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中便于清理的湿塘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414280发布日期:2023-09-10 00:30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中便于清理的湿塘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海绵城市,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中便于清理的湿塘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起到调节雨水作用的湿塘建设必不可少,为了减少湿塘泥沉积和水流冲击,往往在湿塘外侧建设若干个前置塘,通过配水石笼进行过滤缓冲,前置塘底面采用硬化处理,方便清污,驳岸采用生态软驳岸。

2、在湿塘中,配水石笼起到了决定性的过滤缓冲的作用,但是,在长期的使用环境中,配水石笼靠近前置塘的一侧表面极易堆积污泥杂质而造成堵塞,在清理前置塘时需要一并进行清理处理,而清理前置塘一般采用人工清理,配水石笼又靠近湿塘,工作人员站在前置塘底部难以清理配水石笼,导致人工清理较为麻烦,同时,生态软驳岸导致工作人员在清理前置塘底部沉积物时,容易陷入到驳岸污泥中,影响清理和运输过程,进而也影响了整体清理进度,同时,配水石笼比重较大,在长时间使用时,会产生沉降下移的情况发生,而湿塘常水位与配水石笼的顶面和底面标高相关,配水石笼的沉降会导致湿塘常水位变化,不利于检测,影响湿塘结构稳定性,还可以进一步做出改进。

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中便于清理的湿塘结构及施工方法,具备清理方便、更加稳定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清理方便、更加稳定的优点,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中便于清理的湿塘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持力层和基层,所述持力层上方为基层,且基层顶面开设有湿塘主体,并且湿塘主体外侧开设有前塘,所述前塘和湿塘主体底面铺设有防渗层,且前塘和湿塘主体之间铺设有配水石笼,并且前塘其中一侧驳岸顶面安装有混凝土台阶,所述混凝土台阶延伸至前塘底面,且混凝土台阶顶部贯穿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湿塘主体另一端修建有水位控制井,且水位控制井顶面固定安装有泵箱,并且泵箱内部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位控制井内部固定安装有排水管和抽水管,且抽水管一端贯穿水位控制井并延伸至湿塘主体内部的水中,并且抽水管另一端与水泵进水端贯通连接,所述排水管一端贯穿水位控制井贯通连接有分流管,且分流管表面贯通连接有反冲管,并且反冲管另一端对准配水石笼,所述排水管另一端与水泵出水端贯通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配水石笼下方位于防尘层底面固定安装有承台,且承台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并且第一支撑柱打入到持力层中。

7、进一步的,所述配水石笼包括不锈钢笼和石块,且石块位于不锈钢笼内部,并且石块粒径大于不锈钢笼孔径。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柱顶面预埋有锚筋,所述承台内部设置有通长钢筋,所述锚筋插入到承台中,所述通长钢筋沿承台长度方向通长布置有两层。

9、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台阶底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柱,且第二支撑柱打入到持力层中。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柱和混凝土台阶的连接方式与承台和第一支撑柱的连接方式相同。

11、进一步的,所述水位控制井顶部一侧表面贯通连接有水位控制管,且水位控制井底部一侧表面贯通连接有放空管,并且放空管表面安装有阀门。

12、进一步的,所述水位控制井底面贯通连接有下游水渠。

13、进一步的,所述水位控制管与配水石笼顶面处于同一标高。

14、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高于配水石笼顶面。

15、(三)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中便于清理的湿塘结构及施工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发明采用了水泵对配水石笼进行反冲洗,在清理前塘时,可排空前塘中的水,在排空前塘时,可启动水泵,水泵抽取湿塘主体中的水,经过排水管和分流管进入到反冲管中,反冲管对准配水石笼,通过水流不断反冲疏通配水石笼,避免配水石笼长时间使用受到污泥堵塞的现象,省去了人工清理配水石笼的麻烦,提高了清理的便利性。

18、(2)、本发明采用了前塘和用于进入到前塘中的混凝土台阶,雨水经过进水管进入到前塘中,随着液位的不断升高,水首先经过配水石笼的拦截过滤,去除大部分固体杂质后,流入到湿塘主体中静置,前塘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少了对湿塘主体的冲击,同时,减少了湿塘主体的泥沙沉淀,泥沙沉淀主要位于前塘中,当需要对前塘进行清理时,工作人员可借助混凝土台阶进入到前塘底部,混凝土台阶为工作人员提供坚实的站立空间,便于铲运前塘沉积的泥沙,进而便于清理前塘,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湿塘主体清理的便利性。

19、(3)、本发明采用了用于支撑配水石笼的承台,承台采用混凝土材质,在施工承台时,可首先将第一支撑柱打入到持力层中,而后在第一支撑柱顶面浇筑承台,配水石笼摆放在承台顶面,避免了配水石笼沉降,避免了配水石笼沉降而引发的常水位变化的问题,提高了湿塘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中便于清理的湿塘结构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持力层(14)和基层(13),所述持力层(14)上方为基层(13),且基层(13)顶面开设有湿塘主体(1),并且湿塘主体(1)外侧开设有前塘(2),所述前塘(2)和湿塘主体(1)底面铺设有防渗层(9),且前塘(2)和湿塘主体(1)之间铺设有配水石笼(6),并且前塘(2)其中一侧驳岸顶面安装有混凝土台阶(10),所述混凝土台阶(10)延伸至前塘(2)底面,且混凝土台阶(10)顶部贯穿连接有进水管(12),所述湿塘主体(1)另一端修建有水位控制井(3),且水位控制井(3)顶面固定安装有泵箱(5),并且泵箱(5)内部固定安装有水泵(4),所述水位控制井(3)内部固定安装有排水管(16)和抽水管(18),且抽水管(18)一端贯穿水位控制井(3)并延伸至湿塘主体(1)内部的水中,并且抽水管(18)另一端与水泵(4)进水端贯通连接,所述排水管(16)一端贯穿水位控制井(3)贯通连接有分流管(17),且分流管(17)表面贯通连接有反冲管(21),并且反冲管(21)另一端对准配水石笼(6),所述排水管(16)另一端与水泵(4)出水端贯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中便于清理的湿塘结构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石笼(6)下方位于防尘层底面固定安装有承台(7),且承台(7)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8),并且第一支撑柱(8)打入到持力层(14)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中便于清理的湿塘结构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石笼(6)包括不锈钢笼(61)和石块(62),且石块(62)位于不锈钢笼(61)内部,并且石块(62)粒径大于不锈钢笼(61)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中便于清理的湿塘结构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8)顶面预埋有锚筋(22),所述承台(7)内部设置有通长钢筋(23),所述锚筋(22)插入到承台(7)中,所述通长钢筋(23)沿承台(7)长度方向通长布置有两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中便于清理的湿塘结构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台阶(10)底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柱(11),且第二支撑柱(11)打入到持力层(14)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中便于清理的湿塘结构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柱(11)和混凝土台阶(10)的连接方式与承台(7)和第一支撑柱(8)的连接方式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中便于清理的湿塘结构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控制井(3)顶部一侧表面贯通连接有水位控制管(19),且水位控制井(3)底部一侧表面贯通连接有放空管(20),并且放空管(20)表面安装有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中便于清理的湿塘结构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控制井(3)底面贯通连接有下游水渠(1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中便于清理的湿塘结构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控制管(19)与配水石笼(6)顶面处于同一标高。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中便于清理的湿塘结构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2)高于配水石笼(6)顶面。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中便于清理的湿塘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持力层和基层,所述持力层上方为基层,且基层顶面开设有湿塘主体,并且湿塘主体外侧开设有前塘,所述前塘和湿塘主体底面铺设有防渗层,且前塘和湿塘主体之间铺设有配水石笼,并且前塘其中一侧驳岸顶面安装有混凝土台阶,所述混凝土台阶延伸至前塘底面,且混凝土台阶顶部贯穿连接有进水管。有益效果:在清理前塘时,可排空前塘中的水,在排空前塘时,可启动水泵,水泵抽取湿塘主体中的水,经过排水管和分流管进入到反冲管中,反冲管对准配水石笼,通过水流不断反冲疏通配水石笼,避免配水石笼长时间使用受到污泥堵塞的现象,省去了人工清理配水石笼的麻烦,提高了清理的便利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化彪,高晨健,周乘风,鲁民,崔晓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