范围,在基坑外围重新布设管线,废除原管线后再施做围护结构,围护结构闭合后再进行基坑开挖施工。后期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后,将已迁走的管线再迁回原管位。此技术使整体施工进度受限于前期管线迁改,对整体施工工期影响较大,且涉及多次管线迁改,施工成本较大。因此在保证基坑安全的前提条件下,探寻新的管线处理方法很重要。

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式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2、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3、本申请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围护结构,包括:

4、既有管线;

5、围护桩,所述围护桩对应所述既有管线的区域形成空缺部;

6、桩板墙,所述桩板墙连接于所述围护桩,且所述桩板墙封堵所述空缺部;

7、冠梁,所述冠梁支撑于所述围护桩和桩板墙上,所述冠梁将所述围护桩和装板墙连接固定;

8、管线支撑体,所述管线支撑体两端分别支撑于所述冠梁对应所述空缺部的位置,所述管线支撑体悬吊所述既有管线。可选的,所述桩板墙具有钢格栅、网片和混凝土层;

9、所述钢格栅连接于所述围护桩上;

10、所述网片设置于所述钢格栅的两侧,所述混凝土层连接于所述钢格栅和网片。可选的,所述围护桩位于所述空缺部的两侧的桩体上设置有连接部;

11、所述钢格栅固定于所述连接部上。

12、可选的,所述连接部包括多个钢板,各所述钢板沿相应桩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13、所述钢格栅包括多个连接梁,各所述连接梁沿所述桩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一所述连接梁两端分别焊接于空缺部两侧的两个桩体上位置相对的两个钢板上。

14、可选的,所述钢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相应的桩体,或者,所述钢板焊接于若干钢筋上,各钢筋锚栓于桩体内。

15、可选的,组合式围护结构还包括多个注浆导管,各注浆导管的一端延伸至钢格栅后部的土体内。

16、可选的,注浆导管的一端设置有尖角部,所述注浆小导管上设置有多个出浆孔。

17、本申请第二目的在于提供组合式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

18、步骤s1、对无管线影响区域进行围护桩施工,围护桩位于既有管线底部的位置形成空缺部;

19、步骤s2、在围护桩上施工冠梁;

20、步骤s3、施工管线支撑体,通过管线支撑体悬吊既有管线;

21、步骤s4、开挖基坑,在空缺部位处施工桩板墙。

22、可选的,步骤s4中包括:

23、将开挖基坑分为多次开挖过程,在每次开挖过程中均包括如下步骤:

24、s41、在空缺部的土体上挂内侧网片,在空缺部两侧的桩体上加装连接部,将若干连接梁连接于两侧桩体上的连接部上;

25、s42、在各连接梁外侧挂外侧网片;

26、s43、在各连接梁和网片上喷射混凝土。

27、可选的,步骤s42之后还包括插装多个注浆导管的步骤,各注浆导管的一端延伸至连接梁构成的钢格栅后部的土体内;

28、在步骤s43之后还包括步骤s44、向所述注浆导管内加注浆料。

29、可选的,在步骤43之前还包括采用盖体覆盖各注浆导管的管口的步骤;

30、在步骤s43和步骤s44之间,还包括拆卸盖体的步骤;

31、在步骤s44中,在加注浆料结束后,将注浆导管留置于桩板墙内。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3、本申请的组合式围护结构可以很好解决管线迁改过程困难,迁改风险较大等问题,且施工工期和成本也可控,降低地铁施工前期管迁施工风险及难度。

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技术特征:

1.一种组合式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板墙具有钢格栅、网片和混凝土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桩位于所述空缺部的两侧的桩体上设置有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多个钢板,各所述钢板沿相应桩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相应的桩体,或者,所述钢板焊接于若干钢筋上,各钢筋锚栓于桩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注浆导管,各注浆导管的一端延伸至钢格栅后部的土体内。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组合式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2之后还包括插装多个注浆导管的步骤,各注浆导管的一端延伸至连接梁构成的钢格栅后部的土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3之前还包括采用盖体覆盖各注浆导管的管口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组合式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组合式围护结构包括:既有管线、围护桩、桩板墙、冠梁和管线支撑体。围护桩对应所述既有管线的区域形成空缺部。桩板墙连接于所述围护桩,且所述桩板墙封堵所述空缺部。冠梁支撑于所述围护桩和桩板墙上,所述冠梁将所述围护桩和装板墙连接固定。管线支撑体两端分别支撑于架设于所述冠梁对应所述空缺部的位置,所述管线支撑体悬吊所述既有管线。本申请的组合式围护结构可以很好解决管线迁改过程困难,迁改风险较大等问题,且施工工期和成本也可控,降低地铁施工前期管迁施工风险及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韩驰,王晓飞,吕可,程林,陈峥,杨文超,孙伟帅,王磊磊,王小孩,雷清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