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设施管涌安全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72260发布日期:2023-06-05 05:17阅读:99来源:国知局
水利设施管涌安全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利设施设备,涉及一种水利设施管涌安全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1、管涌指的是在渗流作用下,土体中的细颗粒被地下水从粗颗粒的空隙中带走,从而导致土体形成贯通的渗流通道,造成土体塌陷的现象。管涌破坏一般有一个发展过程,是一种渐进性的破坏。管涌一般发生在一定级配的无粘性土中,发生部位可以在渗流逸出处,也可以在土体内部,一旦在水利设施出现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管涌出口处形成的是涌流,而管涌入口处形成的是吸引力较大的漩涡。从管涌出口处治理的话产生的效果要远小于在管涌入口直接治理产生的效果,而且在管涌出口处进行封堵的话往往会导致管涌从另一位置喷出,特别是管涌口径已经呈扩大趋势的情况下。

2、现有专利cn201310240969.1公开了一种用于江、河、水库等堤坝出现管涌时的应急处理装置,包括由柔性外皮围成的密闭容器,密闭容器的上部呈球形结构,下部为椎体结构;在密闭容器内间隔设置有上隔层和下隔层,上隔层和下隔层将密闭容器内腔自上而下分割为相互独立的上腔室、中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的容积小于中腔室的容积并大于下腔室的容积;在上腔室、中腔室和下腔室内分别填充有空气、水和沙子。该装置可以在水的吸力作用下会堵住孔洞的缺口,制止管涌的发展。不过,由于该装置在漩涡吸引下以不规则的旋转动作朝管涌入口接近,在其从水面进入管涌入口的过程会消耗一段时间,从而影响抢救的时机,特别是在接触管涌入口的瞬间会产生一定的翻转,导致其与管涌通道的配合出现较大的空档,而管涌通道在该装置自动调整姿态的过程中会呈继续扩大的趋势,进而影响该装置实际的抢救效果;其次,该装置在堵在管涌路径上之后会增加后续寻找管涌入口的难度,不能为后续的机动打入混凝土填洞与善后作业提供有利帮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上述的管涌处理装置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适应性较好、抢救时效快、利用率较高且有利于后续机动填洞与善后的水利设施管涌安全处理装置。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提供的水利设施管涌安全处理装置,包括若干个用来封堵管涌入口的封堵结构,所述封堵结构包括喇叭板,所述喇叭板的两端分别为大口端和小口端,所述喇叭板的断面为弧线且其弧心背向封堵结构的中心,所述喇叭板的内壁设置有导向辊组,所述导向辊组包括多个呈绞丝状排列的导向辊,所述导向辊朝小口端的偏心方向倾斜延伸且其辊面与牵引导向绳接触,若干所述封堵结构的中心设置有一条牵引导向绳,所述牵引导向绳的自由端设置有前导件,所述牵引导向绳的另一端设置有涡卷件,所述涡卷件的末端设置有无线定位器,所述牵引导向绳和涡卷件均缠绕设置在放卷机构上,若干所述封堵结构按从前导件到涡卷件的顺序逐渐变小。

3、作为优选,所述前导件为圆台体结构且其大底端朝向封堵结构,所述前导件的小底端设置有配重体。

4、作为优选,所述导向辊组靠近小口端设置。

5、作为优选,所述涡卷件的最内圈与牵引导向绳连接,所述涡卷件的最外圈与无线定位器连接。

6、作为优选,所述涡卷件包括卷簧部,所述卷簧部的最大直径大于100cm且其最小直径小于30cm,所述卷簧部的节距小于8cm,所述卷簧部的最内圈的端部设置有发丝部,所述发丝部包括若干从卷簧部上一体分出的发丝。

7、作为优选,所述牵引导向绳包括钢绳部和与钢绳部交接的线绳部,所述钢绳部位于牵引导向绳的前端且其与线绳部的长度比例小于1:7。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9、1、本发明提供的水利设施管涌安全处理装置,放卷机构将牵引导向绳的前端连同前导件放到管涌的漩涡中,管涌漩涡为牵引导向绳提供较大的拉紧力,若干封堵结构陆续释放可沿着牵引导向绳进入漩涡而陆续压在管涌入口,不仅缩短了封堵结构入窝的时间,为抢救管涌危险节约时间,还具有较好的封堵效果,再加上涡卷件的最后压制可进一步提高本装置的抢救效果;利用涡卷件末端的无线定位器可有效提供管涌入口的位置信息,从而为后续的机动补充混凝土等善后作业提高关键信息。本装置设计合理、适应性较好、抢救时效快、利用率较高,适合大规模推广。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利设施管涌安全处理装置,包括若干个用来封堵管涌入口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结构包括喇叭板,所述喇叭板的两端分别为大口端和小口端,所述喇叭板的断面为弧线且其弧心背向封堵结构的中心,所述喇叭板的内壁设置有导向辊组,所述导向辊组包括多个呈绞丝状排列的导向辊,所述导向辊朝小口端的偏心方向倾斜延伸,若干所述封堵结构的中心设置有一条牵引导向绳,所述牵引导向绳的自由端设置有前导件,所述牵引导向绳的另一端设置有涡卷件,所述涡卷件的末端设置有无线定位器,所述牵引导向绳和涡卷件均缠绕设置在放卷机构上,若干所述封堵结构按从前导件到涡卷件的顺序逐渐变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设施管涌安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件为圆台体结构且其大底端朝向封堵结构,所述前导件的小底端设置有配重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利设施管涌安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辊组靠近小口端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利设施管涌安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卷件的最内圈与牵引导向绳连接,所述涡卷件的最外圈与无线定位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利设施管涌安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卷件包括卷簧部,所述卷簧部的最大直径大于100cm且其最小直径小于30cm,所述卷簧部的节距小于8cm,所述卷簧部的最内圈的端部设置有发丝部,所述发丝部包括若干从卷簧部上一体分出的发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设施管涌安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导向绳包括钢绳部和与钢绳部交接的线绳部,所述钢绳部位于牵引导向绳的前端且其与线绳部的长度比例小于1:7。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水利设施设备技术领域,提出一种水利设施管涌安全处理装置,包括若干封堵结构,封堵结构包括喇叭板,喇叭板的内壁设置有导向辊组,导向辊组包括多个呈绞丝状排列的导向辊,导向辊朝小口端的偏心方向倾斜延伸且其辊面与牵引导向绳接触,若干所述封堵结构的中心设置有一条牵引导向绳,牵引导向绳的自由端设置有前导件,牵引导向绳的另一端设置有涡卷件,涡卷件的末端设置有无线定位器,牵引导向绳和涡卷件均缠绕设置在放卷机构上,若干所述封堵结构按从前导件到涡卷件的顺序逐渐变小。本装置设计合理、适应性较好、抢救时效快、利用率较高且能够为后续的混凝土善后作业提供管涌入口位置信息,适合大规模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刘彭江,许衡,乔吉仁,许尚伟,刘曙光,张辉,修述涛,李金杰,秦丽芳,严彩玲,王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省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