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地墙内衬墙接缝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182246发布日期:2024-03-01 12:41阅读:13来源:国知局
T型地墙内衬墙接缝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t型地墙内衬墙接缝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在地下连续墙施工完后,由于土方开挖后清理不彻底会形成凹凸不平的墙面,这时会再在连续墙内另砌一堵砖墙或者钢筋混凝土墙,由于在地下连续墙内侧,故称为“内衬墙”。

2、传统t型地墙内衬墙接缝施工方法中,为了便于止水钢板的预留施工,通常内衬墙与中隔墙间会留有一定距离(接缝),然而这种空隙(接缝)会受到地下水压力及其他因素影响,在地下水较为丰富的区域容易在地下连续墙和内衬墙之间形成渗水路径,导致地下连续墙内衬墙间接缝的漏水问题。

3、同时,前期施工基坑内衬墙和后期相邻施工基坑内衬墙均与中隔墙表面留有较大接缝,这不仅大大增加了施工安全隐患同时也造成结构受力的不合理。因此地墙中内衬墙的传力方式和传力途径的简洁清晰性就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型地墙内衬墙接缝施工方法。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t型地墙内衬墙接缝施工方法,包括:

3、在围护t型地墙和与所述围护t型地墙垂直连接的中隔墙施工完成后,开挖位于所述中隔墙的一侧的前期施工基坑至设计底面标高,其中,所述靠近所述中隔墙的一侧的围护t型地墙内设置有第一拉筋;

4、在前期施工基坑内的待施工的前期施工基坑内衬墙的位置设置第二拉筋;

5、在所述前期开挖到底基坑完成后,逐个找出预留在围护t型地墙内的第一拉筋,并将第一拉筋与待施工的前期施工基坑内衬墙的第二拉筋连接;

6、之后绑扎待施工的前期施工基坑内衬墙内的钢筋,并在待施工的前期施工基坑内衬墙内预埋前期内衬墙t型止水钢板;

7、随后在围护t型地墙上浇筑所述前期施工基坑内衬墙的混凝土,形成叠合墙体系;

8、待所述前期开挖到底基坑回筑完成后,再开挖位于所述中隔墙的另一侧的后期施工基坑至设计底面标高,其中,所述靠近所述中隔墙的另一侧的围护t型地墙内设置有第三拉筋;

9、在前期施工基坑内的待施工的后期施工基坑内衬墙的位置设置第四拉筋;

10、在所述后期开挖到底基坑完成后,逐个找出预留在围护t型地墙内的第三拉筋,并将第三拉筋与待施工的后期施工基坑内衬墙的第四拉筋连接;

11、之后绑扎带施工的后期施工基坑内衬墙的钢筋,并在待施工的后期施工基坑内衬墙内预埋后期期内衬墙t型止水钢板;

12、随后在围护t型地墙上浇筑所述后期施工基坑内衬墙的混凝土,形成叠合墙体系;

13、待后期相邻开挖到底基坑回筑完成后,拆除中隔墙;

14、中隔墙拆除至内衬墙嵌入段底面并凿除内衬墙嵌入段部分混凝土,在前期t型止水钢板上焊接第三半幅止水钢板;

15、在后期t型止水钢板上焊接第四半幅止水钢板;

16、设置的待施工内衬墙嵌入段的钢筋,将内衬墙嵌入段的钢筋分别与两侧的前期施工基坑内衬墙的钢筋和后期施工基坑内衬墙的钢筋进行连接,然后单面支模后,进行内衬墙嵌入段的混凝土浇筑。

17、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前期t型止水钢板包括:

18、第一端头封板和第一半幅止水钢板,其中,所述第一端头封板与第一半幅止水钢板正交垂直布置且通长满焊连接。

19、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在前期t型止水钢板上焊接第三半幅止水钢板,包括:

20、在第一端头封板上通长满焊一个第三半幅止水钢板。

21、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第三半幅止水钢板与第一半幅止水钢板之间存在水平错位差。

22、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后埋t型止水钢板,包括:第二端头封板和第二半幅止水钢板,其中,另一个端头封板与第二半幅止水钢板正交垂直布置且通长满焊连接。

23、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在前期t型止水钢板上焊接第四半幅止水钢板,包括:

24、在第二端头封板上通长满焊一个第四半幅止水钢板。

25、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第四半幅止水钢板与第二半幅止水钢板之间存在水平错位差。

26、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随后在围护t型地墙上浇筑所述后期施工基坑内衬墙的混凝土,形成叠合墙体系之后,包括:

27、浇筑完成后的前期施工基坑内衬墙的一端和后期相邻施工基坑内衬墙的一端分别顶在中隔墙底部的待浇筑的内衬墙嵌入段位置的两侧,中间无空隙(接缝。

28、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待后期相邻开挖到底基坑回筑完成后,拆除中隔墙之后,还包括:

29、将中隔墙拆除至底部的待浇筑的内衬墙嵌入段的底面。

30、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进行内衬墙嵌入段的混凝土浇筑中,

31、内衬墙嵌入段的混凝土材料,采用比两侧的前期施工基坑内衬墙的钢筋和后期施工基坑内衬墙的提高一级标号的微膨胀混凝土。

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3、1、本发明通过在内衬墙浇筑成型后,与中隔墙和地下连续墙连为一体,使内衬墙与地下连续墙和中隔墙的叠合面积增大,使内衬墙与地下连续墙和中隔墙的连接处更加紧密、稳定、可靠。并且整体受力和变形协调能力大大增强,叠合面凹凸不平互相咬合,防水路径加长,渗水难度加大。因此,本发明方便施工、结构稳定、可靠性高、质量较好。

34、2、不同于传统的施工方法,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止水钢板预留空间受限且施工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通过拆除中隔墙再后期联通接缝位置浇筑内衬墙嵌入段。本发明通过前期在内衬墙预埋t型止水钢板并在中隔墙拆除过程中(未有接缝),凿除内衬墙嵌入段部分混凝土,中隔墙拆除后,补焊半幅止水钢板,并且补焊半幅止水钢板位置可适当微调,有效避免了地下不稳定因素对结构产生变形的影响,同时有效增强了控制基坑底部的变形的能力和后期联通时的防水抗渗能力;并省去了很多临时性的施工安全措施,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对大多数深基坑施工具有较好的绿色、环保及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t型地墙内衬墙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t型地墙内衬墙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期t型止水钢板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t型地墙内衬墙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前期t型止水钢板上焊接第三半幅止水钢板,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t型地墙内衬墙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半幅止水钢板与第一半幅止水钢板之间存在水平错位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t型地墙内衬墙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埋t型止水钢板,包括:第二端头封板和第二半幅止水钢板,其中,另一个端头封板与第二半幅止水钢板正交垂直布置且通长满焊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t型地墙内衬墙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前期t型止水钢板上焊接第四半幅止水钢板,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t型地墙内衬墙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半幅止水钢板与第二半幅止水钢板之间存在水平错位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t型地墙内衬墙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随后在围护t型地墙上浇筑所述后期施工基坑内衬墙的混凝土,形成叠合墙体系之后,包括: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t型地墙内衬墙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待后期相邻开挖到底基坑回筑完成后,拆除中隔墙之后,还包括: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t型地墙内衬墙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内衬墙嵌入段的混凝土浇筑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T型地墙内衬墙接缝施工方法,通过在内衬墙浇筑成型后,与中隔墙和地下连续墙连为一体,使内衬墙与地下连续墙和中隔墙的叠合面积增大,使内衬墙与地下连续墙和中隔墙的连接处更加紧密、稳定、可靠。并且整体受力和变形协调能力大大增强,叠合面凹凸不平互相咬合,防水路径加长,渗水难度加大。因此,本发明方便施工、结构稳定、可靠性高、质量较好。

技术研发人员:徐权威,梅英宝,谢小林,翟杰群,陈竹晨,朱鹏涛,范天宇,李炎地,贾坚,杨科,简立,张羽,梁昊庆,方银钢,宋炜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