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管廊排水防堵装置及其防堵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966026发布日期:2024-02-07 13:13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型管廊排水防堵装置及其防堵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管廊管道防堵领域,尤其是一种微型管廊排水防堵装置及防堵方法。


背景技术:

1、管廊通常是指一种地下或地下水平结构,用于容纳管道、电缆、通信线路等。这些结构可以用于各种用途,包括城市基础设施、交通系统、建筑物等,而在管廊中往往设置有排水防堵装置。

2、现有的管廊通过多条导水管连接一个排水管,导水管中的异物例如树枝容易累积在进入排水管连接部位,导致管道容易出现拥堵的情况,而目前在对管道连接部位的杂物进行清理时,很难对树枝等杂物进行有效破碎,从而无法有效且快速地对树枝等杂物进行清理。

3、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微型管廊排水防堵装置及其系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管廊排水防堵装置及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微型管廊排水防堵装置,包括导水管和破碎组件,所述导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水箱,所述导水箱的底面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下端设置有存污管;所述破碎组件设置在排水管与导水箱之间。

4、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破碎组件可将杂物位于排水管中进行破碎,从而通过水流可直接将破碎的杂物冲走,从而降低了杂物的残留,有利于管道的通顺。

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破碎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套筒的顶面,所述套筒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且双向螺杆的顶端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双向螺杆的上端螺纹连接有第一活动块,所述第一活动块的外表面铰接有若干个连接杆,所述双向螺杆的下端螺纹连接有第二活动块,所述第二活动块的中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若干个所述连接杆的内部设有牵引组件。

6、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破碎组件在初始状态下,多个连接杆位于导水箱中呈散开状,从而便于对树枝等杂物进行承接。

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牵引组件包括第一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设置在连接杆的内部,所述连接杆内部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内部的两侧安装有弹簧,若干个所述连接杆的一侧设有挂钩。

8、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牵引组件,有利于连接杆与挂钩相配合从而更好的将杂物进行固定,从而便于破碎组件将导水箱内承接的杂物下拽到排水箱中,便于后续的破碎工作。

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若干个所述连接杆关于第一活动块的中心呈环绕式分布,若干个所述连接杆之间和固定杆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双向螺杆靠近上端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挡块,所述连接杆与第一活动块的铰接处设有扭簧。

10、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环绕分布的连接杆与固定杆之间留有空隙,从而在破碎过程中,多个连接杆与固定杆能够相互交叉,从而充分对杂物进行破碎,进一步提高了破碎效率,通过在连接杆与第一活动块的铰接处设有扭簧,从而当连接杆脱离排水管中时,多个连接杆在扭簧的作用下,能够自动扩张一定的角度,从而便于挡块通过,在挡块的作用下,多个连接杆在导水箱中能够撑开到最大角度,以便对杂物进行承接。

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块的外表面开设有楔形通槽,所述固定杆的尺寸与通槽的尺寸相匹配。

12、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楔形通槽,从而使固定杆能够顺利从通槽中通过,使得连接杆与固定杆之间相交叉,有利于破碎组价的稳定运行。

1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挂钩的一端连接有块体,且挂钩底端所连接的块体与连接杆之间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与挂钩底端的块体之间铰接有第二活动杆。

14、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挂钩通过底端所连接的块体与连接杆之间转动连接,在第二活动杆通过第一活动杆施力时,第二活动杆能够带动挂钩的上下翻转,从而便于对杂物的抓取。

1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存污管的底端螺纹连接有拧盖,所述第二活动块与底座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

16、一种微型管廊排水防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7、s1:初始状态下,通过启动电机,进而带动双向螺杆转动,此时第一活动块与第二活动块分别往双向螺杆的两端移动,第一活动块逐渐移动到导水箱的内部,此时若干个连接杆脱离排水管的内壁,在扭簧的作用下多个呈散开状,当多个连接杆抵动到挡块时,连接杆完全撑开,底座移动到存污管的底端。

18、s2:连接杆被挡块撑开的同时,第一活动杆逐渐抵触导水箱的上层内壁,在压力的作用下,第一活动杆对限位架内部的弹簧施加压力,此时第一活动杆开始收缩,第一活动杆在收缩的同时,第一活动杆通过第二活动杆拉动挂钩向上翻转。

19、s3:导水管将水排进导水箱中,部分杂质落入张开的连接杆中,部分杂质则落入存污管中的底座上,在清理时,通过电机带动双向螺杆转动,此时第一活动块与第二活动块同时往双向螺杆中端靠拢,第一活动杆脱离导水箱内壁的同时,被挤压的弹簧恢复形变,此时第一活动杆向上弹出,第一活动杆通过第二活动杆拉动多个挂钩向下翻转,向下翻转的挂钩进一步将树枝等杂质卡紧。

20、s4:多个连接杆进入到排水管中时,连接杆开始收缩,固定杆与底座在第二活动块的作用下逐渐通过通槽向上移动,此时固定杆与连接杆之间相交叉,进而将杂物在排水管中完成碾碎,再通过水流即可将部分碾碎的碎屑通过排水管冲走,部分残留的碎屑落入到存污管中,后续由工作人员定期清理。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2、1、通过设置破碎组件,在初始状态下,破碎组件中多个连接杆位于导水箱中散开,从而便于连接杆对导水箱内杂物的承接,在需要清理时,在牵引组件的作用下,多处挂钩进行翻转,从而使挂钩将多个连接杆所承接的树枝杂物卡紧,牵引组件与破碎组件相配合,从而将导水箱中杂物下拽到排水管,进一步降低了杂物堵塞在导水箱中,通过设置多个连接杆与多个固定杆位于排水管中交叉,从而将下拽的杂物破碎,便于水流直接将破碎的杂物通过排水管冲走,破碎效率较高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存污管内部的杂物存留,从而减少了后续工作人员对存污管的清理次数;

23、2、同时破碎组件中的连接杆在进入到导水箱内部时候为张开状态,多个连接杆形成更大过滤面积,能够有效对进入到导水箱中的水进行过滤,能够将较大的体积的异物拦截住,能够减少排水管内部大体积异物的量,防止排水管出现拥堵的情况;

24、3、连接杆上设置有多处挂钩,且在连接杆展开到最大角度的时候,挂钩在连接杆表面展开,通过挂钩能够勾住布或者塑料的杂物,通过多处挂钩能够使连接杆表面形成更强的固定杂物的效果,避免布或者塑料的杂物进入到排水管内,增加排水管的防堵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微型管廊排水防堵装置,包括导水管(1),所述导水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水箱(3),所述导水箱(3)的底面连接有排水管(4),所述排水管(4)的下端设置有存污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管廊排水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组件包括电机(7),所述电机(7)固定安装在套筒(2)的顶面,所述套筒(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8),且双向螺杆(8)的顶端与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双向螺杆(8)的上端螺纹连接有第一活动块(9),所述第一活动块(9)的外表面铰接有若干个连接杆(10),所述双向螺杆(8)的下端螺纹连接有第二活动块(14),所述第二活动块(14)的中部设有底座(15),所述底座(15)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6),若干个所述连接杆(10)的内部设有牵引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型管廊排水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组件包括第一活动杆(12),所述第一活动杆(12)设置在连接杆(10)的内部,所述连接杆(10)内部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架(18),所述限位架(18)内部的两侧安装有弹簧(19),若干个所述连接杆(10)的一侧设有挂钩(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型管廊排水防堵装置及其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连接杆(10)关于第一活动块(9)的中心呈环绕式分布,若干个所述连接杆(10)之间和固定杆(16)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双向螺杆(8)靠近上端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挡块(13),所述连接杆(10)与第一活动块(9)的铰接处设有扭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型管廊排水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块(9)的外表面开设有楔形通槽(17),所述固定杆(16)的尺寸与通槽(17)的尺寸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微型管廊排水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11)的一端连接有块体,且挂钩(11)底端所连接的块体与连接杆(10)之间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12)与挂钩(11)底端的块体之间铰接有第二活动杆(20)。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微型管廊排水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污管(5)的底端螺纹连接有拧盖(6),所述第二活动块(14)与底座(15)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

8.一种微型管廊排水防堵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微型管廊排水防堵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管廊管道防堵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微型管廊排水防堵装置及防堵方法,包括导水管,导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筒,套筒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水箱,导水箱的底面连接有排水管,破碎组件,破碎组件设置在排水管与导水箱之间,通过设置破碎组件,在初始状态下,破碎组件中多个连接杆位于导水箱中散开,从而便于连接杆对导水箱内杂物的承接,在需要清理时,在牵引组件的作用下,多处挂钩进行翻转,从而使挂钩将多个连接杆所承接的树枝杂物卡紧,牵引组件与破碎组件相配合,从而将导水箱中杂物下拽到排水管,进一步降低了杂物堵塞在导水箱中,通过设置多个连接杆与多个固定杆位于排水管中交叉,从而将下拽的杂物破碎。

技术研发人员:邱季峰,邓蕾蕾,刘波,郭高洁,雷丹,唐英,蔡雨翰,董业伟,王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