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承台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243960发布日期:2023-08-25 09:19阅读:46来源:国知局
水下承台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筑,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承台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深水承台是水上公路、桥梁等建筑工程的基础设施和底部重要支撑,对建筑的稳固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深水承台构建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将承台基坑挖掘到具有流塑性淤泥层的水域中,在基坑挖掘过程中,会不断的有淤泥回淤到基坑内,导致基坑达不到标高要求。因此,通常需要挖掘较深的基坑,导致构建承台的基坑需要清淤的厚度较深,增加了施工工作量,施工效率降低。另外,在构建承台过程中,先用混凝土构建封底底板,即在水中给钢吊箱的底部制作一个混凝土封层,用于密封钢吊箱的底部。然而,由于深水承台所处的位置较深,深水处的淤泥流塑性较强,为满足承台施工的要求,需要较厚的封底混凝土,导致制作承台的基坑需要清淤的厚度较深,钢吊箱提掉系统的厚度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以上技术问题,特别是在具有流塑性淤泥层的水域,基坑需要清淤的厚度较深以及钢吊箱封底底板较厚的问题,特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下承台的施工方法,包括:

3、在承台基坑外围的预设位置处设置防回淤护槽;

4、在预设位置处挖掘承台基坑,在所述承台基坑内设置钢护筒;

5、在所述钢护筒上组装具有钢筋混凝土封底底板的钢吊箱,在所述钢吊箱内浇筑混凝土,得到承台。

6、可选地,所述在承台基坑外围预设位置处设置防回淤护槽,包括:

7、在所述承台基坑的施工平台外围的预设位置处,挖掘所述防回淤护槽。

8、可选地,所述防回淤护槽的宽度为2-3米。

9、可选地,所述防回淤护槽的槽底高于所述承台底标高0.5-1.5米。

10、可选地,所述在所述钢护筒上组装具有钢筋混凝土封底底板的钢吊箱,包括:

11、在所述钢护筒上套设所述钢筋混凝土封底底板;

12、在所述封底底板的外边沿上设置钢吊箱侧板。

13、可选地,所述在所述钢护筒上套设钢筋混凝土封底底板之后,包括:

14、在所述钢护筒顶端设置支撑所述钢筋混凝土封底底板的支撑结构。

15、可选地,所述在所述钢护筒上套设所述钢筋混凝土封底底板,包括:

16、在所述钢护筒上套设所述钢筋混凝土封底底板,通过剪力键连接所述钢护筒和所述钢筋混凝土封底底板。

17、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水下承台的围堰结构,包括:套设在钢护筒上的且具有钢筋混凝土封底底板的钢吊箱,设置于承台基坑外围的预设位置处的防回淤护槽,以及围设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封底底板外边沿上的侧板。

18、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淤护槽的宽度为2-3米。

19、可选地,所述防回淤护槽的槽底高于所述承台底标高0.5-1.5米。

20、可选地,还包括在所述钢护筒顶端设置的支撑所述钢筋混凝土封底底板的支撑结构。

21、可选地,所述支撑结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封底底板内,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钢护筒顶端。

22、可选地,还包括连接所述钢护筒和所述钢筋混凝土封底底板的剪力键。

23、可选地,所述剪力键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封底底板内,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钢护筒上。

24、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下承台的施工方法及围堰结构,包括在承台基坑外围的预设位置处设置防回淤护槽;在预设位置处挖掘承台基坑,在所述基坑内设置钢护筒;在所述钢护筒上组装具有钢筋混凝土封底底板的钢吊箱,在所述钢吊箱内浇筑混凝土,得到承台。通过在基坑的外围设置防回淤护槽,能够防止承台基坑开挖到位后,河床出现回淤,使得基坑深度能够满足钢吊箱施工空间。在涨落潮时,流塑性淤泥回流过程中,会先回流至防回淤护槽,通过定时清理防回淤护槽内的淤泥,避免了淤泥回流到基坑内,从而满足了在基坑内施工套箱的空间要求,保证套箱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效率。

2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下承台的施工方法及围堰结构,钢吊箱的封底底板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好的刚度和稳定性,减小了钢吊箱封底底板的厚度,进而减小了钢吊箱底板提掉系统的厚度,封底底板厚度的减小,进一步减小了深水中流塑性淤泥层的清淤深度,从而减小了流塑性淤泥层的开挖深度,在保证施工质量时,减少了施工工作量。

2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承台的施工方法及围堰结构,封底底板与钢护筒之间设有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为拉压杆,在钢吊箱排水之后,钢吊箱内外水头差导致封底底板需要承受较大的水压力,通过设置支撑结构,将部分水压力分散到钢护筒上,进而保证了封底底板结构的安全,使得封底底板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2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承台的施工方法及围堰结构,所述防回淤护槽的宽度为2-3米,所述防回淤护槽的槽底高于所述承台底标高0.5-1.5米。避免防回淤护槽结构对承台基坑结构造成破坏,能够有效的遏制淤泥回流到承台基坑内部,保证了承台基坑施工作业空间,使得构造承台过程中使用的钢吊箱能够顺利地下放到标高位置,承台基坑深度满足钢吊箱所需的空间要求。

29、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下承台的施工方法,适用于具有流塑性淤泥层的水下环境,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承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淤护槽的宽度为2-3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承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淤护槽的槽底高于所述承台底标高0.5-1.5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承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承台基坑内依次设置钢护筒和钢吊箱,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承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钢护筒上套设钢筋混凝土封底底板之后,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下承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封底底板内,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钢护筒顶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下承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为拉压杆。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承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钢护筒上套设所述钢筋混凝土封底底板,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承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底底板和钢吊箱侧板之间设置止水物件,所述止水物件包括橡胶垫、砂层和混凝土层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承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封底底板的厚度小于具有相同封底效果的素混凝土封底底板的厚度。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水下承台的施工方法,适用于具有流塑性淤泥层的水下环境,包括以下步骤:在预设的承台基坑位置的外围设置防回淤护槽,所述防回淤护槽的槽底高于承台底的标高;开挖承台基坑,定时清理所述防回淤护槽的淤泥;在所述承台基坑内依次设置钢护筒和钢吊箱,所述钢吊箱具有钢筋混凝土封底底板;在所述钢吊箱内浇筑混凝土,得到承台。通过在基坑的外围设置防回淤护槽,能够防止承台基坑开挖到位后,河床出现回淤,通过定时清理防回淤护槽内的淤泥,使得基坑深度能够满足钢吊箱施工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温东昌,吴健,李鸿文,袁锋,刘怀刚,向韬,王金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