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74669发布日期:2024-03-01 12:25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海底数据中心,具体涉及一种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


背景技术:

1、陆地数据中心占地大,能耗高,消耗大量淡水。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不消耗淡水,用海水冷却,不需要高能耗的冷机空调制冷,节约电能,不占用陆地土地资源,紧贴沿海发达城市,数据延时低。水下数据中心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发展方向,具有散热能耗低、建设周期短、布局灵活等特点。

2、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布放在水下,可直接利用海水或河水作为冷源,为水下设备散热,节约能耗。因水下地质条件过于松软,土体强度不足,容易出现塌陷、冲淤等问题,数据中心易发生倾倒,导致数据中心很难在水下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易发生倾倒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以使其在桩基内部稳定放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包括:

4、桩基,底部定位在水体泥面以下,顶部位于水面以下,所述桩基的内部设置为空腔,且部分所述空腔位于水体泥面以下;

5、数据舱,为封闭舱体结构,底部位于水体泥面以下的空腔内,顶部从所述桩基伸出;

6、压载组件,设置在所述数据舱的底部,用于降低所述数据舱的重心。

7、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数据舱包括:

8、舱体,内部为空腔状;

9、罩盖,锁紧盖设在所述舱体的上方并与所述舱体构成封闭舱体结构。

10、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罩盖的顶端设置有若干向上凸起的连接柱,各所述连接柱的顶端设置有吊点。

11、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罩盖的顶端还设置有用于利用海水对数据舱进行散热的海水冷却系统,所述海水冷却系统的上方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用于防止撞击拖拽对海水冷却系统造成损失。

12、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罩盖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罩,所述封闭舱体结构由上至下依次被划分为第一腔室单元和第二腔室单元,第一腔室单元位于弧形罩内,第一腔室单元和第二腔室单元被划分为至少一个腔室。

13、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数据舱的底部设置为向下凸起的弧形壳体状,所述压载组件为弧形半球状并填充于数据舱的内腔底部。

14、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压载组件为密度大于水的填充物。

15、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桩基上开设有若干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用于将桩基的空腔与海水连通。

16、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桩基和数据舱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进行连接。

17、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18、至少两个数据舱支撑结构,固定设置在所述桩基的外侧壁上;

19、至少两个舱体悬挂结构,分别与所述数据舱支撑结构的位置相对应;

20、至少两个连接螺栓结构,分别将相对应的数据舱支撑结构和舱体悬挂结构进行连接。

21、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

22、至少两个缓冲垫片,分别设置在相对应的数据舱支撑结构和舱体悬挂结构之间。

23、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4、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将单根中空的桩基打桩定位在泥面内,将位于桩基内部的泥土进行抽吸,进而形成位于桩基外围的泥面以下的泥土空腔,再将装有压载组件的数据舱定位在桩基的内部,使得压载组件位于泥面以下,进而将数据中心的重心移到泥面以下,增强了数据舱在桩基内部的稳定性,不易出现因土体强度不足而发生数据舱倾倒的问题。

25、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将桩基内部的泥土抽吸后所形成的空间扩大了原有桩基内部的空间,即便水深不够,也可以将数据舱收纳于桩基内泥面以下的空间内,降低了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对水深的要求。

26、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舱体与罩盖之间构成封闭舱体结构,进而可将数据舱整体放置在水面以下。

27、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海水冷却系统的上方设置有防护罩,防护罩是舱顶海水系统的保护罩,按防渔网拖拽的要求设计,表面比较光滑,没有易挂棱角,能够防冲击,保护舱外设备、线缆及传感器等正常工作,防止撞击拖拽对舱外系统造成损失。

28、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数据舱的底部设置为向下凸起的弧形壳体状,压载组件为弧形半球状并填充于数据舱的内腔底部。将压载组件填充于数据舱的底部,将数据舱设置为类似“不倒翁”形态,进而能够有效防止数据舱发生倾倒的可能性。压载组件占用了不便于布放设施的封头空间,使得压载组件的上方的空间能够进行设施的布放,使得数据舱的空间利用率高。

29、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压载组件为密度大于水的填充物,增加了舱体的水下重量,在放置数据舱过程中不需要压载水,使得数据舱的放置更为便捷。压载组件位于舱体的最下端,将舱体的重心降低,使数据舱能够慢慢下沉就位并在水下坐稳。

30、7.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数据舱为立式舱体,在水下占地面积小,降低了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对水深的要求。

31、8.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通过桩基承载水下数据舱,数据舱虽然入泥,但可出水运维,运维后可再次入水。



技术特征:

1.一种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舱(2)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28)的顶端设置有若干向上凸起的连接柱(29),各所述连接柱(29)的顶端设置有吊点(2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28)的顶端还设置有用于利用海水对数据舱(2)进行散热的海水冷却系统(24),所述海水冷却系统(24)的上方设置有防护罩(210),所述防护罩(210)用于防止撞击拖拽对海水冷却系统(24)造成损失。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28)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罩,所述封闭舱体结构由上至下依次被划分为第一腔室单元和第二腔室单元,第一腔室单元位于弧形罩内,第一腔室单元和第二腔室单元被划分为至少一个腔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舱(2)的底部设置为向下凸起的弧形壳体状,所述压载组件(5)为弧形半球状并填充于数据舱(2)的内腔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1)上开设有若干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用于将桩基的空腔与海水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1)和数据舱(2)之间通过连接组件(4)进行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4)还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包括:桩基,底部定位在水体泥面以下,顶部位于水面以下,所述桩基的内部设置为空腔,且部分所述空腔位于水体泥面以下;数据舱,为封闭舱体结构,底部位于水体泥面以下的空腔内,顶部从所述桩基伸出;压载组件,设置在所述数据舱的底部,用于降低所述数据舱的重心。本发明将单根中空的桩基打桩定位在泥面内,将位于桩基内部的泥土进行抽吸,进而形成位于桩基外围的泥面以下的泥土空腔,再将装有压载组件的数据舱定位在桩基的内部,使得压载组件位于泥面以下,进而将数据中心的重心移到泥面以下,增强了数据舱在桩基内部的稳定性,不易出现因土体强度不足而发生数据舱倾倒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傅荣荣,陈希恰,陈永众,程伟锋,苏洋,魏法军,申万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海兰云数据中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