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坡体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及修复方法

文档序号:36492281发布日期:2023-12-27 00:48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坡体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及修复方法

本发明涉及边坡防护,特别是涉及一种滑坡体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及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规模公路、水电、市政以及采矿工程等的建设,使得山体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形成了大量裸露滑坡体,这些滑坡体边坡极不稳定,如不进行合理整治和生态修复,将会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

2、目前对边坡进行生态修复主要有两类方法:一类是单纯利用植物对边坡进行防护绿化,如植物篱笆、植物桩、植树、栽草皮等;另一类是采用植物和护坡建筑物或土工材料配合对边坡进行防护和绿化,如绿化墙、框格绿化法、植生带绿化法、土工网绿化法等。但是这些绿化方法对坡度、土质、施工及灌溉条件等都有特定的要求,无法直接应用于滑坡体边坡的生态修复;特别是在降水量充足或者极端降雨事件频发的地区,当多余的水分不能及时从滑坡体内排出,还会严重影响边坡修复系统的稳定,诱发次生灾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滑坡体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及修复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3、本发明提供一种滑坡体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在滑坡体边坡上的金属网、水管网以及生态修复层,所述水管网的底端贯穿边坡坡底,所述生态修复层包括多个第一固定筒以及多个第二固定筒,所述第二固定筒穿设在多个所述第一固定筒之间,所述第一固定筒、所述第二固定筒均与所述水管网连通,所述第一固定筒内种植有草本类植物,所述第二固定筒内种植有灌木类植物,相邻两所述第一固定筒之间通过锚杆组件连接,所述锚杆组件穿入滑坡体内。

4、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筒与所述第二固定筒均设置为正六边形的筒体,所述第一固定筒与所述第二固定筒内均填充有填充土,所述灌木类植物以及所述草本类植物均种植在所述填充土内。

5、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筒与所述第二固定筒的底端六角处均固接有渗透管以及渗水棒,所述渗透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渗水孔,所述渗水棒穿设在所述渗透管内,所述渗水棒的底端穿入所述水管网内。

6、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筒的三个互不相邻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沿所述第一固定筒的长度方向设置,相邻两所述第一固定筒上的所述弧形槽开口相对设置,所述弧形槽的顶端连通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开设在所述第一固定筒的顶端,所述固定槽贯穿所述第一固定筒的侧壁。

7、优选的,所述锚杆组件包括锚固筒,所述锚固筒与所述弧形槽相适配,所述锚固筒的顶端固接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固定槽相适配,所述锚固筒内设置有固定组件以及固定驱动组件,所述固定驱动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传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挂钩,两所述挂钩均固接在所述锚固筒的顶端,两所述挂钩沿所述锚固筒的轴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挂钩与所述固定槽相适配。

9、优选的,所述锚固筒上开设有沉头孔,所述沉头孔沿所述锚固筒的长度方向开设,所述固定驱动组件包括竖直滑动连接在所述沉头孔小端的滑杆,所述滑杆的顶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螺帽位于所述沉头孔的大端,所述螺栓的螺帽直径大于所述沉头孔的小端直径,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滑杆传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锚固筒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槽,所述通槽,所述通槽两侧壁之间固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位于所述通槽的中间处;

11、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张紧片,所述张紧片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张紧片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固定轴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内,所述张紧片的底端铰接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固接在所述滑杆的外侧壁上。

12、一种基于所述的滑坡体边坡生态修复结构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步骤1、整平:将滑坡体边坡整理平整;

14、步骤2、铺设:依次铺设金属网、水管网、第一固定筒和第二固定筒;

15、步骤3、锚固:通过锚杆组件固定第一固定筒和第二固定筒;

16、步骤4:种植:向第一固定筒内种植草本类植物,向所述第二固定筒内种植灌木类植物。

17、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18、本发明在应用时,首先将滑坡体边坡整平,然后在边坡上依次铺设金属网、水管网以及生态修复层,当遇到大雨时,雨水通过水管网流出,减少雨水对滑坡体边坡的侵蚀,同时第一固定筒、第二固定筒均与水管网连通,使得雨水会有部分被灌木类植物以及草本类植物吸收,促进植物生长,固土护坡效果更好。



技术特征:

1.一种滑坡体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在滑坡体边坡上的金属网(1)、水管网(2)以及生态修复层,所述水管网(2)的底端贯穿边坡坡底,所述生态修复层包括多个第一固定筒(6)以及多个第二固定筒(9),所述第二固定筒(9)穿设在多个所述第一固定筒(6)之间,所述第一固定筒(6)、所述第二固定筒(9)均与所述水管网(2)连通,所述第一固定筒(6)内种植有草本类植物(8),所述第二固定筒(9)内种植有灌木类植物(5),相邻两所述第一固定筒(6)之间通过锚杆组件(10)连接,所述锚杆组件(10)穿入滑坡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坡体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筒(6)与所述第二固定筒(9)均设置为正六边形的筒体,所述第一固定筒(6)与所述第二固定筒(9)内均填充有填充土(3),所述灌木类植物(5)以及所述草本类植物(8)均种植在所述填充土(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坡体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筒(6)与所述第二固定筒(9)的底端六角处均固接有渗透管(603)以及渗水棒(605),所述渗透管(603)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渗水孔(604),所述渗水棒(605)穿设在所述渗透管(603)内,所述渗水棒(605)的底端穿入所述水管网(2)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坡体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筒(6)的三个互不相邻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弧形槽(601),所述弧形槽(601)沿所述第一固定筒(6)的长度方向设置,相邻两所述第一固定筒(6)上的所述弧形槽(601)开口相对设置,所述弧形槽(601)的顶端连通有固定槽(602),所述固定槽(602)开设在所述第一固定筒(6)的顶端,所述固定槽(602)贯穿所述第一固定筒(6)的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滑坡体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组件(10)包括锚固筒(1001),所述锚固筒(1001)与所述弧形槽(601)相适配,所述锚固筒(1001)的顶端固接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固定槽(602)相适配,所述锚固筒(1001)内设置有固定组件以及固定驱动组件,所述固定驱动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滑坡体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挂钩(1002),两所述挂钩(1002)均固接在所述锚固筒(1001)的顶端,两所述挂钩(1002)沿所述锚固筒(1001)的轴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挂钩(1002)与所述固定槽(602)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滑坡体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筒(1001)上开设有沉头孔,所述沉头孔沿所述锚固筒(1001)的长度方向开设,所述固定驱动组件包括竖直滑动连接在所述沉头孔小端的滑杆(1006),所述滑杆(1006)的顶端开设有螺纹孔(1004),所述螺纹孔(1004)内螺纹连接有螺栓(1003),所述螺栓(1003)的螺帽位于所述沉头孔的大端,所述螺栓(1003)的螺帽直径大于所述沉头孔的小端直径,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滑杆(1006)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滑坡体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筒(100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槽(1005),所述通槽(1005),所述通槽(1005)两侧壁之间固接有固定轴(1009),所述固定轴(1009)位于所述通槽(1005)的中间处;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滑坡体边坡生态修复结构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滑坡体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包括:依次铺设在滑坡体边坡上的金属网、水管网以及生态修复层,水管网的底端贯穿边坡坡底,生态修复层包括多个第一固定筒以及多个第二固定筒,第一固定筒、第二固定筒均与水管网连通,第一固定筒内种植有草本类植物,第二固定筒内种植有灌木类植物,相邻两第一固定筒之间通过锚杆组件连接。本发明在应用时,首先将滑坡体边坡整平,然后在边坡上依次铺设金属网、水管网以及生态修复层,当遇到大雨时,雨水通过水管网流出,减少雨水对滑坡体边坡的侵蚀,同时第一固定筒、第二固定筒均与水管网连通,使得雨水会有部分被灌木类植物以及草本类植物吸收,促进植物生长,固土护坡效果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安亚鹏,唐家凯,刘兴荣,刘迪,陈豫津,贾雪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