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净化系统的景观溢流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45368发布日期:2023-07-22 10:58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净化系统的景观溢流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态水利,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净化系统的景观溢流堰。


背景技术:

1、溢流堰是水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控制上游水位和流量,然而,横跨河流的溢流堰会影响水生生态。目前溢流堰主要包括如下几种形式:滚水坝、汀步堰、砾间床和净化堰。滚水坝为目前最常见的溢流堰形式,主要原理是将水位抬高到一定位置,当涨水时,多余的水可以自由溢流向下游,景观效果较好,但坝体底部占地面积大,且易构成挡水,影响行洪排涝,不具备生态水利功能;汀步堰兼具交通和景观功能,材质多样,但仍不涉及生态水利;砾间床为利用砾石床净水的仿生河床技术,仅适用于生态河床特殊区间净化,地下构造不能实现局部雍水和跌流曝气效果;净化堰是新兴生态水利技术,利用堰体净水,然而,净化堰的直壁结构过于人工化,景观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净化系统的景观溢流堰。

2、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具有净化系统的景观溢流堰,包括堰体区,所述堰体区包括堰前区、堰后区和配水区,该配水区设置在所述堰前区与堰后区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堰前区和堰后区连通;所述堰前区设有初次沉淀区,所述堰后区设有消能区,在所述消能区的底部下方设有净化区,该净化区的一端通过进水管与所述配水区连通,另一端通过排水管与所述消能区的下游连通。

4、进一步,所述配水区的顶部设有用于封闭该配水区顶部的盖板,在所述配水区的上方还设有镂空栈道,该镂空栈道与所述盖板之间具有供水流过的溢流通道,该溢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堰前区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堰后区和配水区连通。

5、进一步,所述配水区内设有检修井,该检修井的底部设有沉泥区,所述检修井的顶部设有检查口,该检查口上安装有可开合井盖。

6、进一步,所述堰前区内、且位于所述初次沉淀区的下游设有净水植物区。

7、进一步,还包括泄空管,该泄空管设置在所述初次沉淀区的下游,所述泄空管的出水口与所述配水区连通,在所述泄空管的出口安装有第一阀门,该第一阀门为常闭设置。

8、进一步,所述净化区包括位于中部的净化填料区、位于所述净化填料区上游的布水区以及位于所述净化填料区下游的集水区;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配水区连通,出水端与所述布水区连通,所述排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集水区连通,出水端与所述消能区连通。

9、进一步,还包括布水管,该布水管沿所述布水区宽度方向设置,沿所述布水管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布水孔,所述布水管与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连通。

10、进一步,还包括集水管,所述集水管沿所述集水区宽度方式设置,沿所述集水管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集水孔,所述集水管与所述排水管的进水端连通。

11、进一步,所述镂空栈道包括断开段以及位于所述断开段两端的第一主体段和第二主体段,所述断开段设置在对应所述检查口位置,该断开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段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体段榫接。

12、进一步,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设有第二阀门,该第二阀门为常开设置。

13、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净化系统的景观溢流堰,包括堰体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堰体区包括堰前区、堰后区和配水区,该配水区设置在所述堰前区与堰后区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堰前区和堰后区连通;所述堰前区设有初次沉淀区,所述堰后区设有消能区,在所述消能区的底部下方设有净化区,该净化区的一端通过进水管与所述配水区连通,另一端通过排水管与所述消能区的下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净化系统的景观溢流堰,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区的顶部设有用于封闭该配水区顶部的盖板,在所述配水区的上方还设有镂空栈道,该镂空栈道与所述盖板之间具有供水流过的溢流通道,该溢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堰前区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堰后区和配水区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净化系统的景观溢流堰,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区内设有检修井,该检修井的底部设有沉泥区,所述检修井的顶部设有检查口,该检查口上安装有可开合井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净化系统的景观溢流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堰前区内、且位于所述初次沉淀区的下游设有净水植物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净化系统的景观溢流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泄空管,该泄空管设置在所述初次沉淀区的下游,所述泄空管的出水口与所述配水区连通,在所述泄空管的出口安装有第一阀门,该第一阀门为常闭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净化系统的景观溢流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区包括位于中部的净化填料区、位于所述净化填料区上游的布水区以及位于所述净化填料区下游的集水区;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配水区连通,出水端与所述布水区连通,所述排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集水区连通,出水端与所述消能区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净化系统的景观溢流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水管,该布水管沿所述布水区宽度方向设置,沿所述布水管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布水孔,所述布水管与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净化系统的景观溢流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水管,所述集水管沿所述集水区宽度方式设置,沿所述集水管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集水孔,所述集水管与所述排水管的进水端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净化系统的景观溢流堰,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栈道包括断开段以及位于所述断开段两端的第一主体段和第二主体段,所述断开段设置在对应所述检查口位置,该断开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段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体段榫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净化系统的景观溢流堰,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设有第二阀门,该第二阀门为常开设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净化系统的景观溢流堰,包括堰体区,所述堰体区包括堰前区、堰后区和配水区,该配水区设置在所述堰前区与堰后区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堰前区和堰后区连通;所述堰前区设有初次沉淀区,所述堰后区设有消能区,在所述消能区的底部下方设有净化区,该净化区的一端通过进水管与所述配水区连通,另一端通过排水管与所述消能区的下游连通;采用上述结构,本申请溢流堰兼具了净化、景观和防洪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袁军营,吴昊,任金亮,于凡淇,李辰,刘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瓦地海绵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