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工程地下水引流泄压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072915发布日期:2023-08-09 15:47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坑工程地下水引流泄压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工程地下水引流泄压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在市政隧道工作井、明挖段基坑的施工过程中,常常采用变形缝式分块底板结构浇筑的方式。具体施工流程包括:首先,土质勘测、测量放样、制作导墙;其次,成槽、吊放钢筋笼、现浇地下连续墙等围护结构;再次,基坑土体开挖、搭设钢/砼支撑;最后,坑内地基处理、浇筑底板、结构回筑、拆除支撑。上述施工方式存在以下不足:其一是围护结构外侧水土压力过大,支撑不宜同时拆除,故不存在一体化浇筑施工的条件;其二是同时浇筑混凝土体量较大,成型后容易受温度和季节影响产生较大的内部应力。从而导致基坑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地下水位回升,水头压力增大,地下水会选择底板应力薄弱处即变形缝冲出,基底泥沙也会随水流一起涌出,结构外围地基被掏空,影响结构地基承载力,造成一定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工程地下水引流泄压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工程地下水引流泄压装置,包括滑动座、固定座以及压力泵,

3、所述滑动座包括第一钢管,所述第一钢管的顶部设有封盖;所述第一钢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沿纵向排列的第一栓孔;

4、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二钢管,所述第二钢管套设于所述第一钢管的外侧,所述第二钢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栓孔匹配的第二栓孔;所述第二钢管的外壁上还安装有至少两根连接端;

5、所述压力泵连接于水管上,所述水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封盖插入所述第一钢管内。

6、较佳地,所述封盖与所述第一钢管可拆卸式连接。

7、较佳地,所述第一钢管的底部设有过滤网。

8、较佳地,所述连接端采用沿所述第二钢管的径向延伸的钢筋。

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基坑工程地下水引流泄压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

10、将所述固定座预埋在底板的结构缝处,且所述第二栓孔留在所述底板之上;

11、将所述滑动座插入所述固定座内,基于地下水位的高度,调节所述滑动座的高度;

12、利用螺栓插入第二栓孔和第一栓孔,固定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滑动座。

13、较佳地,所述连接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结构缝两侧的底板内,并与所述底板一体化现浇。

14、较佳地,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底板的钢筋绑扎或焊接固定。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基坑工程地下水引流泄压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6、1、本发明可以通过压力泵控制地下水头压力释放,从而解决因为基坑结构缝存在而必然产生的渗漏问题,达到引流泄压效果,继而保护地下结构应力薄弱部位的安全;

17、2、本发明中的滑动座在底板浇筑完成后可以调节埋置深度,通过压力泵的加压减压措施控制地下水位高度,防止突涌,对基坑重大突涌事故起到预警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基坑工程地下水引流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座、固定座以及压力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工程地下水引流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与所述第一钢管可拆卸式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工程地下水引流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管的底部设有过滤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工程地下水引流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采用沿所述第二钢管的径向延伸的钢筋。

5.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基坑工程地下水引流泄压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结构缝两侧的底板内,并与所述底板一体化现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底板的钢筋绑扎或焊接固定。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工程地下水引流泄压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该装置包括滑动座、固定座以及压力泵,所述滑动座包括第一钢管,所述第一钢管的顶部设有封盖;所述第一钢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沿纵向排列的第一栓孔;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二钢管,所述第二钢管套设于所述第一钢管的外侧,所述第二钢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栓孔匹配的第二栓孔;所述第二钢管的外壁上还安装有至少两根连接端;所述压力泵连接于水管上,所述水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封盖插入所述第一钢管内。本发明可以通过压力泵控制地下水头压力释放,从而解决因为基坑结构缝存在而必然产生的渗漏问题,达到引流泄压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帅,王诗昆,汤文军,张学进,冯瑞敏,朱龙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