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连墙围护结构的基坑渗漏处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329874发布日期:2023-12-10 03:33阅读:43来源:国知局
基于地连墙围护结构的基坑渗漏处置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地连墙围护结构的基坑渗漏处置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各类用途的地下空间已在世界各大中城市中得到开发利用,建筑基坑工程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地铁施工是在地下进行,地下结构受到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较大,基坑开挖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地下水的影响,特别是在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较复杂的地区,如果围护结构发生渗漏且堵漏不及时,后果非常严重,将会导致基坑围护结构的失稳甚至垮塌,进而威胁到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网、道路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其损失无法估量。

2、现阶段,当基坑的围护结构出现渗漏点时,目前现存的处置方案是在出现渗漏水风险点的垂直地面上进行钻孔注浆进行堵漏,即发生险情之后,需要在对应的漏水点的垂直地面上钻机引孔,之后安装注浆花管,同时需要人工制浆,制浆完成之后进行注浆。所需要参与人员较多,施工组织容易出现混乱,另外,需现场紧急施工,材料、人员及浆液配制等全部完成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对初期险情的控制极为不利。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针对突发险情的处置方法从而提高初期险情控制的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4、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用于加深对本公开的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深基坑渗漏水处理方式效率低下,无法迅速控制初期险情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的突发渗漏处置方法。

2、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地连墙围护结构的基坑渗漏处置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4、(1)勘查基坑开挖地的地质及水文状况;

5、(2)浇筑地连墙,开挖基坑,且基于地连墙的结构形式在基坑所有地连墙墙幅接缝处预埋对应的袖阀管,且将其一端口延伸出地面;同时结合施工场地情况在对应的地面位置安装应急注浆设备;

6、(3)当基坑内出现渗漏时,向位于渗水点部位的袖阀管中安设注浆花管,并通过对应的送浆软管连通至所述应急注浆设备;

7、(4)开启应急注浆设备进行高压注浆,直至堵漏完成。

8、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应急注浆设备包括含有与水泥罐管道连接的搅拌桶,所述搅拌桶通过增压泵与水箱管道连接;所述搅拌桶的出浆口处设有螺杆压降泵,所述螺杆压降泵管道连接取浆桶,所述取浆桶的出浆口管道连接注浆花管;

9、所述应急注浆设备还含有转换桶,所述转换桶分别管道连接水玻璃材料桶、聚氨酯材料桶,所述转换桶的出浆口管道连接取浆桶,所述取浆桶的出浆口管道连接注浆花管;

10、所述应急注浆设备还含有继电控制箱;

11、其中,所述搅拌桶安装有12个以上的注浆球阀。

12、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4)中,当仅是地连墙墙体有裂缝渗漏水时,选择水泥单液浆进行注浆;当是地连墙墙幅之间的接缝处渗漏水时,则选择双液浆和水性聚氨酯进行注浆堵漏。

13、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以双液浆和水性聚氨酯进行注浆堵漏的步骤如下:

14、先注入水性聚氨酯迅速对渗漏水通道进行封堵,截断漏水通道,然后再注双液浆对渗漏水区域进行持续注浆彻底阻断渗漏水,同时起到对渗漏水区域的土体进行加固的效果,防止因渗漏水造成地面下陷。

15、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液浆为水泥浆和水玻璃,且所述水泥浆与水玻璃混合注浆的体积比为0.3~10: 1;所述水性聚氨酯中由水与聚氨酯按0.3~3: 1的体积比混合而成。

16、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泥浆与水玻璃的体积比为2: 1,水与所述聚氨酯的体积比为1: 1。

17、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任一技术效果或优点:

18、1. 本申请所提供的自动化应急注浆处置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所需操作人员数量少,操作简单,相对于传统的注浆方式,人员需求减少50%,极大的降低了人力成本。

19、2.本申请采用将注浆花管安装在渗水点对应的袖阀管内,发生险情之后安装注浆花管,相对于险情之前将所有的袖阀管内都安装注浆花管,本发明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同时,极大地节省了时间、人力以及成本。

20、3. 本申请所提供的自动化应急注浆处置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注浆量大、现场处置迅速,拌制满一桶浆液可同时满足至少12台注浆泵进行工作,注浆时可将注浆泵的管口和注浆球阀进行连接,便可进行注浆,极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本申请涉及的方法达到注浆条件时长不超过32min,相对于传统注浆方式的128min,极大的节省了时间,有利于险情的初期控制。

21、4. 本申请所提供的自动化应急注浆处置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注浆功能多样化、适应性强。根据现场渗漏水实际情况需求,通过控制搅拌桶里的材料输出,不仅可以满足单液浆、双液浆的注浆要求,同时也可以满足聚氨酯的注浆要求。适用范围广,可高效的应对各种基坑渗漏水的抢险任务。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地连墙围护结构的基坑渗漏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渗漏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注浆设备含有与水泥罐管道连接的搅拌桶,所述搅拌桶通过增压泵与水箱管道连接;所述搅拌桶的出浆口处设有螺杆压降泵,所述螺杆压降泵管道连接取浆桶,所述取浆桶的出浆口管道连接注浆花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渗漏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4)中,当仅是地连墙墙体有裂缝渗漏水时,选择水泥单液浆进行注浆;当是地连墙墙幅之间的接缝处渗漏水时,则选择双液浆和水性聚氨酯进行注浆堵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坑渗漏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双液浆和水性聚氨酯进行注浆堵漏的步骤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基坑渗漏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液浆为水泥浆和水玻璃,且所述水泥浆与水玻璃混合注浆的体积比为0.3~10: 1;所述水性聚氨酯中由水与聚氨酯按0.3~3: 1的体积比混合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的突发渗漏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浆与水玻璃的体积比为2: 1,水与所述聚氨酯的体积比为1: 1。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的突发渗漏处置方法,旨在解决当前深基坑渗漏水处理方式效率低下,无法迅速控制初期险情的问题。本申请提供的基于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的突发渗漏处置方法包含:安装制浆与控制系统、在所有地连墙墙幅接缝处预埋袖阀管;安装注浆花管、根据渗漏水部位及大小进行自动化制浆、制浆完成后进行高压送浆、最后完成注浆过程。本申请所提供的施工方法极大的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极大的节省了时间,有利于险情的初期控制,适用范围广,可高效的应对各种基坑渗漏水的抢险任务。

技术研发人员:史渊,王延辉,王健,陈宾,李锐,刘翔,孔金阳,张督,王平,吕鹏洲,李云涛,刘超,周天顺,彭宇,刘传诏,郭培,石鲲鹏,孔刘祥,王家豪,李春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