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海拔地区低温浇筑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495068发布日期:2023-12-27 10:44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海拔地区低温浇筑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施工,特别涉及一种高海拔地区低温浇筑方法。


背景技术:

1、混凝土是不可取代的建筑材料,自密实混凝土拥有独特施工特性,其流动性较好,无需附加振动即可充实建筑模腔,方便使用,而不同地区对于混凝土的组成要求不同,现在的自密实混凝土通过配比不同辅料达到不同气候环境的使用。

2、高冷高寒地区主要是指海拔较较高或者是纬度相对较高而形成的特别寒冷的气候区,对于我国来说,青藏高原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由于各自的纬度、海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气候条件相对较为寒冷,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使用传统的混凝土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建筑要求不能达标,需要提升混凝土的抗冻效果满足高寒高海拔地区的使用要求,在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后需要配套实施抗寒式建筑方式。

3、由于高寒高海拔地区的温度较低,传统采用原材料加温、保温的方式延缓混凝土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温度的降低,但混凝土通过泵车的臂架管道传导时管道截面较小,混凝土接触外部寒冷环境的表面积较大,导致其温度下降较快,降低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不能保障密实浇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高海拔地区低温浇筑方法,以提供一种能在高海拔地区的低温环境中进行浇筑,并且减少施工工期的方法。

2、本方案中的一种高海拔地区低温浇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基础混凝土浇筑:

4、1)混凝土入仓时采用整体分层下料的方式布料,以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对锚笼环产生侧推力而导致锚笼环水平度超标;

5、2)根据风机基础结构,基础混凝土一次浇灌完毕,不设施工缝;

6、3)在混凝土浇筑前,先对设计院图纸和供货厂的设备图纸进行严格审查无误后方可进行浇筑,以保证锚笼环或预埋基础环安装的绝对准确,并检查锚笼环或基础环的水平度是否发生变化,在确认无误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7、4)浇筑时每层下料厚度在30-40cm之间,振捣确保充分、密实,振动器深入插到下层混凝土,使上下两层混凝土充分结合,在浇筑过程中,专人负责进行检测,确保锚笼环水平度;

8、5)混凝土浇筑时派专人监护模板,一旦发现有漏浆,螺丝松动等不利情况及时处理,杜绝跑模事件的发生;

9、6)混凝土振捣点按梅花形布置,间距45cm左右,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要快插慢拔,振捣密实,不得漏振,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达到要求,在浇筑到锚笼环底处时,要在锚笼环周围均匀布料浇筑,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预埋管等,混凝土浇筑后复测锚笼环的中心位置和标高;

10、7)混凝土振捣完毕用木抹子按预定标高线将表面找平,混凝土表面抹好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及棉被或草垫;

11、8)要控制运输时间即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后至入模时间,气温≤25℃时,时间不得超过120min,气温>25℃时,时间不超过90min;保证混凝土运到现场的质量,保证混凝土和易性与流动性;

12、9)为保证混凝土质量,浇筑时不允许出现施工冷缝,一是浇筑要按顺序进行,防止接茬部位过多人为造成冷缝;二是要准备应急措施以防止搅拌站发生故障或电力中断造成混凝土供应中断形成施工冷缝;

13、10)为了使混凝土浇筑不出现冷缝,要求前后浇筑混凝土搭接时间控制在5h内(初凝时间>8h),因此,混凝土浇筑前经详细计算安排浇筑次序、流向、浇筑厚度、宽度、长度及前后浇筑的搭接时间,每基础独立浇筑;

14、s2混凝土表面处理: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浇筑后3~4h内初步用长刮杆刮平,初凝前搓平压实,以控制表面龟裂,并按规定覆盖养护;

15、s3温度控制:1)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为减少温度回升,混凝土自泵车出机口至仓面覆盖前的时间不应大于一个半小时,且混凝土运输工具应有隔热遮阳措施;

16、2)降低混凝土自身温度,在满足施工图纸要求的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和易性的前提下,加优质的外加剂和粉煤灰,以减少单位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水化热;

17、3)控制混凝土层厚和层间歇时间,风机基础混凝土必须在设计规定的间歇期内由里向外连续均匀上升,不得出现长时间的间歇。

18、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其有益效果:本方案中的浇筑方法,通过对每层下料厚度,振捣点的设置,温度控制等步骤确保了在高海拔地区低温浇筑的稳定性,实现了在高海拔寒冷地区低温季节的混凝土正常施工,减少了工期,同时避免了裂缝的产生。

19、进一步,在s1前先进行浇筑准备:1)浇筑前对模板及垫层混凝土浇水湿润;2)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高于2m时采用加串筒措施并分层浇筑;3)分层进行浇筑,每层浇筑高度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振动器的分层厚度为300~500mm;4)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在使用时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均匀振实,移动间距小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浇筑混凝土连续进行,当中间间歇,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初凝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5)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整改完毕。

20、进一步,在浇筑准备前先进行前期准备:1)砂石料及原材料检测;2)混凝土配合比试验;3)确保混凝土供应;4)检查落实备用拌合方案、备用电源、水源的正常运转;5)落实浇筑时段当地天气预报,遇大风、降雨、扬尘等恶劣天气禁止开仓浇筑。

21、进一步,s3后进行模板拆除、混凝土养护:1)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可采用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棉毡布等方式,基础混凝土初凝以后可拆除模板,用于下一个基础施工;

22、2)模板拆除应使用千斤顶配合吊车拉起方式共同进行,首先使用千斤顶将上锚固板环上的钢板缓慢顶起直至上锚固板环脱离基础表面,然后使用吊车和人工辅助方式缓慢将上锚固板环从锚栓组件顶部吊出,吊出过程中不断观察上锚固板上的螺栓孔是否与锚栓螺纹有卡壳现象,防止上锚固板吊出过程中造成锚栓螺纹的损坏、灌浆槽处混凝土的破坏;

23、3)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主要是为了保证混凝土有一定温度和湿度,在养护期间,定人定时进行洒水养护,确保混凝土内部不出现温度裂缝。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及时进行覆盖,模板拆除后及时进行回填以加强保温养护,混凝土浇筑后进行洒水保湿养护,根据工程情况,选用洒水和薄膜加草袋子覆盖进行养护。,养护期间要按gbt 51028-2015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控技术规范进行测温工作并做好记录。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海拔地区低温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海拔地区低温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前先进行浇筑准备:1)浇筑前对模板及垫层混凝土浇水湿润;2)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高于2m时采用加串筒措施并分层浇筑;3)分层进行浇筑,每层浇筑高度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振动器的分层厚度为300~500mm;4)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在使用时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均匀振实,移动间距小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浇筑混凝土连续进行,当中间间歇,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初凝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5)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整改完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海拔地区低温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浇筑准备前先进行前期准备:1)砂石料及原材料检测;2)混凝土配合比试验;3)确保混凝土供应;4)检查落实备用拌合方案、备用电源、水源的正常运转;5)落实浇筑时段当地天气预报,遇大风、降雨、扬尘等恶劣天气禁止开仓浇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海拔地区低温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s3后进行模板拆除、混凝土养护:1)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可采用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棉毡布等方式,基础混凝土初凝以后可拆除模板,用于下一个基础施工;


技术总结
本方案公开了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的一种高海拔地区低温浇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基础混凝土浇筑;S2混凝土表面处理;S3温度控制。本方案中的浇筑方法可以确保在高海拔地区低温浇筑的稳定性,实现了高海拔地区寒冷地区低温季节的混凝土正常施工,减少了工期,避免了裂缝的产生。

技术研发人员:丁健宇,黄金波,王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