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井圈及周围加固的内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723929发布日期:2024-01-16 12:29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井圈及周围加固的内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基建工程,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井圈及周围加固的内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迅猛发展,尤其是城市道路和市政管网的建设。而作为市政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检查井的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检查井的存在,大大降低了道路结构的整体性。

2、在市政道路中,检查井井周脱落、沉陷,井盖下沉、偏移、错位等质量问题频发。传统的检查井口部施工做法是提前预制钢筋混凝土井圈,再在井圈上安装检查井井盖,然后周边浇筑混凝土。

3、该施工方法存在如下缺点:

4、1、井圈与周围不形成整体,容易产生地坪裂缝,造成质量问题,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年限、影响了行车安全;

5、2、预制井圈的浇筑厚度、大小存在偏差,安装时的工艺繁琐,且难以调整到设计标高,在面对设计的道路横、纵向放坡时,无法与现场实际进行更好的结合,井盖安装与放坡道路无法较好的顺接,易造成跳车现象;

6、3、井圈周边浇筑的混凝土不易灌入和灌满,易造成井盖松动,安装质量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井圈及周围加固的内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井圈与周围不形成整体,容易产生地坪裂缝,造成质量问题,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年限、影响了行车安全,预制井圈的浇筑厚度、大小存在偏差,安装时的工艺繁琐,且难以调整到设计标高,在面对设计的道路横、纵向放坡时,无法与现场实际进行更好的结合,井盖安装与放坡道路无法较好的顺接,易造成跳车现象,以及井圈周边浇筑的混凝土不易灌入和灌满,易造成井盖松动,安装质量难以保证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井圈及周围加固的内模结构,包括:

4、内模主体,采用一端开口的环形结构;

5、第一“l”型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内模主体连接,位于所述开口的一侧;

6、第二“l”型件,包括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内模主体连接,位于所述开口的另一侧;

7、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和固定件,其中,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上,用于固定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的连接。

8、优选地,所述内模主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内模主体的展开长度大于井圈的周长,所述内模主体的宽度大于所述井圈的高度。

9、优选地,所述第一“l”型件、所述第二“l”型件的长度设置为与所述内模主体的宽度相同。

10、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至少设置两组,至少两组所述连接组件在所述内模主体的高度方向上均匀分布。

11、优选地,所述连接件采用螺栓,所述固定件采用与所述螺栓配合连接的螺母,其中:

12、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上分别设置第一连接孔位和第二连接孔位,所述连接件依次由所述第一连接孔位、所述第二连接孔位穿过,用于连接所述第一“l”型件和所述第二“l”型件;

13、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侧,所述第四连接部的两侧均设置所述固定件。

14、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内模主体的端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内模主体的端部之间均设置间隙。

15、优选地,所述内模主体采用2mm厚的金属材料制成。

16、一种用于井圈及周围加固的施工方法,采用上述的用于井圈及周围加固的内模结构,包括如下步骤:

17、s1:施工准备,至少包括:准备检查井井盖及其吊装用具、井圈钢筋绑扎、将内模结构与井盖安装,场地清理;

18、s2:测量放线,包括:对井盖位置测量放线;

19、s3:井盖吊装,采用多条铁丝穿过井盖内部两侧的钩锁,将井盖绑扎紧贴吊装用具,抬起吊装用具放置于混凝土路面;

20、s4: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注意振捣,保证井圈及其周围混凝土灌注密实、与井盖浇筑平整,形成整体;

21、s5:拆除内膜,浇筑完成后,待混凝土井圈表面具有一定强度后,及时收面,保证表面的光洁;对混凝土洒水养护,待混凝土强度达标后,拆下铁架,通过调节固定件,拆除内模即完成井盖安装、井圈及周围的浇筑。

2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井圈及周围加固的内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通过内模主体、第一“l”型件、第二“l”型件和连接组件的配合使用,普遍适用于市政道路上井盖的安装,便于井盖、井圈及周围同时浇筑成型,极大提高了井盖及周围的抗压、抗裂性,防止了井盖及周围的下沉,提高了使用年限,且施工方式更贴合实际,内膜可反复利用、节省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井圈及周围加固的内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井圈及周围加固的内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主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内模主体的展开长度大于井圈的周长,所述内模主体的宽度大于所述井圈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井圈及周围加固的内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型件、所述第二“l”型件的长度设置为与所述内模主体的宽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井圈及周围加固的内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至少设置两组,至少两组所述连接组件在所述内模主体的高度方向上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井圈及周围加固的内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采用螺栓,所述固定件采用与所述螺栓配合连接的螺母,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井圈及周围加固的内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内模主体的端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内模主体的端部之间均设置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井圈及周围加固的内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主体采用2mm厚的金属材料制成。

8.一种用于井圈及周围加固的施工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用于井圈及周围加固的内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井圈及周围加固的内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基建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内模主体,采用一端开口的环形结构;第一“L”型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内模主体连接,位于开口的一侧;第二“L”型件,包括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与内模主体连接,位于开口的另一侧;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和固定件,连接件用于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固定件设置于连接件上,用于固定连接件与第二连接部、第四连接部的连接,本发明普遍适用于市政道路上井盖的安装,便于井盖、井圈及周围同时浇筑成型,极大提高了井盖及周围的抗压、抗裂性,防止了井盖及周围的下沉。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虎,秦晓平,李建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冶天工集团天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