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隧道洞口防护,具体涉及一种隧道洞口段仰坡支护方法。
背景技术:
1、隧道洞口段边坡最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也是最易发生滑坡等事故的位置。隧道洞口地形复杂,边仰坡陡峭,大量洞口洞顶存在危岩落石。为保证隧道安全进洞施工和后续隧道安全运营,需对隧道洞口危险仰坡进行支护。
2、目前,常见的隧道洞口边坡防护类型一般为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的支护结构组合。对于边坡稳定性较差,仰坡坡度陡峭等危险边坡,常常会出现大量裂缝,施工安全不能得到保证。同时,隧道陡峭边坡常常会有落石情况发生,对进洞前车辆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洞口段仰坡支护方法,包括:
2、沿着纵向方向,对隧道仰坡段设置若干第一支护,所述第一支护的设置高度至少延伸至明洞下方;
3、沿着横向方向,对隧道仰坡段设置与第一支护连接的若干第二支护,进行加固;
4、延长明洞,使延伸后的明洞随隧道延伸方向能够遮挡设置第一支护和第二支护;
5、在明洞的延长部分顶部回填砂土,将所述第一支护和第二支护覆盖。
6、进一步地,相邻所述第一支护的间距为0.4mm-0.6mm。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护的设置包括:
8、沿着纵向方向,在隧道仰坡段上钻设多个第一钻孔,并清理钻设完成的第一钻孔;
9、将第一支护对应插入每个第一钻孔中,并向每个第一支护中灌浆。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护为中空结构的钢管,所述钢管的厚度为35mm-37mm,所述钢管的直径为168-172mm,所述钢管顶部位于明洞下方2.5m-3.5m处。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护的设置包括:
12、沿着横向方向钻设与第一钻孔位置相适应的多个第二钻孔,所述第二钻孔分别对应穿过每个所述第一支护;
13、向每个第二钻孔中设置第二支护,并向每个第二支护中灌浆。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护包括:注浆锚杆、工字钢和角钢托;
15、所述注浆锚杆的一端穿过第一支护,所述注浆锚杆的另一端处设置有锚具;
16、所述锚具与所述第一支护之间留有间距;
17、所述锚具与所述第一支护之间设置有所述工字钢。
18、进一步地,所述工字钢与所述锚具之间设置有垫板,所述工字钢与所述第一支护之间设置角钢托。
19、进一步地,所述注浆锚杆设置有四层,分别为第一层锚杆、第二层锚杆、第三层锚杆和第四层锚杆;
20、所述第一层锚杆层为,位于每个第一支护上最上端的锚杆,所述第一层锚杆向上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层锚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0°;
21、所述第二层锚杆、所述第三层锚杆和所述第四层锚杆依次位于所述第一层锚杆下方,且分别水平设置。
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层锚杆中相邻锚杆之间的间距,以及所述第三层锚杆中相邻锚杆之间的间距分别为2m;
23、所述第二层锚杆中相邻锚杆之间的间距,以及所述第四层锚杆中相邻锚杆之间的间距分别为1.5m;
24、所述第一层锚杆的长度为17m-19m;
25、所述第二层锚杆的长度为9m-11m;
26、所述第三层锚杆的长度为7m-9m;
27、所属第四层锚杆的长度为5m-7m。
28、进一步地,所述明洞上部回填砂土后,在砂土表面喷射混凝土层,且在明洞前端开设截水沟,并在仰坡上开设截水沟。
2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30、本申请所提供的边坡防护结构,采用第一支护和第二支护结合隧道明洞延长和回填反压进行综合支护,注浆完成后第一支护和第二支护和混凝土形成一体结构,能有效的提高边坡稳定性,保证进洞施工安全;明洞延长并结合砂土回填反压能够减少落石等边坡灾害的影响,并对第一支护和第二支护进行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整个支护结构外侧均喷涂有混凝土保护层,并设置截水沟措施,使得整个结构具有良好的防水抗渗特性。
31、通过设置的第一支护、第二支护和明洞顶部回填砂土相结合,解决了现有工程中存在的洞口施工危险困难,洞口仰坡难以自稳以及常见边坡支护措施设置后,在后期出现大量裂缝的施工问题。
32、本施工方法实现了针对隧道洞口处陡峭边坡的整体防护施工,可适用于各类隧道洞口危险边坡的防护,能够有效提高边坡稳定性,解决隧道工程进洞施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和隐患。
1.一种隧道洞口段仰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洞口段仰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一支护的间距为0.4mm-0.6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洞口段仰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护的设置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洞口段仰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护为中空结构的钢管,所述钢管的厚度为35mm-37mm,所述钢管的直径为168-172mm,所述钢管顶部位于明洞下方2.5m-3.5m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洞口段仰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护的设置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洞口段仰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护包括:注浆锚杆、工字钢和角钢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洞口段仰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钢与所述锚具之间设置有垫板,所述工字钢与所述第一支护之间设置角钢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隧道洞口段仰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锚杆设置有四层,分别为第一层锚杆、第二层锚杆、第三层锚杆和第四层锚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隧道洞口段仰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锚杆中相邻锚杆之间的间距,以及所述第三层锚杆中相邻锚杆之间的间距分别为2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洞口段仰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明洞上部回填砂土后,在砂土表面喷射混凝土层,且至少在明洞前端和仰坡上开设截水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