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324426发布日期:2023-12-09 09:15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溶洞处理,具体涉及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溶洞对桩基础的受力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而且钻孔灌注桩在成孔过程中,遇到溶洞或裂隙发育的位置时,发生漏浆会导致孔内外水压平衡破坏,从而引发塌孔、扩孔、埋钻,严重的会导致地面下沉、桩机倾覆,威胁施工人员安全,延误工期。溶洞处理施工技术是溶洞桩基施工的难点,而串珠状溶洞的处理更困难。为了解决串珠状溶洞位置桩基施工的弊端,提出了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以解决串珠状溶洞难以处理的问题。

2、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

3、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包括内护筒组件和外护筒组件,外护筒组件由多个外护筒单元依次连接组成,外护筒单元的直径由上至下依次减小,相邻的外护筒单元之间彼此搭接;内护筒组件套设在外护筒组件内部,内护筒组件内灌浆形成桩基础。

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内护筒组件和外护筒组件之间灌浆形成加固桩。

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相邻外护筒单元的搭接处通过横向钢筋连接。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相邻外护筒单元的搭接处设有上下两层横向钢筋。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上下两层横向钢筋之间设有交叉钢筋。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个外护筒单元之间的搭接长度取上方外护筒单元的直径。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内护筒组件由多个内护筒单元依次连接组成。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内护筒单元之间通过卡榫销方式连接。

11、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a、用冲锤锤打覆盖层,冲击到达第一中风化层后,放置第一个外护筒单元,该外护筒单元落至第一中风化层处;

13、b、冲锤穿过第一个外护筒单元进行冲击作业,直至贯穿第一中风化层;

14、c、冲锤穿透第一中风化层和第一层溶洞,然后将第二个外护筒单元放入第一个外护筒单元内,并使第二个外护筒单元落至第二中风化层处;

15、d、 按照步骤b和c的方法继续向下施工,依次连接下方的各外护筒单元,直至最后一个外护筒单元施工到持力层,多个外护筒单元构成外护筒组件;

16、e、将内护筒组件置于外护筒组件内,利用钻机的钻进压力和钻杆、钻头的重量,使内护筒组件随钻头的钻进而下沉,直至到达稳定基岩层的顶部;

17、f、在内护筒组件内放置钢筋笼,向内护筒组件内底部回填砂和碎石,上部灌注混凝土,形成桩基础;

18、g、向内护筒组件和外护筒组件之间区域底部回填砂和碎石,上部灌注混凝土,形成加固桩。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桩基施工的安全性和提升桩基施工质量,减少灌浆量,提高成孔质量,节省施工成本,有效解决了岩溶地区桩基础施工易发生塌孔、漏浆等施工难题。相较于传统的全跟进式钢护筒施工的方法,本发明减少机械投入,缩短建设工期,外护筒单元可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技术特征:

1.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护筒组件(2)和外护筒组件(1),所述外护筒组件(1)由多个外护筒单元(101)依次连接组成,外护筒单元(101)的直径由上至下依次减小,相邻的外护筒单元(101)之间彼此搭接;所述内护筒组件(2)套设在外护筒组件(1)内部,内护筒组件(2)内灌浆形成桩基础(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内护筒组件(2)和外护筒组件(1)之间灌浆形成加固桩(1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外护筒单元(101)的搭接处通过横向钢筋(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外护筒单元(101)的搭接处设有上下两层横向钢筋(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上下两层横向钢筋(10)之间设有交叉钢筋(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外护筒单元(101)之间的搭接长度取上方外护筒单元(101)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内护筒组件(2)由多个内护筒单元(201)依次连接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内护筒单元(201)之间通过卡榫销方式连接。

9.一种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溶洞处理技术领域,解决了串珠状溶洞难以处理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内护筒组件和外护筒组件,外护筒组件由多个外护筒单元依次连接组成,外护筒单元的直径由上至下依次减小;内护筒组件套设在外护筒组件内部,内护筒组件内灌浆形成桩基础。本发明方法:施工外护筒组件;施工内护筒组件;向内护筒组件内底部回填砂和碎石,上部灌注混凝土,形成桩基础;向内护筒组件和外护筒组件之间区域底部回填砂和碎石,上部灌注混凝土,形成加固桩。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桩基施工的安全性和提升桩基施工质量,减少灌浆量,提高成孔质量,节省施工成本,解决了岩溶地区桩基础施工易发生塌孔、漏浆等施工难题。

技术研发人员:黑晓丹,张勤生,孙海峰,朱权秀,杜刚,胡隆德,王多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