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护坡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354769发布日期:2023-12-14 02:57阅读:22来源:国知局
生态护坡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护坡施工,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态护坡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植生混凝土护坡技术,包含生态护坡构建技术以及绿地建植,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边坡进行平整处理后,采用植生混凝土浇筑,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

2、目前,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迅速发展,在资源开发和环境治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存在问题也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护坡环境不利于植物生长,混凝土碱度较高,需要额外采取降碱措施,降碱措施费用高、降碱消耗时间长,植物种植时间延后,大大增加成本、影响工期进度;2、混凝土强度达不到固土要求,容易被冲刷损坏,固土作用不能充分发挥;3、混凝土孔隙率满足不了要求,植物根系无法穿透至底层固土;4、没有充分利用边坡土壤以及卵石进行改进与种植;5、施工工艺未考虑到位,如植生混凝土为快干混凝土,未提前将底部土润湿,导致混凝土浇筑上去水灰比发生变化,影响后续性能;如植生混凝土下部土未做营养化处理,无法为植物根系持续提供营养,且未进行压实,影响边坡稳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生态护坡施工方法,能够完成边坡调整、低碱度透水植生混凝土的制备及摊铺、种植土的制备及铺设、草籽的种植及养护,且充分利用卵石、坡土,大幅节省成本,适用于各种河海岸滩。

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包括:

3、步骤1:利用除草剂灭除坡面的杂草确保坡面清洁,清除石头、树根及其他杂物将坡面泥土翻松,将翻松的边坡泥土与营养土按照比例2:1~3:1混合,确保坡面有足够的营养和适宜的土壤结构,对混合土壤进行适度的压实使坡面平整;

4、步骤2:将边坡按照2~4m的长度方向分割成长方形块,在边坡顶部、底部和分隔处安装钢筋混凝土框格梁,以提供结构支撑;

5、步骤3:将卵石、低碱度硫铝酸水泥、水、聚羧酸减水剂、高温淀粉酶、10mm聚丙烯短纤维、硼酸、10万粘度纤维素醚、可分散乳胶粉加入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搅拌,制得植生混凝土,将制得的植生混凝土摊铺在已经经过润湿的坡面土壤上,摊铺均匀后对植生混凝土进行压实;

6、步骤4:将土壤加水调制成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种植基质,将种植基质灌注到混凝土孔隙中,再将种植土覆盖在植生混凝土表面并进行压实;

7、步骤5:均匀撒播草籽在种植土上,再覆盖2~3cm左右的种植土,定期对种植土洒水进行草籽催生。

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生态护坡施工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对坡面土壤进行改良和压实、护坡植生混凝土的配制及浇筑、种植基质铺设、草籽播撒及养护,最后形成一套生态护坡构建技术及草坪建植方法。首先对边坡泥土进行杀菌、改良、保水,形成适合种植的土壤,并进行压实、润湿;其次利用卵石、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乳胶粉、短纤维、淀粉酶、纤维素醚、减水剂、硼酸制备低碱度的植生混凝土并进行铺设、保湿养护;再将改良后的土壤加水配制成具有一定流动度的种植基质灌入植生混凝土孔隙中,并在植生混凝土表面形成5cm的厚度,最后进行适合边坡的种子播撒种植、覆土、浇水养护。通过生态护坡的构建技术,利用植生混凝土覆盖土层确保边坡稳固,同时合适的孔隙率及碱度适合植物根系生长需求;通过绿地建植方法,保证种子能在合适的孔隙和环境中生长,且根系穿透深入至边坡土中,最终达到护坡固土、绿化环境的目的。

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步骤1中,将坡面泥土翻松后,将除草剂和杀虫剂混合到边坡泥土中,确保对杂草和虫害的控制。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步骤3中,压实后的植生混凝土厚度为10~15cm,且低于钢筋混凝土框格梁5cm。

1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步骤3中,对植生混凝土压实后,进行覆盖养护并浇水保持湿润,确保植生混凝土达到7天以上的龄期。

1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步骤4中,植生混凝土表面的种植土经过压实后,厚度达到5cm。

1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步骤1中,营养土的全氮含量为0.6g/l,磷酐含量为0.27g/l,氧化钾含量为0.36g/l,且营养土含>0.2g/l的螯合态微量元素。

1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步骤2中,使用钢筋混凝土框格梁将整块边坡分成若干小块边坡,钢筋混凝土框格梁横截面宽度为10~20cm、埋深为15~25cm,所浇筑的混凝土为普通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30。

1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步骤3中,植生混凝土的组成成分为:粒径10mm~40mm的河卵石70~80%、低碱度硫铝酸水泥15~20%、水4~6%、聚羧酸减水剂0.05~0.1%、高温淀粉酶0.003~0.01%、10mm聚丙烯短纤维0.01~0.04%、硼酸0.005~0.01%、10万粘度纤维素醚0.006~0.015%和可分散乳胶粉0.2~0.5%。

1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采用低碱度硫铝酸水泥的强度为42.5mpa,ph≤10.5。

1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聚羧酸减水剂的减水率≥25%。

18、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将坡面泥土翻松后,将除草剂和杀虫剂混合到边坡泥土中,确保对杂草和虫害的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压实后的植生混凝土厚度为10~15cm,且低于钢筋混凝土框格梁5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对植生混凝土压实后,进行覆盖养护并浇水保持湿润,确保植生混凝土达到7天以上的龄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植生混凝土表面的种植土经过压实后,厚度达到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营养土的全氮含量为0.6g/l,磷酐含量为0.27g/l,氧化钾含量为0.36g/l,且营养土含>0.2g/l的螯合态微量元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使用钢筋混凝土框格梁将整块边坡分成若干小块边坡,钢筋混凝土框格梁横截面宽度为10~20cm、埋深为15~25cm,所浇筑的混凝土为普通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植生混凝土的组成成分为:粒径10mm~40mm的河卵石70~80%、低碱度硫铝酸水泥15~20%、水4~6%、聚羧酸减水剂0.05~0.1%、高温淀粉酶0.003~0.01%、10mm聚丙烯短纤维0.01~0.04%、硼酸0.005~0.01%、10万粘度纤维素醚0.006~0.015%和可分散乳胶粉0.2~0.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低碱度硫铝酸水泥的强度为42.5mpa,ph≤10.5。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聚羧酸减水剂的减水率≥25%。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属于护坡施工技术领域,本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包括:对边坡泥土进行杀菌、改良、保水,形成适合种植的土壤,并进行压实、润湿;其次利用卵石、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乳胶粉、短纤维、淀粉酶、纤维素醚、减水剂、硼酸制备低碱度的植生混凝土并进行铺设、保湿养护;再将改良后的土壤加水配制成具有一定流动度的种植基质灌入植生混凝土孔隙中,并在植生混凝土表面形成5cm的厚度,最后进行适合边坡的种子播撒种植、浇水养护。通过绿地建植方法,保证种子能在合适的孔隙和环境中生长,且根系穿透深入至边坡土中,最终达到护坡固土、绿化环境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许艳平,范志宏,杨海成,高永斌,丁平祥,李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