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溶区域钻孔灌注桩成桩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726493发布日期:2024-01-16 12:33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岩溶区域钻孔灌注桩成桩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溶区域钻孔灌注桩成桩施工方法,适用于桩基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1、岩溶,又称喀斯特,是一种特殊的地质现象,是指在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石膏等)中,经过长时间的溶蚀、侵蚀、沉积等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的地貌形态和水文特征。在岩溶区域进行钻孔灌注桩成桩施工,可能会遇到溶洞、暗河、地下水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施工质量和安全造成影响。

2、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在建设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桩体施工技术,其通过机械或人工挖掘等方法在土中形成一定直径和深度的桩孔,然后在孔中放置钢筋笼并灌注混凝土,形成具有承载能力的桩体。在岩溶区域进行钻孔灌注桩成桩施工,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相对于普通地质条件下的施工,具有更高的难度和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岩溶区域钻孔灌注桩成桩施工方法,适用于建筑工程领域,具有较强的安全性,以及广泛的适用性

2、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3、s101,场地平整与定位:所述场地平整与定位,包括对场地进行平整,并确定好桩的桩位中心位置;

4、s102,埋设外钢护筒:所述埋设外钢护筒,包括根据确定好的桩位中心,先在桩位中心四周施放护桩,其次再进行埋设外钢护筒,所述埋设外钢护筒轴线应对准桩位中心,所述外钢护筒壁厚不小于8毫米,所述外钢护筒直径需大于灌注桩直径30公分,所述外钢护筒的长度不得少于2.3米;

5、s103,冲孔至溶洞顶:所述冲孔至溶洞顶部,包括采用钻孔设备进行冲孔作业,直到外钢护筒达到溶洞顶部,所述冲孔过程中,使用片石和粘土材料回填空洞,所述冲孔过程中,在外钢护筒上布置有倾斜传感器,所述倾斜传感器以一定时间间隔测量外钢护筒的倾斜值,获得倾斜值测量数据l;

6、所述冲孔至溶洞顶部,还包括一种外钢护筒的倾斜预警方法,所述倾斜预警方法包括设定外钢护筒倾斜值预警标准,所述倾斜预警方法包括倾斜值测量数据l基于循环神经网络建立倾斜测量数据预测模型m,并根据预测模型m获取倾斜测量数据的预测值l’,根据预测值l’与预警标准进行比较,达到预警的目的,所述倾斜测量数据预测模型m的构建步骤为:

7、a)获得倾斜值测量数据l,

8、b)对倾斜值测量数据l进行异常值检测,以及异常值和缺失值的插补,

9、c)采用最大最小值法对倾斜测量数据l进行归一化处理,

10、d)确定输入特征为6个连续时间间隔的倾斜值数据,输出特征为该6个连续时间间隔的倾斜值数据的下一个时间间隔倾斜数据,根据此方法构建训练集,

11、e)构建循环神经网络对训练集数据进行训练,所述循环神经网络设置参数为隐藏层大小为128,输入序列长度为6,输出序列长度为1,层数为3,学习率为0.001,批处理大小为32,

12、f)采用均方误差对模型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优化参数最终获得优化后的模型,所述优化后的模型即为预测模型m;

13、s104,溶洞顶部处理:所述溶洞顶部处理,包括对溶洞顶部进行处理,所述处理采用的方法为修补或加固,所述修补为对于有潜在破损或裂缝的溶洞顶部,使用适当的材料填充和修复溶洞破损部分,所述加固为溶洞顶部存在较大的空腔或不稳定区域,需要通过注浆、喷涂混凝土的方式进行加固处理;

14、s105,下放内钢护筒:所述下放内钢护筒,包括在溶洞顶部处理完毕后,将内钢护筒下放至预定的深度,与外钢护筒连接;

15、s106,正常成孔至桩底标高:所述正常成孔至桩底标高,包括继续进行钻孔操作,直到达到设计要求的桩底标高;

16、s107,进行钻孔灌注桩作业:所述进行钻孔灌注桩作业,包括在完成成孔后进行清孔、安装钢筋笼和灌桩,最终完成钻孔灌注桩作业。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外钢护筒部分安装有倾斜监测装置,并基于该装置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以保证外钢护筒的稳定性,进一步保证了整个施工工法的安全性和高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岩溶区域钻孔灌注桩成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岩溶区域钻孔灌注桩成桩施工方法,适用于桩基工程领域。包括场地平整与定位、埋设外钢护筒、冲孔至溶洞顶、溶洞顶部处理、下放内钢护筒、正常成孔至桩底标高和进行钻孔灌注桩作业;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岩溶区域钻孔灌注桩成桩施工方法,适用于建筑工程领域,具有较强的安全性,以及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守臻,龚景森,陈小瑜,张国栋,邱万钦,梁建忠,吴廷瑞,张裕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