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后浇带专用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02377发布日期:2023-08-10 09:51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室后浇带专用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室后浇带专用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1、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底板、墙,以及梁等相对大型的结构,如果一次性全部浇筑完毕,则其内部各处就会由于收缩不均、沉降不均等原因而发生有害裂缝。

2、因此,现有常见的应对方法就是将上述大型结构“化整为零”,即先浇筑相对独立的多块结构,待收缩应力、沉降应力充分凸显之后,再填补上述独立多块结构之间的缝隙。至少填补材料,一般也是常见的钢筋混凝土,填补形成的条状结构,就是所谓的后浇带。

3、另一方面,建筑结构中的地下室,其沉降不均的现象尤为突出,因此地下室后浇带即为最常见的后浇带种类之一。

4、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后浇带与在先浇筑的建筑结构之间会形成一道缝隙,该缝隙在后浇带还没有完全固化时,相对地极易向下漏水。因此,上述防水结构就用于覆盖该缝隙。

5、例如,专利公告号为cn216920473u、公告日为2022.07.0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防水构造,结构组成包括先浇混凝土、后浇混凝土带、钢板网、附加防水层和防水层,相邻先浇混凝土之间形成间隙,后浇混凝土带填充在间隙内,在先浇混凝土和后浇混凝土带之间形成施工缝,施工缝内设置竖向的钢板网,在先浇混凝土和后浇混凝土带的表面施工附加防水层,附加防水层覆盖施工缝,在附加防水层的表面施工防水层,防水层覆盖附加防水层并延伸到先浇混凝土没有施工附加防水层的表面。

6、该实用新型专利中的后浇带防水构造,其迎水面结构加厚,形成导角泛水,既可从结构角度引导水流外排,又可增加防水材料的贴合度,使施工过程中顶板雨水不落入地库,而且积水可顺坡下排至远离施工缝的位置,最终实现较好的覆盖防水效果。

7、但是,该后浇带防水构造在实际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则至少还存在以下2个不足之处,同时也为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8、1、其防水层和覆土结构即使铺设面积很大,可以将水导流至较远的位置,但其终究与先浇混凝土上表面之间留有缝隙,残留的少量水体仍然会一点点地向内渗透,最终进入到后浇带的缝隙处,导致防水效果大打折扣;

9、2、相对应的,该防水构造的申请人也发现了上述第1点的问题,所以将先浇混凝土的形状设计为中间向上倾斜,使得残留水体难以渗透、回流,但这仅仅是缓解方法,不是根治方法,而且另一方面,这也会影响地下室底板的平整度,这是得不偿失的。

10、所以综上所述,现在急需一种防止残留水体渗透、回流效果更好的防水覆盖结构,以用在地下室的后浇带上。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室后浇带专用的防水结构,其能通过在斜面板上设置骨架板单元、环形竖板单元、倾斜板和拉绳单元,在固化板块上设置环形槽的方式,使得:1、斜面板和固化板块之间缝隙处不可避免的回流水体可以被环形槽充分拦截,回流水体难以碰到、进入后浇带,保证后浇带防水效果的全面性和持久性;2、环形竖板单元可以进一步阻拦回流水体,提升后浇带防水性能的强度;3、斜面板及其防水结构在环形槽上安装稳固;4、整个防水结构可以后期去除,环形槽可以后期填补,不影响地下室地板的正常使用。

2、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室后浇带专用的防水结构,包括斜面板,还包括设置在固化板块上表面上、且包围后浇带、并被所述斜面板覆盖的环形槽,设置在所述斜面板上的骨架板单元,设置在所述骨架板单元下表面上、且支撑在所述环形槽内底面上、并用于阻拦回流水体的环形竖板单元,设置在所述环形竖板单元内侧面上、并用于夹紧所述环形槽的倾斜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环形竖板单元上、并用于下拉紧固所述倾斜板的拉绳单元。

3、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骨架板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斜面板内的环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环形板上的中部加固板。

4、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骨架板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环形板上、且下端面在所述斜面板下表面上露出、并用于安装所述拉绳单元的凸出柱。

5、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环形竖板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环形板下表面上的环形竖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环形竖板上、并用于穿过所述拉绳单元的开孔。

6、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环形竖板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环形竖板下表面上的环形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环形支撑板下表面上的环形密封板。

7、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拉绳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开孔上、且一端连接所述倾斜板的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绳体另一端上、并用于套接所述凸出柱的圆环。

8、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斜面板的斜面上还设有用于翘起所述斜面板底边、用于监测导流水量的竖向槽。

9、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拉绳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绳体上、并通过所述圆环伸出所述斜面板底边之外进而扭转的方式、以用于打散淤泥的径向柱。

10、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径向柱的长度大于所述开孔的直径。

11、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竖向槽、倾斜板以及拉绳单元这三者的数量相等。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室后浇带专用的防水结构,包括斜面板(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固化板块(a)上表面上、且包围后浇带(b)、并被所述斜面板(11)覆盖的环形槽(1),设置在所述斜面板(11)上的骨架板单元(2),设置在所述骨架板单元(2)下表面上、且支撑在所述环形槽(1)内底面上、并用于阻拦回流水体(c)的环形竖板单元(3),设置在所述环形竖板单元(3)内侧面上、并用于夹紧所述环形槽(1)的倾斜板(4),以及设置在所述环形竖板单元(3)上、并用于下拉紧固所述倾斜板(4)的拉绳单元(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专用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板单元(2)包括设置在所述斜面板(11)内的环形板(201),以及设置在所述环形板(201)上的中部加固板(2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专用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板单元(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环形板(201)上、且下端面在所述斜面板(11)下表面上露出、并用于安装所述拉绳单元(5)的凸出柱(2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专用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竖板单元(3)包括设置在所述环形板(201)下表面上的环形竖板(301),以及设置在所述环形竖板(301)上、并用于穿过所述拉绳单元(5)的开孔(3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专用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竖板单元(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环形竖板(301)下表面上的环形支撑板(303),以及设置在所述环形支撑板(303)下表面上的环形密封板(30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专用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单元(5)包括设置在所述开孔(302)上、且一端连接所述倾斜板(4)的绳体(501),以及设置在所述绳体(501)另一端上、并用于套接所述凸出柱(203)的圆环(50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专用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板(11)的斜面上还设有用于翘起所述斜面板(11)底边、用于监测导流水量的竖向槽(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专用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单元(5)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绳体(501)上、并通过所述圆环(502)伸出所述斜面板(11)底边之外进而扭转的方式、以用于打散淤泥(d)的径向柱(50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专用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柱(503)的长度大于所述开孔(302)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专用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槽(6)、倾斜板(4)以及拉绳单元(5)这三者的数量相等。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室后浇带专用的防水结构。本发明通过在斜面板上设置骨架板单元、环形竖板单元、倾斜板和拉绳单元,在固化板块上设置环形槽的方式,使得:1、斜面板和固化板块之间缝隙处不可避免的回流水体可以被环形槽充分拦截,回流水体难以碰到、进入后浇带,保证后浇带防水效果的全面性和持久性;2、环形竖板单元可以进一步阻拦回流水体,提升后浇带防水性能的强度;3、斜面板及其防水结构在环形槽上安装稳固;4、整个防水结构可以后期去除,环形槽可以后期填补,不影响地下室地板的正常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吕焕明,沃林华,朱旭,翁建军,刘祖雄,曹钊华,王波君,陈晓,马其川,施仑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