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基建筑物纠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293097发布日期:2023-12-07 03:40阅读: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物纠偏,具体为土地基建筑物纠偏方法。


背景技术:

1、很多建筑物在长时间使用后,地基的两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从而导致建筑物的倾斜,国家规范对各级建筑物的倾斜量都有明确的规定,超过固定的建筑物就要设法纠偏或者拆除。常规的建筑建筑物纠偏主要通过在室外进行掏土的方法,不断扰动基础下卧的土体,进而实现强迫纠偏。

2、但是常见的纠偏在操作过程中,并未对地基数据进行多方面测量,从而使得纠偏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土地基建筑物纠偏方法。

2、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土地基建筑物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地基建筑物纠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施工前进行楼房的倾斜沉降监测点的布置,检测楼房的倾斜沉降情况,全面掌握楼房沉降倾斜情况;

4、s2:为防止沉降偏向侧沉降量继续增加,施工前将楼房室内沉降偏向侧第一排注浆钢管打入地下,注浆口密封好,防止土体进入。注浆管打入地下以增加地基土的承载能力,临时起到钢管桩加固地基的作用;

5、s3:在沉降背向侧基础底板下方开挖边长2×2m、深度1.6m的掏土坑,并在掏土坑附近设置集水坑和卸亚坑槽;

6、s4:安装地质钻机,并对机械设备进行操作检查,以免影响工期。先使用钻机进行钻取掏土孔,之后使用洛阳铲对地基土体进行掏挖

7、s5:掏土过程中在沉降背向侧以水平垂直分批逐次进行掏土,第一次掏土孔间距按4米布置,掏土后进行倾斜率监测,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按2米间距进行第二次掏土孔布置,如掏土后仍达不到设计要求,按1米间距布置第三次掏土孔。纠偏过程中可根据沉降量的变化适当加密掏土孔;

8、s6:如果前3次掏土结束后倾斜率仍达不到设计要求的3‰以内,进行第四次掏土设计,可适当增加掏土孔数量,按底板标高处的沉降量进行分配

9、s7:纠偏完成后,即沉降已达到设计要求,则需在掏土孔中插入注浆pvc管,然后注入水泥水玻璃浆液,对掏土孔洞进行加固,之后即可结束整个纠偏过程。

10、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中,布设的传感器包括智能沉降仪、单点沉降计、光纤、湿度计、基质吸力计。其中,智能沉降仪用于获取监测断面沿纵向或横向的相对沉降量,单点沉降计用于获取监测断面沿纵向或横向的绝对沉降量,分布式光纤用于对智能沉降仪量程的补充,湿度计用于监测填筑体内部的体积含水量,基质吸力计用于监测填筑体内部的孔隙水压力。

11、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中,智能沉降仪和单点沉降计要求精度小于0.1%fs,量程大于1000mm,寿命大于3年。

12、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中,掏土过程中,为防止楼房沉降偏向侧沉降量继续增加,沉降偏向侧掏土深度应小于沉降背向侧,以线性递增延长至沉降背向侧全宽深度。掏土孔深度控制在6.5~13.5m不等;掏土孔直径的选取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而定,在纠偏过程中若直径过大回倾量不易控制,直径过小会使工程量变大,施工费用增加,因此应在保证施工进度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施工成本。掏土纠偏孔径大小一般控制在50~200mm之间。

13、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中,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选取掏土孔距基础底板的距离,通常控制在200~600mm之间,根据现场施工环境的判断,防止基础底面钢筋的破坏,选取距楼房底板较远的位置,即500mm处;在沉降背向侧墙体外侧垂直开孔掏土,布置掏土孔位置时,偏差要小于30mm,垂直度的偏差应控制在1%以内。

14、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中,掏土孔设计前应在楼房基底处进行掏土坑设计,由于沉降背向侧地下车库不易开挖掏土坑,因此只能设置在沉降背向侧内,掏土坑面积为2×2m,深度为1.6米,间距4m~5m,且应避开内横墙;集水坑设计由于该工程楼房在长期雨水的侵蚀,地下水位较高,掏土过程中应进行集水坑设置。当地基基础出现污水难以处理时,可通过集水坑临时储存,水位上升到一定程度便可使用排水泵将坑内的水从室内排出到室外。通过现场勘查,集水坑面积设置为4m×4m,深度为5.6米。

15、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中,掏土过程中,应对沉降速率进行有效监测,一般在5~10mm/d范围内波动。如沉降量超过10mm/d,应该及时放慢掏土进度或停止施工,如沉降量超过15mm/d,应立即停止掏土施工,并对监测点进行监测观察,检验房屋墙体或结构是否出现裂缝,沉降速率下降到10mm/d时,再继续进行施工;回倾速率小于2mm/d,加密掏土孔或采取其他措施适当提高沉降速率。

16、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5中,对沉降量变化较小的孔位进行注水以较小地基土体的承载力,压力控制在0.1~0.2mpa之间,注水深度不能大于注浆孔深度,每次注水量控制在5~10l,且应时刻观测沉降量的变化;在沉降量较小的孔位适当增设掏土孔的数量,掏土过程中掏土孔会发生篑变,可将增加的掏土孔位设置在篑变的掏土孔之间。

17、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中,掏土施工前,对集水坑和排水泵做好防水措施,避免雨水进入地基土体;冬施时,为保证掏土过程中掏土层的温度,应在彩钢瓦的上层铺设草席。

18、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5中,在沉降量较大的孔附近设置石灰桩,以增加地基土体的承载能力。如沉降量较大时仍没有回倾的趋势,可适当增加掏土孔的数量,并做好沉降速率的调控。

19、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0、1、本发明中,进行纠偏的过程中,设置了地基湿度监测,包括土体湿度监测、基质吸力监测,感知降雨入渗过程中土体含水量、基质吸力的变化,确定地基湿度来源,考察地基土体固结程度,为地基沉降诱因分析提供数据依据,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在计算时,可以参考的数据更加全面详细,从而提高了后续纠偏过程中的精确性与高效性。

21、2、本发明中,对掏土孔的设计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计算,从而使得后续的注入水泥水玻璃浆液,对掏土孔洞进行加固的过程更加全面精确,尽量防止了后续出现倾斜的可能,从而提高了纠偏过程中的牢固性。



技术特征:

1.土地基建筑物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地基建筑物纠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地基建筑物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布设的传感器包括智能沉降仪、单点沉降计、光纤、湿度计、基质吸力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地基建筑物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智能沉降仪和单点沉降计要求精度小于0.1%fs,量程大于1000mm,寿命大于3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地基建筑物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掏土过程中,为防止楼房沉降偏向侧沉降量继续增加,沉降偏向侧掏土深度应小于沉降背向侧,以线性递增延长至沉降背向侧全宽深度;掏土孔深度控制在6.5~13.5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地基建筑物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选取掏土孔距基础底板的距离,控制在200~600mm之间,根据现场施工环境的判断,防止基础底面钢筋的破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地基建筑物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掏土孔设计前应在楼房基底处进行掏土坑设计,由于沉降背向侧地下车库不易开挖掏土坑,因此只能设置在沉降背向侧内,掏土坑面积为2×2m,深度为1.6米,间距4m~5m,且应避开内横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地基建筑物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掏土过程中,应对沉降速率进行有效监测,一般在5~10mm/d范围内波动;如沉降量超过10mm/d,及时放慢掏土进度或停止施工,如沉降量超过15mm/d,应立即停止掏土施工,并对监测点进行监测观察,检验房屋墙体或结构是否出现裂缝。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地基建筑物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对沉降量变化较小的孔位进行注水以较小地基土体的承载力,压力控制在0.1~0.2mpa之间,注水深度不能大于注浆孔深度,每次注水量控制在5~10l,且应时刻观测沉降量的变化。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地基建筑物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掏土施工前,对集水坑和排水泵做好防水措施,避免雨水进入地基土体;冬施时,为保证掏土过程中掏土层的温度,应在彩钢瓦的上层铺设草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地基建筑物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在沉降量较大的孔附近设置石灰桩,以增加地基土体的承载能力;当沉降量较大时仍没有回倾的趋势,增加掏土孔的数量,并做好沉降速率的调控。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土地基建筑物纠偏方法。本发明中,进行纠偏的过程中,设置了地基湿度监测,包括土体湿度监测、基质吸力监测,感知降雨入渗过程中土体含水量、基质吸力的变化,确定地基湿度来源,考察地基土体固结程度,为地基沉降诱因分析提供数据依据,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在计算时,可以参考的数据更加全面详细,从而提高了后续纠偏过程中的精确性与高效性。对掏土孔的设计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计算,从而使得后续的注入水泥水玻璃浆液,对掏土孔洞进行加固的过程更加全面精确,尽量防止了后续出现倾斜的可能,从而提高了纠偏过程中的牢固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嘉荧,宋立兴,郑铁鑫,金丽丽,陈军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龙德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