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抗震型建筑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64102发布日期:2023-07-05 12:31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用抗震型建筑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具体为一种建筑用抗震型建筑桩。


背景技术:

1、建筑桩是由基桩本体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高铁等工程,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

2、现有的建筑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虽然可以满足建筑楼房向下所施加的荷载,供工人在地面上进行建筑楼房建设,但是不具有监测建筑楼房在抗震后是否出现下沉情况的机构,即导致抗震后居住在建筑楼房的人员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证,从而降低建筑桩的使用效率。

3、因此,需要提出新型的一种建筑用抗震型建筑桩,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抗震型建筑桩,以解决建筑桩不具有监测建筑楼房在抗震后是否出现下沉情况的机构,即导致抗震后居住在建筑楼房的人员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证,从而降低建筑桩使用效率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抗震型建筑桩,包括水泥地面,所述水泥地面的顶部设置有下沉监测机构;

3、所述下沉监测机构包括支撑台和矩形块,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开设有两组相对称的限位槽,且每组限位槽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限位槽的内部均设置有支撑座,四个所述支撑座共分为两组,每组所述支撑座的顶部之间均安装有矩形板,每个所述矩形板的顶部均安装有千斤顶,所述矩形块的底部安装有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安装有反射片,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安装有油箱,所述油箱的顶部安装有油泵,所述油箱的顶部安装有两个连接器,所述油箱的正表面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油箱的正表面固定有放置盒,所述放置盒的内部设置有电池,所述放置盒的内壁靠近顶部位置开设有导线孔,所述放置盒的正表面通过第一铰链转动连接有盒盖,每个所述连接器的两个连接端均安装有软管,所述油箱的正表面安装有无线传输模块。

4、优选的,所述支撑台固定在水泥地面的顶部,所述油泵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延伸至油箱的内部,每个所述连接器的底部均延伸至油箱的内部,且每个连接器的进液端均通过油管与油泵的输出端相连接,四个所述软管共分为两组,每组所述软管的一端分别与每个千斤顶的两个连接端相连接。

5、优选的,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油泵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电池电性连接,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6、优选的,所述水泥地面上设置有建筑桩机构,所述建筑桩机构包括四个基桩本体,且每个基桩本体的底部均处于水泥地面的底部,每个所述基桩本体的内部均固定有四个第一钢筋,四个所述基桩本体的顶部之间固定有桩顶承台。

7、优选的,所述矩形块通过螺栓安装在桩顶承台的底部,所述桩顶承台的顶部开设有矩形槽,每个所述第一钢筋的顶端均固定贯穿桩顶承台的底部,且每个第一钢筋的顶端均延伸至矩形槽的内部。

8、优选的,所述矩形槽的内部设置有四组第二钢筋,且每组第二钢筋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矩形槽的内部固定有桩顶本体,每组所述第二钢筋的外表面之间均等距分布固定有多个矩形内箍筋。

9、优选的,十六个所述第一钢筋共分为四组,每组所述第一钢筋的外表面之间均固定有环形内箍筋,每个所述第一钢筋的顶端、每个第二钢筋、上方多个环形内箍筋和每个矩形内箍筋均固定在桩顶本体的底部位置。

10、优选的,所述水泥地面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u型壳,两个所述u型壳的外壁靠近底部位置均固定有两个连接块,且四个连接块均通过螺丝固定在水泥地面的顶部,两个所述u型壳的正表面均开设有检修孔,其中一个所述检修孔的内部通过第二铰链转动连接有挡板,且挡板的一侧也处于另一个检修孔的内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发明通过设置下沉监测机构,可以时刻监测建筑楼房在抗震后是否出现下沉情况,有效地让抗震后居住在建筑楼房的人员的生命安全得到保证,即有效地提高建筑桩的使用效率,在红外测距传感器的作用下,可以时刻监测矩形块与支撑台之间的距离,方便在软管的作用下,可以将从连接器输送过来的液压油导流到千斤顶的内部,方便在无线传输模块的作用下,可以将控制器发出的信息无线传输到控制室中的显示器中,并在其屏幕上进行显示,供监控室工作人员观察,在电池的作用下,可以为控制器提供电力支持,在放置盒和盒盖的配合下,可以对电池进行保护,在导线孔的作用下,可以方便控制器与电池进行用导线进行连接,在千斤顶、矩形块、支撑座、限位槽、水泥地面和支撑台的配合下,可以缓解建筑桩下沉的情况。

13、2、本发明通过设置建筑桩机构,可以让工人在地面上建设楼房,同时在第一钢筋、第二钢筋、矩形内箍筋和环形内箍筋的配合下,可以提高建筑桩的抗震效果,在矩形槽的作用下,通过第一钢筋、第二钢筋、矩形内箍筋和环形内箍筋的配合,可以将桩顶承台与桩顶本体紧紧地浇筑在一起,在检修孔的作用下,可以对控制器、红外测距传感器、电池、连接器和无线传输模块进行检修操作。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用抗震型建筑桩,包括水泥地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地面(1)的顶部设置有下沉监测机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震型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201)固定在水泥地面(1)的顶部,所述油泵(21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延伸至油箱(209)的内部,每个所述连接器(211)的底部均延伸至油箱(209)的内部,且每个连接器(211)的进液端均通过油管与油泵(210)的输出端相连接,四个所述软管(217)共分为两组,每组所述软管(217)的一端分别与每个千斤顶(205)的两个连接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震型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传输模块(218)与控制器(212)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212)与油泵(210)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212)与电池(214)电性连接,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207)与控制器(212)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震型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地面(1)上设置有建筑桩机构(3),所述建筑桩机构(3)包括四个基桩本体(301),且每个基桩本体(301)的底部均处于水泥地面(1)的底部,每个所述基桩本体(301)的内部均固定有四个第一钢筋(302),四个所述基桩本体(301)的顶部之间固定有桩顶承台(3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用抗震型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块(206)通过螺栓安装在桩顶承台(303)的底部,所述桩顶承台(303)的顶部开设有矩形槽(304),每个所述第一钢筋(302)的顶端均固定贯穿桩顶承台(303)的底部,且每个第一钢筋(302)的顶端均延伸至矩形槽(304)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用抗震型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槽(304)的内部设置有四组第二钢筋(305),且每组第二钢筋(305)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矩形槽(304)的内部固定有桩顶本体(306),每组所述第二钢筋(305)的外表面之间均等距分布固定有多个矩形内箍筋(3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用抗震型建筑桩,其特征在于:十六个所述第一钢筋(302)共分为四组,每组所述第一钢筋(302)的外表面之间均固定有环形内箍筋(308),每个所述第一钢筋(302)的顶端、每个第二钢筋(305)、上方多个环形内箍筋(308)和每个矩形内箍筋(307)均固定在桩顶本体(306)的底部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震型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地面(1)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u型壳(4),两个所述u型壳(4)的外壁靠近底部位置均固定有两个连接块(5),且四个连接块(5)均通过螺丝固定在水泥地面(1)的顶部,两个所述u型壳(4)的正表面均开设有检修孔(6),其中一个所述检修孔(6)的内部通过第二铰链转动连接有挡板(7),且挡板(7)的一侧也处于另一个检修孔(6)的内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抗震型建筑桩,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水泥地面,所述下沉监测机构包括支撑台和矩形块,每组所述支撑座的顶部之间均安装有矩形板每个所述矩形板的顶部均安装有千斤顶,所述矩形块的底部安装有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安装有反射片,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安装有油箱,所述油箱的顶部安装有油泵,所述油箱的顶部安装有两个连接器,所述油箱的正表面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放置盒的内部设置有电池,所述油箱的正表面安装有无线传输模块,本发明通过设置下沉监测机构,可以时刻监测建筑楼房在抗震后是否出现下沉情况,有效地让抗震后居住在建筑楼房的人员的生命安全得到保证,即有效地提高建筑桩的使用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利亚,李晶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