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桩底超深岩溶裂隙的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489096发布日期:2023-12-26 12:18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桩底超深岩溶裂隙的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桥梁桩底超深岩溶裂隙的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桩底超深岩溶裂隙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1、在现代桥梁下部构造的施工中,大多数以原桩基为主,根据地质情况将原桩基分为嵌岩桩和摩擦桩,根据施工工艺可分为机械成孔或人工挖孔施工。但在桥址区为岩溶地貌区原桩基开挖过程中发现超深岩溶裂隙会存在以下技术难题:

2、一、桥址原桩基位于超深岩溶裂隙上,裂隙内部结构复杂,难以准确勘测出裂隙深度和容积。

3、二、采用混凝土回填方量难以预计,如底部为地下暗河或存有地下水影响回填质量且经济性不高。

4、三、采用石渣回填无法达到相应压实度,桩底承载力难以得到保证。

5、四、变更设计重新确定原桩基孔位,必须勘察地质和重新开挖原桩基,成本大且影响施工进度。

6、为解决上述施工难题,需要提出了一种工方便、经济性高、处理质量高、适用范围广及施工作业安全性高的桥梁桩底超深岩溶裂隙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桥梁桩底超深岩溶裂隙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s1、通过原桩基孔口向桩基底部超深裂隙内回填开山石渣,直至回填至预设位置,原桩基临近区域还埋设有临近桩基;

3、s2、继续向原桩基内回填混凝土,其中超深裂隙内在一定深度的位置具有岩石层,混凝土回填至岩石层顶部的岩石面处;

4、s3、待s2的回填的混凝土固化之后,在岩石面和回填的混凝土面上钻孔,并通过钻孔插入并锚固岩石锚杆,且使得岩石锚杆上端露出岩石面和混凝土面;

5、s4、继续向岩石面和混凝土面上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一层承台,所述岩石面位于所述第一层承台底部,所述第一层承台和岩石锚杆固定为一体;再继续在第一层承台上方浇筑,形成第二层承台,且第一层承台的尺寸大于第二层承台的尺寸;在第二层承台和原桩基之间浇筑地系梁,且第二层承台和地系梁同时浇筑,从而将第二层承台和地系梁、临近桩基浇筑连接为一体。

6、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

7、s5、在临近桩基、第二层承台上分别继续浇筑圆柱墩,所述圆柱墩和所述超深裂隙内埋设的原桩基和临近桩基同轴竖向设置;

8、s6、在两个圆柱墩的顶端横向浇筑施工盖梁,所述盖梁和所述圆柱墩连为一体。

9、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3中,岩石锚杆包括锚杆a和锚杆b,所述锚杆a的长度比锚杆b更长,且锚杆a锚固于岩石层中,所述锚杆b下端锚固在混凝土中。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1、通过原桩基孔口向桩基底部超深裂隙内回填开山石渣,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1、待开山石渣回填至超深裂隙内的原桩基底部后,进行灌水模拟自然雨水或底下水浸湿后的自然沉降,如有现沉降,则继续回填至不再出现沉降,方可继续回填,直至开山石渣回填至第一层承台底部不小于4m处。

12、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2中,继续向原桩基内回填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方法,分层振捣密实至第一层承台底部的岩石面,并养护至符合规范要求。

13、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2中,向原桩基继续回填混凝土,混凝土顶面与第一层承台底岩石面齐平,原桩基混凝土回填处位于原桩基开山石渣回填处上方。

14、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技术方案,盖梁顶部安装桥面板。

15、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技术方案,圆柱墩和盖梁浇筑好之后,养护至符合规范要求。

16、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提出了一种桥梁桩底超深岩溶裂隙的处理方法,具有施工方便、经济性高、处理质量高、适用范围广及施工作业安全性高的优点。

17、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技术特征:

1.一种桥梁桩底超深岩溶裂隙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桩底超深岩溶裂隙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桩底超深岩溶裂隙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岩石锚杆包括锚杆a和锚杆b,所述锚杆a的长度比锚杆b更长,且锚杆a锚固于岩石层中,所述锚杆b下端锚固在混凝土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桩底超深岩溶裂隙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通过原桩基孔口向桩基底部超深裂隙内回填开山石渣,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桩底超深岩溶裂隙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继续向原桩基内回填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方法,分层振捣密实至第一层承台底部的岩石面,并养护至符合规范要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桩底超深岩溶裂隙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向原桩基继续回填混凝土,混凝土顶面与第一层承台底岩石面齐平,原桩基混凝土回填处位于原桩基开山石渣回填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桩底超深岩溶裂隙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盖梁顶部安装桥面板。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桩底超深岩溶裂隙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圆柱墩和盖梁浇筑好之后,养护至符合规范要求。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桩底超深岩溶裂隙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原桩基孔口向桩基底部超深裂隙内回填开山石渣,直至回填至预设位置,原桩基临近区域还埋设有临近桩基;S2、继续向原桩基内回填混凝土,混凝土回填至岩石层顶部的岩石面处;S3、待混凝土固化之后,在混凝土面上钻孔,并通过钻孔插入并锚固岩石锚杆,且使得岩石锚杆上端露出岩石面和混凝土面;S4、继续向岩石面和混凝土面上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一层承台,第一层承台和岩石锚杆固定为一体;再继续在第一层承台上方浇筑,形成第二层承台,在第二层承台和原桩基之间浇筑地系梁。本专利方法具有施工方便、经济性高、处理质量高、适用范围广及施工作业安全性高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郭晓亮,温苏强,刘海军,何涛,汪志忠,赵晓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