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管用闸门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98683发布日期:2023-10-21 23:47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水管用闸门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排水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排水管用闸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的污水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部分地区由于排水系统不完善,导致排水系统混接现象严重。为了减少污水直排对环境的影响,城市排水管网需要进行更新完善。在排水管网改造或新建过程中,闸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由于城市内不同片区的发展存在差异,部分排水管道位于待开发的荒郊野外,根据运行调度的需要,一些排水管道安装有闸门。但是由于市政供电线路难以接入,只能依靠运维人员现场手动操作闸门。地理位置偏远及交通不便的排水管道,运维人员到现场操作闸门的过程较为不便。若遇到夜晚或恶劣天气的影响,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水管用闸门控制系统,根据上述排水管用闸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远程控制排水管用闸门的开启或关闭,解决了人工操作存在不便和安全隐患等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排水管用闸门控制系统,包括排水管、闸门、动力机构和控制器;所述排水管从所述检查井的一侧穿入,所述排水管在所述检查井上的穿入端断开;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闸门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闸门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以堵塞排水管或打开排水管;所述控制器用于接受远程控制信号,其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用于向所述动力机构发送命令,使所述动力机构执行所述闸门堵塞或打开所述排水管的动作。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启闭机。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启闭机与所述闸门通过丝杆装配,所述丝杆位于所述检查井内并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所述启闭机通过所述丝杆驱动所述闸门移动。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限位机构,用于对所述闸门进行限位。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机构为设置在所述检查井内壁上的两条滑槽,所述两条滑槽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闸门沿所述两条滑槽上下移动。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滑槽的设置位置与所述排水管靠近所述检查井内部的一侧匹配,使所述闸门下降至设定位置时可以堵塞所述排水管。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以向所述动力机构供能。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储能装置包括蓄电池和与所述蓄电池连接的太阳能光伏板。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箱。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液位测量机构,其用于向所述控制器输出所述检查井中的水位。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1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排水管用闸门控制系统,包括排水管、闸门、动力机构和控制器。能够实现远程遥控控制闸门的开启和关闭,有效降低了当排水管在野外时运维人员手动操作闸门的难度和避免了安全隐患。



技术特征:

1.一种排水管用闸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管、闸门、动力机构和控制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启闭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启闭机与所述闸门通过丝杆装配,所述丝杆位于所述检查井内并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所述启闭机通过所述丝杆驱动所述闸门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机构,用于对所述闸门进行限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为设置在所述检查井内壁上的两条滑槽,所述两条滑槽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闸门沿所述两条滑槽上下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设置位置与所述排水管靠近所述检查井内部的一侧匹配,使所述闸门下降至设定位置时可以堵塞所述排水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以向所述动力机构供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包括蓄电池和与所述蓄电池连接的太阳能光伏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箱。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位测量机构,其用于向所述控制器输出所述检查井中的水位。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排水管用闸门控制系统,包括排水管、闸门、动力机构和控制器;所述排水管从所述检查井的一侧穿入,所述排水管在所述检查井上的穿入端断开;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闸门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闸门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以堵塞排水管或打开排水管;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用于向所述动力机构发送命令,使所述动力机构执行所述闸门堵塞或打开所述排水管的动作。本申请的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远程遥控控制闸门的开启和关闭,有效降低了当排水管在野外时运维人员手动操作闸门的难度和避免了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万风,黄松,胡琪勇,李思洁,何媛,汪冰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