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丁形扩体桩、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37279896发布日期:2024-03-12 21:17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丁形扩体桩、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属于桩基础,具体涉及一种丁形扩体桩、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速度加快、建设规模也不断增大,桩基础以其优异的工程性能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基础工程中。

2、传统的桩基础通常采用预制桩,预制桩桩体可以在施工现场或工厂预制,然后运至桩位处,再经锤击、振动等方式设置就位,此类沉桩过程往往会对桩身造成损伤,导致接头处断桩,缺乏足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且作为一种挤土桩,会对周围土体的产生扰动,引起已压入桩的上浮、偏移和翘曲等问题;其次,受限于施工设备,预制桩不能穿透硬夹层,往往使得桩长过短,持力层不理想。

3、此外,灌注混凝土桩也是工程实践中常用的一种成桩方式,但灌注混凝土桩自身凝结硬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往往受限于现场的施工条件,使得桩体整体生产时间较长,不适合流水线施工,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4、随着我国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进,在承载能力,抗震性能方面也对桩基础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而且传统桩基础由于其施工工艺与承载性能的缺陷,无法应用于湿陷性的填土地基、软土地基等软弱地基之中。

5、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丁形扩体桩、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预制桩沉桩困难、对周围土体产生扰动、不能穿透硬夹层等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丁形扩体桩,由芯桩以及包围在芯桩外侧的扩体组成,所述芯桩的深度不低于扩体的深度,所述扩体包括上扩体、下扩体,所述上扩体的直径大于下扩体。

4、优选的,所述芯桩为预制桩,所述扩体为灌注扩体。

5、优选的,所述上扩体的直径为芯桩外径的1.5~2.5倍,所述上扩体长度为芯桩外径的5~10倍。

6、优选的,所述上扩体的长度不小于2m。

7、优选的,所述扩体的材料选自细石混凝土、水泥土混合料或水泥-膨润土浆液;所述芯桩选自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预应力混凝土方桩、空心方桩或预应力混凝土变径管桩。

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复合地基,由丁形扩体桩、桩间土以及垫层组成,所述丁形扩体桩选自任一上述的丁形扩体桩。

9、优选的,所述垫层为砂石料垫层或加筋水泥土垫层,所述垫层的厚度为300~500mm。

10、优选的,所述垫层为加筋水泥土垫层,所述垫层的筋体材料为钢板网双层结构,其中保护层厚度不小于80mm。

1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2、步骤一、在桩位处使用具有张开孔径功能的钻头以及长螺旋钻杆取土成孔,形成丁字形桩孔;

13、步骤二、将扩体材料灌注到丁字形桩孔中;

14、步骤三、扩体材料灌注完成后,将芯桩压入丁字形桩孔的设计深度;

15、步骤四、扩体材料养护完成后,进行垫层施工,垫层为砂石料垫层或加筋水泥土垫层。

16、优选的,垫层为加筋水泥土垫层时,水泥土采用夯实法施工,且抗压强度不小于3mpa。

17、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8、(1)解决了预制桩穿越硬土层困难问题,设计条件与施工设备条件相同时,压桩力终压值降低30%~60%,锤击数减少50%~90%,压桩力或锤击数的降低,减少了对预制桩的损伤,相对提高了预制桩桩身承载力,同时扩体也提高了预制桩承载力;

19、(2)上部扩体增加了桩的水平抗力,减小了地震荷载或其他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桩基的水平位移,提高了桩基抗震性能;

20、(3)当基础持力层为软土,预制桩设计间距相同时,通过增加上部扩体直径,可有效增加桩的荷载承担,减少作用在桩间土的荷载,消除软土地基增强体桩的上刺入变形,消除上部负摩阻力,降低基础或道路路基沉降量;

21、(4)芯桩采用预制桩,对具有湿陷性的填土地基或黄土地基,预制桩施工具有一定的挤密作用,可全部或部分消除湿陷性,降低地基浸水产生过大沉降破坏的风险;

22、(5)路基工程中,垫层中加筋体材料的拉应力明显降低,可节省加筋体材料工程造价;

23、(6)采用长螺旋取土后植桩工艺,减少了预制桩挤土效应,降低了对相邻桩施工的影响,保证预制桩复合地基工程施工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丁形扩体桩,其特征在于,由芯桩以及包围在芯桩外侧的扩体组成,所述芯桩的深度不低于扩体的深度,所述扩体包括上扩体、下扩体,所述上扩体的直径大于下扩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丁形扩体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桩为预制桩,所述扩体为灌注扩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丁形扩体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扩体的直径为芯桩外径的1.5~2.5倍,所述上扩体长度为芯桩外径的5~10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丁形扩体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扩体的长度不小于2m。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丁形扩体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扩体的材料选自细石混凝土、水泥土混合料或水泥-膨润土浆液;所述芯桩选自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预应力混凝土方桩、空心方桩或预应力混凝土变径管桩。

6.一种复合地基,其特征在于,由丁形扩体桩、桩间土以及垫层组成,所述丁形扩体桩选自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丁形扩体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合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为砂石料垫层或加筋水泥土垫层,所述垫层的厚度为300~50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复合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为加筋水泥土垫层,所述垫层的筋体材料为钢板网双层结构,其中保护层厚度不小于80mm。

9.如权利要求6~8任一所述的一种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垫层为加筋水泥土垫层时,水泥土采用夯实法施工,且抗压强度不小于3mpa。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丁形扩体桩、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所述复合地基由丁形扩体桩、桩间土以及垫层组成,所述丁形扩体桩由芯桩以及包围在芯桩外侧的扩体组成,所述芯桩的深度不低于扩体的深度,所述扩体包括上扩体、下扩体,所述上扩体的直径大于下扩体,所述芯桩为预制桩,所述扩体为灌注扩体,所述垫层为砂石料垫层或加筋水泥土垫层。本发明提供的丁形扩体桩,解决了预制桩穿越硬土层困难的问题,压桩力终压值可降低30%~60%,锤击数可减少50%~90%,并减少了对预制桩的损伤,提高了单桩承载力。

技术研发人员:周同和,高伟,张浩,李晴,郑华民,侯思强,宋进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